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的寶寶可以理解「他人跟我不同」這件事嗎?

你的寶寶可以理解「他人跟我不同」這件事嗎?

你看看,下圖這個柱子是圓的還是方的?

這是一張典型的心理學圖片,告訴我們,關注的角度不一樣,得出的結論就會不一樣。不同的人,哪怕是看待同一件事情,各自的認知可能是不同。

兒童逐漸發展出「理解他人跟我不同」的能力,心理學家稱為「心理理論 Theory of Mind」.他們開始理解自己所思考的、知道的、感知的以及所相信的也許與其他人有所不同,並開始了解到人們的許多行為是由他們自己的知識和信念引起或推動的。(Premack, Woodruff 1978)

大家可以問問看自家學齡前小朋友以下這個問題(就當做個小實驗):

馬克西把他的巧克力放到抽屜里後就出去了。在他沒有看到的情況下,巧克力被別人拿出來放到櫥櫃里了。馬克西回來後想吃巧克力。那麼馬克西會到哪裡去找巧克力呢?是抽屜里還是去櫥櫃里找?(Henry M. Wellman)

或者試試這個實驗故事:

薩莉(下圖左)和安娜(下圖右)都想玩球。薩莉把一個小球放到籃子里,然後用布將籃子蓋起來後離開。安娜在薩莉走後,將小球從籃中取出放進身邊的盒子里。過一會兒,薩莉回來,那麼薩莉會到哪裡去找小球呢?(Perner,Wimmer 1985)

這個實驗叫「錯誤信念任務」,研究者通過這類實驗來研究兒童心理理論的發展特點。研究者認為,兒童獲得心理理論的主要標誌是達到對「錯誤信念」的認知,即能夠意識到別人的認知(信念)是錯誤的,從而導致其後來的行為。

研究普遍發現,4歲及以上兒童通常可以順利完成這個任務,他們可以像成人一樣解決這個問題——馬克西想要的巧克力在櫥櫃里,但是他以為巧克力還在抽屜里,所以他會去抽屜里找;薩莉會去籃子里找,她以為球在籃子里。這些孩子能夠了解「別人是怎麼想的,所以他/她會這麼去做」,從而構建基本的推理思維。(p.s. 4歲只是當時實驗得出的普遍水平,個體還是會存在差異。)

而不能完成這個實驗任務的孩子(通常4歲以下年齡偏小的孩子)會認為——馬克西會去櫥櫃里找;薩莉會去盒子里找。他不能理解馬克西並不知道巧克力被放到櫥櫃里了,也不能理解薩莉其實不知道球被放到了盒子里。

不能完成「錯誤信念任務」的孩子,說明其認知發展能力不好?

——沒有沒有,其實這只是孩子認知發展的過程而已。

皮亞傑對於幼兒思維發展的研究中,將這種現象稱為「自我中心主義」,即很難理解別人看問題的觀點與自己是不同的,具有自我中心的思維。比如:

成人——你有哥哥或姐姐嗎?

兒童——有,我有一個哥哥。

成人——他叫什麼名字?

兒童——晨晨。

成人——那晨晨有哥哥或弟弟嗎?

兒童——沒有。

試過了嗎,你家的小朋友回答上來了嗎?

這個小遊戲,只是為了幫助你更好理解你家孩子。

認識到孩子認知和思維發展有其必然的階段和規律,對家長和家庭教育有什麼意義呢?

借用媽媽群里的某位辣媽對自家孩子的吐槽...

——對於腦子沒長好的小朋友,真的別太計較。人家真是這麼以為的,不是故意的。

當你對孩子的「任性」和「自我中心」忍無可忍的時候,可以這麼安慰自己…

不過話說回來,在 「我知道你不知道」方面,成年人做得就真比孩子好嗎?看看女朋友對於直男男友的吐槽就懂了…

周末了,輕鬆一下,祝大家周末愉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寶寶 的精彩文章:

3個月寶寶呼吸微弱險些窒息,孩子睡覺時有這種習慣的要改了!
如果寶寶家中有這些東西,可能會比其他的孩子更聰明,你知道嗎?

TAG:寶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