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二戰時期,日軍最強的17個甲級師團也分一二等,如何區分他們的差別?

二戰時期,日軍最強的17個甲級師團也分一二等,如何區分他們的差別?

師團,以二戰時期日本陸軍最基本的戰鬥單位。日軍的師團分為四大等級,分別為甲級、乙級、丙級和丁級,通常可以通過番號來分辨師團戰鬥力,比如最強的17個甲級師團就集中在第一至第二十師團之內。

其實在甲級師團內部,還有等級劃分,分為一等甲級師團和二等甲級師團,地位上存在差距,那麼該如何分辨他們呢?很簡單,也是看番號。

1888年之前,日本陸軍的基本戰鬥單位還被稱為鎮台,後來日本學習了舊德國的陸軍架構,改稱為師團。當時一共成立了六個師團,番號為第一至第六師團,分別駐守在東京、仙台、名古屋、大阪、廣島和熊本。1891年又成立了一個師團,全權負責日本皇宮的警衛工作,因為他們相當於天皇的近衛軍,所以番號是近衛師團,而不是像其他六個那樣的數字,這就是日本歷史最初的七個師團。

這些師團的兵力只有1萬人,但這只是平時的兵力,日本有一定的後備役儲備,一旦發生戰爭,師團的兵力可以從1萬人暴漲到2萬人。這七個師團被日本陸軍視為最重要的部隊,哪怕到了二戰時期,裝備、兵源也是優先保障的。

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爆發後,日本陸軍高層感到七個師團已經不夠用了,因此進行了第一輪擴軍,從甲午戰爭期間成立的第七師團開始,一直到覆滅大韓帝國,日本陸軍已經擴充到了第二十師團,這就是日本陸軍的二等師團。1925年,也就是一戰結束7年後,日本陸軍認為21個師團太多了,於是裁掉了4個,師團數量變成了17個。

這17個師團也就是日本著名的常備師團,1937年侵華戰爭爆發後,日本陸軍開始新一輪大規模擴軍,17個常備師團作為最頂尖的戰鬥力,被統稱為甲級師團。甲級師團內部也有等級差距,近衛師團和第一至第六師團是一等甲級師團,剩下的則是二等甲級師團。

一等甲級師團的兵力接近3萬人,二等甲級師團的兵力為2.8萬人,實際上兩者的兵力相差不多,但地位上有很大差距,這與日本陸軍內部森嚴的等級觀念有關,資歷越老的越有話語權,作為最初的七個師團,一等甲級師團享有最高特權。

延伸閱讀

此人隨手給朋友寫了一封信,938年後依然保存完好,王中軍花了2億才得到它

一個加強團才三千人,楚雲飛那五千人加強團真的存在嗎?確實存在,但要到1946年後

1937年,日軍一個師團3萬人,國軍一個師1.3萬人,都是學德國為何差距這麼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戰 的精彩文章:

一張二戰時候日本的神秘部隊,有經驗的解放軍看到照片都懵了!
世界盃第二戰:埃及VS烏拉圭門神之爭

TAG:二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