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近期最大發現,是這部關於13個城市普通中國人的紀錄片

近期最大發現,是這部關於13個城市普通中國人的紀錄片

原標題:近期最大發現,是這部關於13個城市普通中國人的紀錄片


日本的NHK有一檔節目,叫做《紀實72小時》,每集選擇一個特定的地點,連續72小時進行拍攝,並濃縮成30分鐘的紀錄片。他們拍的是不常為人所知的一些人的日常生活,每一集的評分都很高,基本都在8分以上。



很多人應該都看過《地下偶像的青春》這一集,它拍的是那些默默無聞的,還沒有成為AKB48的默默無聞的劇場女孩們的生活,她們和我們在檯面上看到這那些偶像差距很遠,沒有經紀公司包裝,住著最廉價的合租房,用的是最便宜的化妝品,甚至還在陽台上種菜,拔幾株就是一餐飯。


私底下,其實也跟為工作辛苦奔波的普通人沒有兩樣。


《紀實72小時:地下偶像的青春》


這檔節目在日本人氣很高,但是也只限於在日本本地拍攝。不過,好的故事不會只局限於一個國度,好的紀錄片也是一樣。所以,我們也有了自己的《紀實72小時》(中國版)。


為了拍出中國的現實的一面,由企鵝影視出品,陳曉卿率領的金牌紀錄片團隊稻來傳媒與日本NHK合作製作,張學嬌作為總導演的中國版《紀實72小時》(中國版)(引進了版權的哦),已經於6月14日18點在騰訊視頻上線了。


抱著對原版的好感度,我看了一集這個中國版的《紀實72小時》(中國版),然後就停不下來了。原因在於,它給了我很強烈的「代入感」。


這是近年來我看過的有關「日常生活」的最好的國產紀錄片之一。它裡面拍攝到的形形色色的人,在某些瞬間,會讓你覺得,「原來這個世界上,也有人跟我一樣。」



片頭是轉動的時針


或許這就是生活的力量。


跟原版的一樣,這一次的《紀實72小時》(中國版),也選擇了用72小時去記錄平凡人的生活,攝製組選擇了全國的十三個城市和地點,記錄下了關於這些城市、這些地標,這些人日常生活的微小時刻。

你不用擔心很長,這72小時,會被濃縮成25分鐘,為你展現最有意思的那些部分。


第一集《長沙》,就選擇了長沙最熱鬧的地方解放西路,時間也很特殊,是2017年到2018年的跨年夜前後。



由於歷史原因,現在中國大概有100多座城市,都會有解放路,但是長沙的這條解放西路比較特殊,它長度約四公里,彙集了眾多酒吧、小吃、飯館、KTV和電玩城,是一條娛樂的街道,也是一條讓長沙成為不夜城的街道。



而攝製組選擇的,是位於解放西路旁邊的一家叫做湘A·深夜食堂的飯館,一間依徬著徹晚燈火通明的解放西路的夜間不打烊餐廳。



雖然這家小餐廳只能容納下五十人,但每天依然有許多的人在這裡交匯,他們之間的交情,不過是一碗碗冒著熱氣的食物而已,在這之後,每個人又都會繼續自己的生活,《紀實72小時》(中國版),就記錄下了2017年的最後三天,曾經走進過這家小店的一些人的人生片段。


拍攝從12月29日的夜間22:00開始,你會驚訝地發現,即便是下著雨,深夜三四點,這裡也還是會有人走進來用餐。


《紀實72小時》(中國版)選擇了記者向被訪者提問的方式,記者並不出現在鏡頭中。提的問題也很簡單,都是「你是做什麼工作的呀?」「為什麼這個時間來這裡啊?」「來這兒幹嘛呢?」這樣的問題。


從這些最簡單的問題里,延展出受訪者的生活。


你能看到,因為長年出差不在長沙,所以每一次回家,即便是冒著雨的半夜,也要來吃一碗粉的長沙本地人。



也能看到,充滿活力,對未來看起來毫無憂慮,玩到深夜兩點的十七歲小姑娘。



在另外一集《昆明》里,攝製組拍攝了去翠湖邊喂鳥的人群,他們多數是更有時間的人。


比如兒女堅持丁克,自己也樂得自在的老夫妻,在談起兒女不要孩子的時候,雖然秉承開明的態度,但眼神中多少還是有一些渴望。



比如退休後常來翠湖邊散散心,偶爾噹噹義務解說員的老先生,與海鷗相處就是最輕鬆自然的時刻。


再比如在建築工地上摔斷了腿,養傷四個月後第一次出門的建築工人,雖然家裡還有妻子和小孩的重擔等著他去承擔,但他依然對未來充滿希望。「出來能掙一分是一分」,因為能夠幫孩子。



從這些人的身上,你既能看到平凡生活里的快樂,也能看到平凡生活里的艱難,最重要的,還是那種把生活好好過下去的樂觀。


而在他們的敘述里你又會發現,原來靜水深流的生活里,還有那麼多戲劇化的時刻。


比如有一位因為工作的酒吧太忙,在跨年結束以後的深夜一點,才吃上當天第一頓飯的酒吧銷售小夥子。因為父親做生意欠了幾十萬,他談起家人的時候口氣中有幾分怨言,「大過年的,別人跑家裡來催賬,還有人上門催債,這很好看嗎?」



但即便如此,他還是每個月往家裡郵寄3000塊錢,幫父親還錢,並說,「那能怎麼辦,他人也老了,我自己還,那還能怎麼辦?」


當記者問起,你覺得你能還得起嗎的時候,他說:「還得起啊,人生還有那麼長。」


然後轉頭露出了一個微笑。這個微笑真的太打動人了。

這種面對生活的樂觀,在現在遍布焦慮的一線城市裡,是不是有點缺少?



這聽起來好像是電影中才會出現的情節,就發生在這家小小的夜間不打烊的餐廳的角落,一個看起來也就是大學生年紀的男孩的身上。這是《紀實72小時》(中國版)所挖掘出來的,日常生活中的戲劇時刻。


這些普通人,他們面對鏡頭會閃躲,會尷尬,也會有講到動情處落淚的時候,也會有隨便講幾句就離開做自己事情的時候,它通過沒有預設的採訪,去隨機地捕獲採訪對象,在簡單的談話和閑聊中去尋找平凡生活里的吉光片羽。這是《紀實72小時》(中國版)這檔節目的紀實之處,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紀實72小時》(中國版)既保持了紀錄片最本質的那部分紀實性,又以它隨機而持續的觀察,讓自己捕捉到了出於平凡的的情節。這是一檔既有紀實性,又有戲劇性的紀錄片。



但《紀實72小時》(中國版),又遠遠不止平凡的或是戲劇的生活。


就好像在《長沙》里,一位帶著狗狗來吃早餐的男士,通過他的講述,你能看到解放西路的改變。



以前,他住的地方,是周圍最高的房子,六層,能看到一眼無邊際的湘江;但是現在,他的房子是周圍最矮的,周圍全是高樓大廈和霓虹燈牌。


和解放西路一起發生改變的,還有他自己的人生。他說,「我的母親開始了一段新的旅程,我的父親開始了一段新的人生。」因為他的母親去世了,他的父親在這之後開始了一段新的婚姻。


這樣的內容,讓《紀實72小時》(中國版)在記錄下平凡人的生活的同時,也記錄下了時代的改變。



這是因為,影片中拍到的每個人,都是社會的縮影。而在現實生活中,組成社會的最大比例的人群,不就是普通人嗎?正是因為這一點,你才能從他們的談話里,找到時代變遷的痕迹。


這也就回到我們一開始說的「代入感」上來了。生活有很多不同,但也有很多相似的感受,《紀實72小時》(中國版)最開始得以確定的「固定地點」所造就的這個「空間」,就是生活中的那些相同和相似。


那些不同的人,在某個時刻在這個空間中交匯,他們因為某種相似的目的,比如吃飯、比如喂海鷗經過這個空間,在採訪中展露他們的情緒。



這些情緒同樣也是一種縮影。作為觀看者的我們,也會有肚子餓的時候,也會有在湖邊與海鷗相處的時刻,同樣也能在他們的疲憊、怨言、歡笑、感動和落淚里,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代入感。


在接下來的記錄里,《紀實72小時》(中國版)還會去到北京「通往未來」的郵局、「世界之巔的起跑線」珠峰大本營等等。

這些「空間」,我們或許很熟悉,或許不很熟悉。


但我們能在裡面找到的情感,肯定都會是熟悉的。


因為那就是我們自己的生活,以及我們自己在生活中心裡所想,但未曾敢說出口的一些抱怨、一些不甘、一些堅持,以及一些願景。

文章來源丨虹膜(ID:IrisMagazine)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劇角映畫 的精彩文章:

TAG:劇角映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