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金融科技人才爭奪戰背後:人才培養的難點

金融科技人才爭奪戰背後:人才培養的難點

當下金融科技已成為風口,傳統金融機構和企業爭先恐後地進行著金融科技的實驗和實踐,在金融科技迅猛發展的浪潮中,火熱上演的不僅是市場爭奪戰,更是人才爭奪戰。

人才的供給已經跟不上互聯網金融擴張的步伐,據統計,互聯網金融行業人才缺口超過300萬,複合型人才「一將難求」,風控崗位的人才需求尤其突出。主流招聘網站數據顯示,2017年金融行業風控崗位招聘需求量較2016年同期增長超過20%。

步入監管後時代,各平台的合規建設已進入尾聲階段,平台獲取資產的能力、風控實力、人才等核心競爭力在下半場行業比拼中顯得愈發重要,而最不可忽視的是人才梯隊的建設。

與互聯網金融企業不謀而合的是,近期國內各大高校也對互金人才培養痛點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在廣州召開「2018年全國互聯網金融專業人才培養與建設研討會」,推動配套人才體系建設。

2007年互聯網金融在中國萌芽落地,隨即展現出了蓬勃發展之勢,並逐漸成為中國傳統金融體系的重要補充。作為一個新興行業,互聯網金融在發展之初良莠不齊,從業人士多是跨行而來,許多人並不知道這個行業到底需要什麼樣的人才。

十年之後,教育部放開「互聯網金融」專業的開設,首批審核通過了6所本科院校新增「互聯網金融」專業,並於2018年增加19 所本科院校,互聯網金融行業終於走進高校,正式邁入了「科班人才軌道」。

然而由於這一行業始終處於高速發展,高校人才培養出現供需偏離表現,綜合性人才供不應求,行業痛點極為明顯。通過接觸部分開設互聯網金融專業的高校,筆者發現對於新興的互金專業,只有少數院校形成了成熟的辦學思路,而大多數院校尚處於摸索階段,辦學思路還不明朗。

目前,高校辦互聯網金融專業大體有兩個方向。其一是金融學院辦學,從金融細分領域切入,主打「金融+互聯網」模式;其二是計算機學院牽頭,與其他相關學院共同辦學,倡導的是「互聯網+金融」模式。

這兩種方向充分體現了互聯網金融的雙重屬性,卻是各有側重。比如,向來以計算機專業聞名的電子科技大學也在2016年進行了試點教學,集7個學院之力,共同承辦了「互聯網金融」新專業。基於在互聯網領域的先天優勢,電子科技大學提出了「科技+金融」的辦學定位,更加強調科技技術在金融方面的運用,培養高複合型精英人才。

在我們看來,互聯網金融人才不僅需要具備網路信息技術、金融業務和產品銷售等方面的知識技能,更需要以獨特的互聯網思維指引相關工作。互聯網金融人才應當是具有用戶思維、平台思維、跨界思維、大數據思維,以及迭代思維等思維模式與新型知識技能相結合的複合型人才。

在人才與市場接軌方面,部分院校也作出了一些嘗試,廣東金融學院展開應用教學,與企業合作,共同培養行業所需人才;浙江金融職業技術學院則通過「人才訂單班」的方式,由企業下單,高校根據人才畫像「按需定製」人才。

事實上,行業生態不僅由具備活力的企業來維護,還有賴於高校在源頭上的人才培養成果。從行業層面看,開設互聯網金融專業的高校成為了行業人才的戰略高地,對打破學科邊界、培訓新時代的新人才、校企協同有著重要的示範作用。

針對人才缺口,當前應該積極盤活存量互聯網金融人才,並同時建立一個系統性的互聯網金融人才培養機制,推動產學研相結合、共同培養人才的模式,通過建立產學研基地、定向委託培養、建立實驗室等,鼓勵企業高管走進學校授課,開啟校企合作新模式,從源頭上解決金融科技人才供給不足的難題。

除了校企合作培養人才之外,互聯網金融企業還可以依託平台優勢,自主培養新生力量。主動通過多種途徑為不同階段的人才創造豐富實用的培訓產品,逐步建立和完善培訓體系,積極為員工賦能,實現對各級員工不同能力的階梯式提升。

行業發展到當前這個階段,人才、技術、風控、合規、戰略等要素缺一不可,通過人才的積累,特別是技術人才的匯聚,平台可以藉此實現跨越式發展,行業也將向更高層次躍升,開闢一片新的天地。

(作者系PPmoney萬惠集團執行副總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評媒 的精彩文章:

險企「承包」銀行網點拉保費 變相銷售「可提前退保」產品
愛投資、步森股份和趙春霞的鬧心事

TAG:金評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