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花132億美元辦世界盃,俄羅斯到底虧不虧?

花132億美元辦世界盃,俄羅斯到底虧不虧?

俄羅斯總統普京檢查世界盃主體育館的設備。圖/視覺中國

在6月15日的俄羅斯世界盃揭幕戰中,坐在看台上的俄羅斯總統普京與沙烏地阿拉伯王儲薩勒曼握手言歡,各自注視著自己國家球隊的表現。面對一個出乎意料的東道主5:0大勝的結果,在各國媒體都將報道重心放在俄羅斯進球時普京反覆的攤手到底是什麼意思時,當年俄羅斯和沙特因為石油限產時的齷齪、什葉派走廊分歧幾乎兵戎相見的陰霾似乎煙消雲散。

體育與政治有關,這是重大體育賽事能獲得國家層面重金支持的原因之一,普京也為這屆世界盃花掉了俄羅斯國內生產總值的1%。但當英國首相特蕾莎·梅號召西方政要都別去俄羅斯世界盃,而英國球迷依然在伏爾加格勒街頭痛飲,俄羅斯媒體也依然興趣盎然地八卦著英格蘭太太團的比基尼寫真,體育也能超越政治,億萬人摒棄成見與仇恨,因為世界盃而共同歡呼。

世界盃是體育與政治微妙關係的最好範本。普京選擇了一場昂貴的狂歡,也很清楚自己不能獲得明確的收益。但他仍然願意相信這樣的付出對俄羅斯來說是值得的,而俄羅斯人也認同了他的做法。在一個性價比不高但沒太大爭議的決策中,每個人都自得其樂。

虧本生意

世界盃已經成為一個越來越昂貴的遊戲。2010年南非世界盃的成本是43億美元,2014巴西世界盃的成本增加到110億美元,俄羅斯政府目前公布的數字是投入了132億美元。而各國公布的世界盃成本,根本沒有計入大量場館、設施賽後閑置、維護與拆除的費用。南非和巴西已經荒廢了大量世界盃設施,其中的代價幾乎無法計算。成本失控與浪費已經是大型體育賽事經濟無法掩蓋的污點。如果不改變世界盃成本進入新世紀以來上升的軌跡,很難想像30年後還有多少國家的政府願意去接這個盤。

6月16日,俄羅斯莫斯科,球迷們在吶喊助威。圖/視覺中國

成本高昂只是一種風險,不盈利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則是一種罪過。世界盃盈利嗎?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按照那些足球經濟狂熱支持者的宣傳,足球產業已經是「世界第17大經濟體」,其年生產總值達5000億美元。每次世界盃前,主辦國都會大肆宣傳世界盃對主辦國經濟的刺激,對就業人口的拉動,對宏觀經濟的助推。在各種統計口徑下,世界盃的投入產出比被做得十分漂亮。

但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是,自2006年德國世界盃以後,體育產業成熟的發達市場經濟體申辦世界盃的熱情日益消減。如果這真是一個賺錢的買賣,那麼這種現象的出現是不可思議的。

2006年德國世界盃,是目前已知的最後一次盈利的世界盃。按照2006年世界盃組委會負責財務的副主席、德國足協主席茨旺齊格公布的數據,德國2006年世界盃投入為16億美元,盈利為稅前1.35億歐元。扣除公司和工商稅4370萬歐元、向國際足聯返還的4080萬歐元,剩下的1800萬歐元(約合人民幣1.35億元)才是德國足協和德國足球聯盟的收益。

要知道德國能有這樣的微利,還得多虧德國已經擁有成熟的足球競技體系和賽會設施、完善而無需再次大規模建設的交通服務設施、基數足夠而富足的歐洲觀球人群,以及卓越高效的賽會組織團隊。後來者如果沒有德國的基礎和能力,又怎麼能保證盈利呢?俄羅斯很清楚這一點,所以在公布了一系列樂觀的數據後,編製了166.5億盧布(約合2.960億美元)的預算,應對賽後3至5年內賽會設施,尤其是中小城市體育場無法盈利的成本。

總體而言,世界盃轉播權、觀賽、飲食、出遊、體育用品所產生的產業鏈條是會帶來大量收益。但是這個巨大的蛋糕是不是被主辦國吃下去卻是一個疑問。無論世界盃盈虧與否,國際足聯都要吃下自己的一部分。而且,國際足聯運作高度不透明,與歐洲足聯這樣高度成熟的組織一直處於對立態勢,與那些不質疑其吃相難看的申辦國卻往往關係不錯。也因此,國際足聯偏愛足球發展水平有限卻政治雄心勃勃的國家,雙方各取所需。

至於世界盃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很多時候是數字泡沫的遊戲,這使得很多重視預算嚴肅性的國家對於舉辦越來越昂貴的世界盃開始敬而遠之。

重要的一點在於,國家預算對世界盃的撥款是固定的,賽會帶來的拉動效應則是可伸縮的,而且咖啡店主、旅店老闆的收益也不會被拿來補貼世界盃本身可能帶來的虧損。

政治責任

世界盃對足球市場不成熟的國家而言不是一樁好生意,但是這不影響新興經濟體申辦世界盃的熱情。一個國家拿出上百億美元的真金白銀,又看不到可靠的盈利前景,這樣的申辦如果說僅僅因為熱愛足球,那就太羅曼蒂克了。沒有政治的考量,政治家做出這樣重大的決策是不可想像的。

俄羅斯2010年取得世界盃主辦權時,其政治安全狀況並未如今天一般的嚴峻。如果說彼時的俄羅斯意欲靠世界盃打破政治上被包圍孤立的狀況,則未免過於神話普京的政治預見力和洞察力了。作為一個極度現實且有條理的政治家,普京和他治下的俄羅斯,選擇了擁抱世界盃,仍然有其合理的理由。但這些理由與足球和體育的關聯並不直接。

首先,俄羅斯需要一個與世界擁抱的舞台。俄羅斯民族的歷史,其實是一部與歐亞大陸兩端愛恨情仇不斷上演的歷史。俄羅斯人自己不得安枕,也讓歐亞諸國不得安枕。俄羅斯雙頭鷹般的地緣雄心和競爭國策在歷史上給自己和他人都施加了太多壓力,給世人也留下了過於壓迫性的印象。

但俄羅斯同樣需要一個相對寬鬆的外部氛圍。只是這個民族留給外部的印象實在太過強勢刻板,以至於它的姿勢只要柔和,就必然讓外界有彆扭的印象:彼得大帝強迫貴族剪鬍子的方式讓他們看起來不像西歐國家眼中的野蠻人,但這種方式本身就看上去很野蠻;托爾斯泰用筆下的白楊與遁世情緒描繪一個脆弱柔和的俄羅斯,但他的故事卻在克里米亞戰爭、火燒莫斯科、拿破崙敗走的宏大敘事中展開。

普京治下的俄羅斯,這十多年的時間裡也多以金戈鐵馬的強硬形象展現在世界面前。但這位政治強人同樣需要獲得外部世界的善意和認同,有什麼比圓的足球更能打破民族間、國家間的消極認知呢?

彬彬有禮的人群、清涼的俄羅斯啤酒、乾淨漂亮的運動場館和酒店賓館等等,這是俄羅斯希望讓世界看到的自己。其實不止俄羅斯,南非、巴西何嘗不希望通過巨資打造,讓國家以嶄新的形象引來萬眾矚目。究其實質,俄羅斯何嘗不是希望以舉辦世界嘉年華的方式建立「文明人」的外部認知。但遺憾的是,前兩屆世界盃糟糕的組織和不安全的周邊環境,並沒有讓南非和巴西如願以償。

其次,普京需要一個和俄羅斯民眾狂歡的時刻。俄羅斯人給了普京足夠的時間和權威,普京在其可能的最後一個任期內也需要證明自己對得起俄羅斯人的選票。

普京的內外政策是否妥當還談不上蓋棺定論,但俄羅斯現在過得並不輕鬆是不爭的事實。從車臣戰爭到北約東擴,從俄格戰爭到金融危機,從克里米亞到國際能源價格下跌,世人嘴裡的戰鬥民族,畢竟不是真的鐵打鋼鑄,俄羅斯像一根拉緊的彈簧,它的民眾需要適當的放鬆,以防止金屬疲勞。

普京對社會控制的程度越深,對民眾所需承擔義務也就越全面,使民眾快樂是他分內的工作之一。就像默克爾的球迷身份存疑,但她總得顯示自己愛看足球一樣,普京的體育愛好不包括足球世人皆知,但他需要為渴望完全放鬆一刻的俄羅斯人找到一個可以肆無忌憚狂歡的時刻。冬泳、狩獵、騎在熊背上、開飛機卡車,這些都是展示強者姿態又可以讓民眾娛樂放鬆一下的方式。而耗資超過百億美元的辦世界盃也未嘗不是換一種方式。這不是經濟賬,而是嚴肅的政治賬。花錢的人辛苦,看球的人開心,這本身也是一種政治責任。

最後,世界盃確是一個難得的場合,為政治家的樂觀主義提供了可能。足球與政治糅雜,往往會生出很多複雜和不可測的化學反應。很多意外的出現,賦予了足球運動更多魅力,也給體育政治帶去了更多魅力。體育政治的動力本質上是人類荷爾蒙集體爆髮帶來的想像共同體意識,歡樂的氛圍不但會使我們擺脫固化的身份藩籬,以同一個頻率高興或傷心,而且會令最冰冷現實的馬基雅維利主義者和最陰暗病態的陰謀論者暫時冷靜下來,考慮一下這個地球是不是還有更積極的可能性。

雖然愉悅的環境到底能不能修正現實主義的政治結果,迄今並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但它起碼帶來一種模糊但樂觀的預期。因此,深諳體育政治的政治家絕不是那種掃興的非要宣誓某種政治目的的淺薄之徒,而是大度的花錢讓全世界球迷盡量開心的目光長遠者。像俄羅斯這樣的大國,一定是被國際政治的機會反覆眷顧的。因此,俄羅斯不需要在世界盃究竟能帶來什麼的問題上斤斤計較,體育政治實際上也很少會以簡單粗暴的尋租獲利而告終。俄羅斯需要做的就是表現得熱情、親切、有執行力、有合作訴求,剩下的就是等待恰當時機的到來。

國際形勢風雲變幻,總會有國家會因為某些形勢影響,通過某些契機來示好俄羅斯。世界盃就提供了這樣一種契機,普京和沙特王儲薩勒曼的握手言歡本身就是很好的例子。

足球政治的積極意義在於,每個人都能從其中捕獲自己想要的符號,書寫一個開放式的結尾。當親眼目睹俄羅斯經費充裕、秩序井然的時候,歐洲政治家是否會思索,與俄羅斯漫長的拉鋸政治上是不是合理?當看到賽場內萬眾歡呼、賽場外各國遊客揮金如土的時候,俄羅斯是否要思索,這個世界的競爭是不是還存在很多其他有趣的領域?

作為看客,我們無從得知政治家們在觀看世界盃時是否心防有所鬆動,但這一體育盛事的全球嘉年華氛圍,確實能夠讓各種政治角色的後續操作有了更放鬆更好的生態。

我們生活在一個注意力政治時代,沒有關注度的議題往往也就難以持續推動,因此嚴肅的政治生活必須和娛樂化的手段結合。這到底是好是壞誰也說不清楚。但在一個日漸撕裂的世界中,在一個對全球化的信仰動搖的環境里,在一個民粹主義通過散布仇恨激化對立來贏得支持的政治氣候下,這個世界變得越來越無趣,越來越壓抑。從這個角度來看,所有能讓地球人不分時區、不在乎國界、共同歡呼的場合,比如世界盃,我們為之叫好與狂歡一陣,一起來娛樂放鬆調節一下,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作者系吉林大學行政學院副院長、教授)

值班編輯:韓忠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周刊 的精彩文章:

美國的「江南」是這個樣子……
中國第一位靠假肢登頂珠峰的人,快70歲了

TAG:中國新聞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