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中國8顆國寶隕落,每一個位都讓人心痛難捨!

中國8顆國寶隕落,每一個位都讓人心痛難捨!

時光飛逝,熱點交替,

過去一年在中國發生了許許多多的事。

而幾乎所有熱點刷屏事件的榜單上,

又都是被娛樂新聞所佔據。

可在中國有這樣一群人,

他們是這個時代的真正明星,

他們的存在,

是人類的寶貴精神財富,

他們的功績惠及後人,功在千秋!

可他們,

離開得悄聲無息,令人心痛!

他們都擁有一個共同的名字:

那就是,大國脊樑。

1

她經歷了中國百年的興衰,

和無數大人物打過交道,

她是「兩彈一星」元勛郭永懷的夫人,

是中國的應用語言學之母。

她致力於中國的教育事業,

為中國培養了無數的人才,

80歲還堅持給博士生上課,

沒人數得清,中科院的老科學家,

有多少是她學生的。

中年喪夫,晚年喪女。

可無論人生處在怎樣的境遇中,

她都保持著有尊嚴和體面的生活。

晚年,她把財產捐得一乾二淨,

沒有任何的儀式,

就像處理一張電費單一樣平常。

如此大面額的善款,老人卻說:

「捐就是捐,要什麼儀式。」

汶川大地震,挽救崑曲……

丈夫郭永懷104歲誕辰日那天,

她竟將陪伴自己幾十年的藏品,

也捐給了力學所,這已是她所有的家當了。

2017年1月12日,

「中科院最美的玫瑰」,

「中國最後一位貴族」,

永遠地離我們而去。

她的名字,叫:

李佩

2

他一生跨越晚清、北洋、

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個時代,

跨經濟、語言、文化三個領域。

他是中國著名經濟學、語言文字學家,

漢語拼音方案的主要制訂者,

被稱為「漢語拼音之父」,

是僅有的曾和愛因斯坦,

會面的幾位中國人之一。

他也是中國最敢講真話的知識分子。

而他和妻子張允和的愛情故事,

更是感人肺腑,

無論抗日戰爭,還是文革時期,

他們都恩愛如初,患難與共,

攜手度過了70年的光陰。

2017年1月14日,

這位國寶級大師永遠走了。

他的名字,叫:

周有光

3

1937年日本發動侵華戰爭,

一位就讀南開大學的少年,

親歷國破、校亡之痛後,

毅然棄筆從戎,奔赴戰場。

從此,百年人生只為「愛國」二字。

抗戰結束後,他投身教育事業,

可因那場政治運動,直到61歲,

他才恢復工作,耳順之年的他,

日以繼夜地進行教育研究工作,

他說:國家需要啥我就搞啥。

是他編寫了化學界的第一部中文教材,

是他研製出了我國第一代的鎳氫電池,

是他帶出第一支化學教學領域的「國家隊」。

是他主導完成了中國第一部化學,

多媒體電子教科書《化學元素周期系》,

他做的這項工作甚至比,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都早了整整15年。

他也是我國第一個沒有出國留學、

沒有博士學位的中科院院士。

93歲高齡的他還堅持去上課,

2017年7月4日,

天空的一場大雨,

似乎哭訴著這位巨星的隕落!

他的名字,叫:

申泮文

4

1984年,他就已經是,

國際天文界的一流科學家,

可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

他卻毅然放棄300倍高薪回國。

帶著鹹菜,扛起鋤頭,跑遍全國各地,

困難重重,可他22年如一日的堅持著。

2016年9月25日,

中國的天眼,FAST項目,

終於完工!

消息一出,

全中國沸騰,全世界轟動!

外國媒體說:

「中國也終於進入了觀天時代,

它將持續領先世界二十年!」

天眼工程完美交工,

他把彷彿揮灑不完的精力,

全部留給了「中國天眼」,

自己卻重重地病倒了!

2017年9月15日,

中國「天眼之父」,

永遠告別了這個世界。

他的名字,叫:

南仁東

5

1960年,美國開始研製激光陀螺,

並實行了技術封鎖!

1971年,在錢學森的建議下,

國防科大成立激光研究實驗室。

而一個從小就立志當科學家的青年,

被調入實驗室,並憑藉淵博的學識,

很快成為團隊的領軍人物。

他沒日沒夜地泡在實驗室,

在重重艱難險阻中開闢出了一條,

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

研製激光陀螺的成功之路。

1994年11月8日,

中國第一台激光陀螺工程化樣機誕生。

中國成為繼美俄法之後,

世界上第四個能夠,

獨立研製激光陀螺的國家!

他把青春獻給了祖國的陀螺事業,

到耄耋之年,他又托著帶病的身體,

努力為學生照亮前進的路。

2017年12月6日,

這位院士永遠閉上了眼睛,

離開了這片他深愛的祖國大地。

他的名字,叫:

高伯龍

6

1950年,一個中國青年,

不顧美國當局阻撓,

歷經千辛萬苦,回到一窮二白的祖國,

當時國內電子工業基礎幾乎為零,

中國迫切需要發展電子工業。

於是他進入天津電信局,

正式踏上創建中國電子工業的征程。

是他,成功研製出了,

第一台中國自主品牌的軍用步談機,

702型步談機。

之後,他又為祖國研製了,

戰機機載雷達、微波通訊接力機等,

一批填補空白的國產裝備。

他主持研製的地面微波脈衝接力機、

中國第一代機載雷達等電子設備與系統,

後來更成為,

「兩彈一星」電子系統的核心裝備,

為「兩彈一星」裝上了電子心臟。

因為他,美日對中國再不敢妄動!

2017年12月19日,

他因病離世,享年93周歲。

志存高遠,鵬程萬里!

他的名字,叫:

童志鵬

7

他是中國黃土區土壤,

及土壤侵蝕學科的開創者和奠基者,

畢生致力於,

黃土高原水土保持與生態的建設工作。

他說:「黃河不清,我死不瞑目!」

到90歲高齡,

他已經反應漸鈍,叫不準人名,

可說起黃河治理,就頭頭是道。

在他的努力下,2012年,

黃河含沙量從每年十幾億噸,

減到2、3億噸。

2017年,據實測數據顯示,

黃河含沙量不超過0.8公斤每立方米。

2017年10月11日,

為「黃河清」之夢,

奉獻一生的他默默辭世。


黃河水清,斯人去!

他的名字,叫:

朱顯謨

8

1996年,他以第一的成績,

獲利茲大學地球物理學博士學位,

成為該系獲評優秀學生中唯一的海外學生。

之後,他成為國際著名的,

航空地球物理探測技術專家,

後來又作為英國劍橋ARKeX,

地球物理公司的研發部主任,

是一個被全世界,

仰望、追趕的傳奇人物。

2008年,中國開始實施,

「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

當國家把「千人計劃」有關材料,

試探性地發送給遠在英倫的他,

沒想到,沒有討論,

他立刻就決定回國。

他說:作為一個中國人,

國外的事業再成功,

也代表不了祖國的強大。

只有在祖國把同樣的事做成了,

才是此生最大的滿足。

他的回國,讓美國當年的航母演習,

整個艦隊後退100海里!

之後他就瘋狂地投入中國的科研,

人們都說他就是個「瘋子」,

他卻不在意,笑笑說:

中國要由大國變成強國,

需要有一批『科研瘋子』,

這其中能有我,余願足矣!

他帶領400多名科學家,

攻關了兩個重大項目:

「高精度航空重力測量技術」,

和「深部探測關鍵儀器裝備研製與實驗」,

這些技術研究,

是當今世界各國科技競爭,

及戰略部署的制高點,

是強國展示實力的重要標誌。

他帶領團隊創造了多項「中國第一」,

為我國「巡天探地潛海」,

填補了多項技術空白。

用短短5年時間,

就使我國深部探測裝備從落後,

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國際地球物理界都驚嘆:

中國已進入「深地時代」!

他是一位戰略科學家,

同時也是目光高遠的教育家,

他說:自己最看重的身份是教師。

他培養學生不僅是「授人以漁」,

更是為了學科發展的未來、

人才建設的未來、國家戰略的未來。

他一年365天,

幾乎一半時間都在出差。

白天工作,夜裡趕路,

每次都坐最後一趟航班,

2016年11月29日,

他暈倒在出差的飛機上,

手裡死死攥著筆記本電腦,

醒後說的第一句話是,

「我要是不行了,

請把我的電腦交給國家,

裡面的研究資料很重要。」

不斷勞累已患重病的他,

不停的與時間在賽跑。

2017年1月8日,

太累了的他,永遠地閉上了雙眼。

科學的星空中,

又一顆璀璨的中國明星悄然隕落!

他的名字,叫:

黃大年

我愛你,中國!

這群當今時代真正愛國的英雄們,

他們為祖國付出了所能付出的全部,

他們離開了,

永遠永遠也不會再回來了!

生命已落幕,英跡垂千古!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

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每一個中國人,

請記住他們的名字,

他們應該是當今中國,

最值得頌揚和傳播的中國巨星!

∑編輯 | Gemini

(網路直播課程)程序化交易高級策略精講

在寬客俱樂部推出房博士的程序化交易初級課程後,又推出了程序化交易高級策略精講課程。

本課程最大的亮點不是贈送價值高達三萬的六套高收益模型,而是有近一半的初級課程老學員報名參加了本高級策略精講課程。

因為大家認可房博士,包括他的課程內容,授課方式和高收益策略。

模型表現

網路直播課程

本課程贈送上述適用於幾十個期貨品種的六套模型組合,

總價值三萬元以上。

6月27日——6月29日晚上7:30——9:00

報名電話/微信:1851660080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數據實驗室 的精彩文章:

為孩子「量身訂製」的能力提升套餐!
日本下調成人年齡,年輕人傻眼!18歲就能結婚,卻不可以…

TAG:大數據實驗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