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律在家備覽-導讀》:五戒和八關齋戒為什麼屬於化教呢?
【問】:五戒和八關齋戒為什麼屬於化教呢?
【答】:五戒和八關齋戒是屬於化教,不屬於制教。
制教主要是指出家眾的戒法,包括沙彌戒、比丘、比丘尼戒。其它的像五戒、八關齋戒乃至菩薩戒,這些跟經論一樣,都是屬於化教所收攝。
為什麼它們屬於化教呢?
因為重點在「用舍任緣」,說五戒、八戒乃至菩薩戒都是一樣,要持守或者不持守,對一個在家佛弟子來說,並沒有硬性規定,甚至五戒只守其中一條戒、兩條戒,也是可以的。
為什麼呢?就像佛寺對於偶爾來參訪的居士,會當他是客人,所以會比較客氣,只要他不要違反共住規約,他願意在寮房多休息,只要五堂功課都能出來,可以不用太管。
但如果他是要來發心出家的,那就不一樣了,就要嚴格規定了,時間還沒到,就不能在寮房休息,其他規矩也要遵守。
出處:《南山律在家備覽》宗體篇:問答
第二課:示相彰名
問答所在頁數:45頁下數9行至46頁上數3行
弘一法師遺著
良因法師導讀
【問】:什麼是「化教」與「制教」?
為什麼經論稱為「化教」呢?」制教」又該怎麼去持守呢?
【答】:我們先簡單定義一下,
「化教」是指經論,
「制教」就是戒律。
佛法有經、律、論三藏,經、論的部分屬於「化教」,律典的部分屬於「制教」。
為什麼經論稱為「化教」呢?
因為這是佛陀漸次教化眾生的善巧方式,所以可以按照各人契機去修。
同時這是佛陀隨著不同眾生的根機,所安立的不同法門,所以只要契機,一門深入也好,兼修不同法門也好,這是「化教」的態度。
而「制教」的「制」就是制定,意思是如果具有特定的身份的話,就一定要持守。例如出家人,一定要守沙彌十戒、比丘戒,這就稱為「制教」。受了戒之後,就要按照規定去持守,不像「化教」(例如念佛法門、藥師法門),修不修都隨個人的因緣。「制教」的態度,是都要去遵守的。
出處:《南山律在家備覽》宗體篇:問答
第二課:示相彰名
問答所在頁數:41頁上數2行至41頁上數12行
弘一法師遺著
良因法師導讀
歡迎轉載 自利利他


TAG:南山律在家備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