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沒有書,我會是誰——王強老師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分享

沒有書,我會是誰——王強老師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分享

My Heart Belongs To You

 TO THE GYPSIES

Alex Fox 

00:00/04:23

曲子by小2薦

毀滅重塑

五月份的時候,都不知道,怎麼加上了「草鷺書店」的公號(不是推廣,就算,也是人文關懷(哈哈))。

翻了一下歷史記錄,看到王強老師,再版了一本書《讀書毀了我》,而且在上海舉辦了一次,線下的見面活動。那次看了王強老師,被主持人做了一個,《普魯斯特問卷》之王強老師(點擊可看)。

而且說明了六月份,會在北京,舉辦一次分享活動。這樣,等來了這次機會,線下聽王強老師分享的機會,也是了解一個有影響力的人,一個讀書、愛書人的機會。

在這之前,我只讀到過,王老師寫的一篇,關於讀什麼書的文章,「讀一流的書,做一流的人」(網上可搜),知道他是新東方與真格基金的創始人,也是《中國合伙人》裡面原型之一。

剩下的都是高中時,語文老師,給我們發的關於俞敏洪老師的,高考前的動力雞湯中的話。

有兩句是老俞(俞敏洪)自嘲的話,說他當年給王強、徐小平他們打開水,王強把吃飯的錢拿來買書,後面為了不餓肚子,只能搶他們這夥人的。

當然還有一個細節,就是俞老師講到讀書的時候,說是王強讀啥書,他天天就跟屁股後面,就讀啥書。總之,這書,必然是此次的主角。

圖by圖眸不軌(ID:YM-linxiyangyu)

把「新東方」、「真格基金」的標籤,都丟掉,王強老師,問了一個自己一個問題,沒有書我會是誰,這個題目也是北光華閱讀分享會的題目。

乍一看,我們理解的,在世俗的眼裡,是讀書讓我們獲得了成功,取得成就。可當看到《讀書毀了我的》書上的英文名字,「Reading Reconstructing Me」,讀書這件事在王強老師這邊,是毀滅與重塑,是書毀滅了,原有的舊自己,重塑了一個新的自己。

在這次分享一開講,王老師也解釋了,他的這本書《讀書毀了我》,不是標題黨博眼球,是一種讀書之後的自我重構。

孤獨與獨處

聽這次分享,當年王強老師在新東方,教授英語的影子依然還在。

用一個成語描述現場演講,就是,「聲情並茂」。

闡述完一個觀點之後,接著就是一個幽默的帶有小智慧的段子,引得大家哈哈大笑,接著就是全場的掌聲,當然過程中少不了懟老俞(俞敏洪)。

比如,開場。他講來北大做分享,到了北門,保安小哥不讓進,說是必須出示證件,解釋了半個小時,方進得去。後面嘲諷自己幸虧當年上了,北大。要麼,今天北大不是誰想進就可以進來的。接著也不忘誇獎一下保安小哥的做事的原則性,也代表著每個北大人做事的原則性。

圖by圖眸不軌(ID:YM-linxiyangyu)

這次分享的題目是:沒有書,我會是誰。

用三個關鍵詞概括這次演講:孤獨,獨處,閱讀。

在當今這個社會,日益擁擠(英文為Crowd,在分享中多次出現)的社會,我們為什麼要讀書,他給出的答案是,讀書是為了孤獨。

技術獨斷論或者是科技獨斷論,我們也總認為這個世界是被技術和科技改變的。但是人文,尤其是北大的人文學科,在這個社會算不上熱門,但是王強老師說,正是人文,北大的這種人文精神,具有獨特的穿透思維,缺少了這一部分,要改變自己,改變世界是不完整的。

我們喪失了獨處的能力,喪失了獨處的樂趣,因為科技的發展,看似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但是事實卻恰相反。

在這,他想到了當年,在美國參觀,美國的造幣局(也就是印美元的地方)。

站在二樓,透明的防彈玻璃,把工作人員與外界隔離,可以看到裡面的人,在進行美元的製造,但是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工作室內,牆上的一句話:Have you ever been closed ,yet ,so far away. Don"t touch it.(翻譯:曾幾何時,你們如此之近,又如此之遠。)這個遠近形容我們的現狀,多麼貼切。

無論到哪,只要有手機類似的電子屏幕一切就都OK了。美國把當今這一代,叫做 thumb genenration,形象的比喻成兩個大拇指拖住手機的畫面。

王強老師,從這也引出了紙質書存在的必要性,他認為,人們低估了紙媒的魅力,紙質書的命運最終會怎樣他不知道,但是他相信,沒準紙質書哪天會成為精神療法(可以治焦慮)的工具

我們總想接受所有信息,相反變得更加的焦慮,什麼總想參與,哪個熱度都覺得都與自己息息相關,這也催生了網上的互懟,互罵。

圖by圖眸不軌(ID:YM-linxiyangyu)

如果獨處能力缺失,怎樣彌補,那就需要閱讀,讀書的魅力,讓我們重新獲得獨處的意志。

接著就是講鮑曼,在很多年前對於當今現狀的思考,推薦了鮑曼的三本書。

《Liquid Modernity》、

《Liquid Love》、

《Liquid life》.

書中描述了一個觀點:在任何事情難以預料,又不斷出人意料的世界中,過於擁擠的獨處,在虛擬的連接中,已經喪失了獨處的意志。

怎麼理解,王老師,舉了一個例子。

以前瞅著窗外發獃,那是獨處,而現在瞅著窗外發獃,腦子裡卻想的是,為什麼還不給我回信息,為什麼手機消息聲還不響。

進而,用了兩個詞,一個是killing time,一個是feeling time ,來區分什麼是獨處(真正的孤獨),什麼是孤獨。

而現在,我們大部分人,更多地是killing time(消費時間),不會獨處,喪失了獨處的能力,而無法,feeling time(感受時間) 。

這一點也不難理解,王強老師反問了一句,你現在還有類似於那種投入的看一本書的狀態么,沉浸在內容當中,突然之間,聽到開關「叭」的一生,屋子裡的燈突然亮了,或是圖書館裡的燈,突然暗了。你看了一眼手錶,「呀,都已經晚上七點了」。這個是feeling time ,是獨處也是真正的孤獨。

我自己補了另外一個場景。想像,無論什麼原因,你拿著手機打「王者榮耀」,或者是「吃雞」,結果被幹掉的那一剎那,一拍大腿,接連幾句XXWW的感嘆,回頭抻著脖子,迷迷糊糊的瞅了一眼牆上的掛鐘,又XXWW的嘟囔了幾句,「呀,怎麼才七點」。這個就是killing time ,也是真正的「孤獨」,只不過要加個引號。

王強老師,也用英文區分了孤獨與獨處。孤獨——loneliness,獨處——solitude。

過於喧嘩的孤獨

其實這是一本書,是赫拉巴爾寫的,其中他認為,楊樂文先生翻譯的作品,還是比較符合原意的。

這本書是捷克文寫的。但是作者,從構思到寫花了二十年,從寫到完成,花了四年,總共就是一百多頁。王強老師讀了之後特別震撼,也講現在少有人會這樣守著那份堅定,對比暢銷書你就知道什麼是經典了。

他在自己的書中,也寫了何為經典:「阿爾伯特·哈伯德的金句是:何為經典?就是永遠占著書架卻永遠不被翻讀的書。王強說,我們可以稍加改正:經典是永遠佔據著你的書架又永遠翻不完的書。」

在給我們分享了作者的故事,書里的內容之後。講到這也方理解,為什了他寫的那本書的名字是《讀書毀了我》,也就理解了:

是書,尤其是好書,讓新的自己打破,毀滅舊的自己,精神才能更上一個台階。台階這個是王強老師說的。他說,他不能像這些已過世的大師那樣,使人類的文明上登上一個台階,但是能讓自己往前邁了一步,這也是自己的一大收穫。

圖by圖眸不軌(ID:YM-linxiyangyu)

這裡王強老師,還推薦了一本書《孤獨的饋贈》,是俄羅斯當代作家,英娜·麗斯年斯卡婭。並朗讀了其中關於孤獨的一段詩歌,很美,記得一句:孤獨乾澀,激烈像大海里的火焰。

我本想買一本電子書,將這詩補完(之前沒讀過外國作品的詩歌),可是沒有電子資源,只能等紙質書到了,再將它補全。

在分享結束的問答環節,觀眾有三個問題:

1、讀了書,怎麼用?

王強:但凡在某一個領域取得非凡成就的人,還沒有一個人不讀書,他們都是在閱讀中殺出一條血路。(你有沒有似曾相識,這個觀點,跟查理·芒格的觀點一樣哎)。

書分為,工具書還有表面覺得沒什麼用的書,咱們今天討論的人文書。人文書,也許不能拿來用,但是它構成了你取得成就的,重要基石。

他也舉了巴菲特在投資領域錯過了這20年的互聯網,但是依然不能否定他財富的還是排在世界首位,這就是他有自己思維邏輯,這種思維邏輯,不會被外界因素影響,也就是巴菲特有獨處的能力,而且是大師級別的。獨處代表了一種與眾不同。(完了,又想到了芒格的話。)

2、這個問題沒有記住。(抱歉)

3、「我現在開始讀中國的一些經典,比如《白鹿原》、論語,王老師今天說的都是國外的書,那中國的書,您有沒有推薦的?」——現場女生的提問。

王強:這個問題問的真好,今天我是講了國外文學比較多,因為我是北大西語系畢業,討論中國文學,可能會被懟(一片大笑)。中文說我也再讀,而且上學的時候,讀的最多的就是中文書,當時修學分的時候,還上了研究甲骨文的課。

而且平時,我手裡都是有十張圖書證,每個證,一次可以借一本或是一套。那種線裝書,我每次都是借一套,每次暑假,我的行李箱里,塞得慢慢的都是從圖書管理借的書。

國學的話,我讀,先秦諸子百家的比較多,因為那個時候,人的思想是比較開放的,後面有了專制統治,儒家的思想就一統天下了。比如,你去讀墨子的書,其實是很有意思的。讓我選擇的話,我就選那些,有生命的質地通透的書,簡單理解,就是那些原生態的書。

選擇北大西語系,也是我上中學的時候,老師說,「王強,你的中文底子已經夠好了,去讀西方文學吧,如果讀中文系,大家應為都是中國人,所以你很難突出的,但是你去讀西語系,你讀英文書、法文書、義大利文,到時候他們中文系的怎麼跟你比,你比他們多會了好幾種語言。」現在想起來,我得謝謝那時候老師質樸的簡單粗暴。(我的回憶,不代表準確性)

分享的總結,總是不能對現場進行很好的還原,但是如果你有你機會讀了上面推薦的幾本書,也就大概知道王強老師,要表達了哪些,又是哪些內容重塑了他,而這篇文章只是個引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憶疆儂 的精彩文章:

TAG:憶疆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