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文學大師的偏見 我就是瞧不上你

文學大師的偏見 我就是瞧不上你

作家寫東西技高一籌,「毒舌」起來也是一等一的高手,特別是作家之間更容易犯「文人相輕」的老毛病,似乎都不大瞧得起對方的作品,點評起來毫不留情。

黃燦然曾在《時代周報》上編譯過一篇文章,羅列了一些作家間的毒舌批評:馬克·吐溫論奧斯汀:每次讀《傲慢與偏見》,我都想把她挖出來,用她的脛骨打她的頭顱;康拉德論勞倫斯:骯髒,除了下流什麼也沒有;卡波蒂論凱魯亞克:那不是寫作,那是打字……

你們這樣點評真的好么?對方要是一個心態不好的年輕作家,可能從此就告別寫作這條路了。

不過,現在讀這些文字,倒是多少可以窺見作家們真性情的一面。事隔經年,大家的作品都已經進入了文學經典的殿堂,希望你們在天堂的另一邊可以相逢一笑,彼此不必再計較了。

毛姆

毛姆,英國小說家、劇作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人生的枷鎖》《月亮和六便士》,短篇小說集《葉的震顫》《阿金》等。他個性坦率,常常宣言不諱,文字風格以犀利毒辣著稱。

1945年,毛姆應美國《紅書》雜誌邀約開列了一張書單,列舉了其心目中的世界十佳小說,並為之撰寫了系列書評,對這些名著的成書過程、寫作手法、藝術特色一一做了點評,後來這些文章被結集出版,成為《巨匠與傑作》一書。在此書中,毛姆毫不吝嗇自己「毒舌」的功力,實實在在來了一次對文學巨匠們的「顛覆」。

司湯達,法國作家

論司湯達

司湯達不具備憑藉自身大腦編造故事的才分,《紅與黑》的情節取材於對一次審判的新聞報導。

司湯達是一個很古怪的人。他的性格比大多數人的要矛盾得多,在同一個人的身上,居然同時存在著這麼多相互矛盾的特性,讓人十分驚訝。這些特性沒有任何協調之處。他既有突出的優點也有嚴重的缺點。他生性機敏、感情豐富、缺乏自信、才華橫溢,工作起來十分勤奮,面對危險鎮定勇敢,待朋友很好,且極富創見。他的偏見荒唐可笑,他的目標無甚價值。他非常多疑(因而也容易受騙)、氣量狹窄、嚴厲無情,一點也不盡心,虛榮得近乎愚蠢,耽於酒色卻毫無情趣,放浪形骸卻毫無激情。

巴爾扎克,法國作家

論巴爾扎克

?巴爾扎克同編輯們之間的關係,說起來實在是冗長、乏味、讓人很不舒服,我會簡短說的。

這個人很無恥。

他會先拿走一本書的預付稿酬,拍著胸脯說某天一定交稿;然後,由於又出現賺現錢的機會,他會受此誘惑而中斷手頭的工作,把匆匆寫出來的一部小說或者一個短篇交給另一個編輯或出版商。

於是,他時常被起訴違反合同,要賠訴訟費和賠償金,這增加了他本已沉重的負債。為了支付這些巨額開銷,他向自己的妹妹、朋友、出版商借錢,不斷地簽賬單,一續再續。他債台高築,可還是照買不誤。

他借起錢來簡直不顧廉恥,可他才華橫溢,讓人欽佩不已,所以朋友們的慷慨之心很少被其耗盡。女性通常是不樂意借錢給別人的,但很顯然,巴爾扎克發現她們很好說話。他全然沒有分寸,從她們手裡借錢的時候,看不出他有一丁點的顧慮。

陀思妥耶夫斯基,俄國作家

論陀思妥耶夫斯基

我已設法不帶評論地講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主要生平。給人的印象就是,此公的性格極難接近。虛榮心是藝術家的職業病,作家、畫家、音樂家、演員都不例外,但陀思妥耶夫斯基簡直到了讓人無法容忍的地步。他大談特談自己和自己所寫的作品,似乎根本不曾想到別人會感到厭煩。而且他還缺乏自信心,也就是現在的所謂自卑心理。也許就是由於這個原因,他才公然蔑視其他作家。

陀思妥耶夫斯基這個人虛榮嫉妒、喜歡爭吵、疑心重重、卑躬屈膝、自私自利、吹吹噓噓、極不可靠、粗心輕率、眼光短淺、氣量狹窄。總而言之,他是個討厭的人。可是情況並不只是這些。如果真是這樣的話,他是不可能塑造出阿廖沙·卡拉馬佐夫這個或許稱得上是一切小說中最具魅力的人物的,也不可能塑造出道德高尚的佐西馬長老。

我想不出有哪個人像陀思妥耶夫斯基那樣,作為人和作為作家之間具有如此之大的差別。可能所有創造力強的藝術家都有這種情況,但作家相對而言更為明顯,因為他們的媒介就是文字,而其行為與交流之間的矛盾令人更為震驚。或許是這樣的:創造性天賦是童年與少年時代的一種十分正常的能力,可如果在青春期之後依舊存在,那麼就是一種病症了,只有在損害人類正常特徵的情況下才會旺盛起來,也只有在混雜了邪惡品質的土壤中才能茁壯成長(就像施了肥料的西瓜味道才更甜一樣)。陀思妥耶夫斯基所具有的驚人原創力,使他成為世上最卓越的小說家之一,而這種原創力的源頭,不是他身上的善,而是他身上的惡。

*上述評論文字均選自毛姆的《巨匠與傑作》

伍爾夫

伍爾夫,英國女作家、文學批評家和文學理論家,意識流文學代表人物,被譽為「二十世紀現代主義與女性主義的先鋒」。

她作為當時思想前衛的女權主義者,常與一些傳統和主流的觀點發生碰撞。不僅如此,她精闢獨到的文學思想與文學理論也衝擊著固有的批評傳統。伍爾夫在日記里和一些批評文章中表達了她獨特的思想,語言充滿諷刺幽默,頗有趣味。

T.S.艾略特與伍爾夫 ,1924年

論T·S·艾略特

蒼白得像大理石一樣的艾略特上周也來了,就像個被欺負得很慘的辦公室小哥,坐在高腳凳上,看上去像感了冒一樣迷迷糊糊的,過了很久才好了一點。

——1921年2月日記

詹姆斯·喬伊斯,愛爾蘭作家

論喬伊斯的《尤利西斯》

目前我看了200頁的《尤利西斯》,這都還沒到三分之一,前面的兩三章真讓我興味盎然,神魂顛倒,如痴如醉,但自從「墓地」一幕完結之後,我就開始覺得無聊,困惑,惱怒,噁心,為作者無邊無際地寫著一個猥瑣的大學生擠痘痘而感到很頭暈。湯姆居然說這是一本可與《戰爭與和平》相媲美的書!但對於我來說,這是一本矇昧又粗魯的小說,是一本由在家自學寫作的工人寫成的書,我們都知道這本書有多壓抑,自以為是,頑固不化,生硬,驚悚以及終極噁心。當我們可以食用精心烹飪的美食時,為什麼要啃生肉呢?但我知道你患了貧血,湯姆也一樣,所以可能你比較喜歡血淋淋的東西吧。但我覺得自己還算正常,所以還是繼續閱讀經典名作比較好。

——1922年8月日記

阿道斯·赫胥黎,英國作家

論阿道斯·赫胥黎

我在讀赫胥黎的《點對點》,不是一本好的小說,寫得真是生硬,粗糙,又激進。

——選自《一間自己的房間》

簡·奧斯丁,英國女作家

論簡·奧斯丁與亨利·菲爾丁

憑藉他們簡易的寫作技巧和原始的生活素材,或許亨利·菲爾丁已經寫得不錯了,奧斯丁甚至比他更好,但試想一下,他們的機會比我們好這麼多!他們所謂的大師之作現在看來,總是有一種莫名其妙又頭腦簡單的氣氛繞樑三尺。

——《一間自己的房間》

*上述文字均選自《伍爾夫讀書隨筆》和《伍爾夫日記選》

納博科夫

納博科夫,俄裔美籍作家,代表作《微暗的火》《洛麗塔》《普寧》等。其中《洛麗塔》讓他得到了世界級的聲譽。

這位以「毒舌」聞名的作家自然少不了要點評一下同行們。他寫過不少評論性的文章,集結成《文學講稿》出版。他說,風格和結構是一本小說的精華,偉大的思想不過是些空洞的廢話,以這個標準來看,他的毒舌不僅僅是挖苦,而是對小說寫作有著更高的要求。

艾略特(左圖)和龐德(右圖),兩位詩人

論艾略特和龐德

就像很多我同時代的人一樣,我也曾讀過20年代和30年代的一些詩歌,作者是還未怎麼稱得上是一流詩人的艾略特和毋庸置疑是二流詩人的龐德。我在1945年年底的時候讀到他們的作品,那是在一個美國朋友的家裡。我記得我不但完完全全對那樣的詩感到無動於衷,也不懂為什麼會有人花腦筋去在意這些東西。但我猜這樣的讀者可能都在比較幼稚的時候讀到了這些作品,而且發現其中相當煽情的一些元素感動了他們吧。

——1964年納博科夫接受《花花公子》的採訪

海明威,美國作家

論海明威

關於海明威,我第一次讀到他是在1940年代早期,讀到的全是些什麼鍾啊,球啊,牛啊的東西,而且我很討厭。

——摘自1967年納博科夫接受阿爾弗雷德·阿佩爾的採訪

弗洛伊德,心理學家

論弗洛伊德

我討厭的人中,首當其衝的就是弗洛伊德。他的一派胡言簡直是吵死了,就像是一塊精雕細琢的木頭突然放了一個屁,而屁眼就是弗羅伊德那目瞪口呆,文化藝術修養都很低的臉。他肯定是由最厲害的山頂洞人用石頭打造而成的一尊雕像。

——摘自1968年納博科夫接受尼古拉斯·迦納姆的採訪

康拉德,英國作家

論康拉德

我無法欣賞康拉德紀念品商店式的風格,儘是瓶子里的船,浪漫主義陳詞濫調般的貝殼項鏈。這位作家所寫的東西,我都不屑去寫,在精神和情感上,他都不可救藥的幼稚。

——摘自1964年納博科夫接受《花花公子》的採訪

薩特,法國哲學家、作家

論薩特

他什麼也不是,我對他的任何看法都無動於衷。我不知道「反小說」是什麼?任何一本有獨創精神的小說都是「反」小說,因為它不照辦前人的東西。「法國新小說」其實並不存在,他只是臭烘烘鴿子窩裡的一堆垃圾。

*納博科夫實在是太狠了,這麼敢得罪人。可以一讀納博科夫的《文學論稿》

本文由楚塵文化綜合整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楚塵文化 的精彩文章:

傅山:我為什麼看不起趙孟頫
一個眾籌到200多萬的驅蚊神器!

TAG:楚塵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