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工智慧需發展與安全並重

人工智慧需發展與安全並重

綜觀世界科技革命發展的歷史,每一次科技革命都極大提高了人類認識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和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水平,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來巨大而深刻的影響。不過,人工智慧的迅猛發展也引發了人們對就業、隱私保護、網路安全等問題的憂慮。

在天津舉行的第二屆世界智能大會上,與會專家為,面對人工智慧大潮來襲,技術恐懼和盲目樂觀均不可取,在熱情擁抱的同時,安全問題的確不容忽視。

人工智慧不會造成大規模失業

人工智慧的出現正在極大提升傳統生產效率,在部分領域「機器換人」已成為大勢所趨。不過,隨之而來的是對可能導致大規模失業以及影響社會穩定的擔憂。

「這完全是聳人聽聞,京東不會因為技術的迭代更新開除任何一個兄弟。」在世界智能大會上,針對部分自媒體稱京東集團將大規模裁員,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劉強東回應。

劉強東坦言,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並不會導致工人大規模失業,相反,技術的發展能夠把人們從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京東發展配送機器人,可以避免快遞小哥受風吹日晒、嚴寒酷暑、霧霾、安全問題的傷害,讓人不要被繁重的體力勞動淹沒。」他說。

同時,劉強東樂觀地認為,隨著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未來人力資源過剩將很快變為人力資源短缺,人工智慧恰恰可以解決這些問題。

中國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戰略研究院在大會期間發布的《新一代人工智慧科技驅動的智能產業發展》專題報告指出,技術進步使部分職業消失的同時,也會因為分工的細化而創造出更多的就業機會。人工智慧技術的應用會提高勞動生產率和減少工作強度,使人類有更多的時間從事知識密集的創造性活動和就業彈性高的服務行業。

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也表達了類似觀點,不管機器如何厲害,它不可能取代人類。未來決定世界的不是技術,而是技術背後的人,是技術背後的夢想和價值體系。「我覺得不是就業沒了,而是新技術要出來,人們是否做好了準備而已。」

儘管不會帶來大規模失業,但專家表示,人工智慧可能改變就業結構,加快淘汰舊的工種。因此,要加快產業升級當中的職工轉崗培訓,建立適應智能社會的終身學習和就業培訓體系。

智能科技帶來的安全風險與日俱增

人工智慧系統在為智能經濟保駕護航的同時,如何解決人工智慧系統中存在的安全漏洞和潛在問題越來越引發關注。

360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周鴻就坦言,隨著智能時代的來臨,經濟、社會、生產、生活越來越多地運行在網路上,而世界上沒有攻不破的網路。網路攻擊已經威脅智能經濟和智能製造的健康發展。他舉例說,2017年5月的勒索病毒,全球150個國家受到影響,中國大量的工業企業也紛紛中招。

人工智慧會用於許多無人值守系統,一旦被網路劫持,將帶來嚴重的安全問題。比如智能汽車都是可以用手機進行控制的,要跟車廠的伺服器保持連接,定期更新軟體保證汽車的駕駛模式。既然汽車可以聯網,用手機可以遠程的打開車門和空調,就一定可以被劫持,「特斯拉每次出一款車,我們都可以用最快的速度進行劫持。」周鴻說。

另外,人工智慧所依賴的感測器、訓練數據和使用的開源軟體等都可能存在安全隱患。這些都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最新發布的《2017年我國互聯網網路安全態勢綜述》指出,作為智能科技重要一環的物聯網在加速融入人們的生產生活同時,傳統的網路攻擊和風險正在向物聯網和智能設備蔓延。

數據顯示,2017年國家信息安全漏洞共享平台收錄的安全漏洞中,關於聯網智能設備安全漏洞多達2440個,同比增長118.4%,每日活躍的受控物聯網設備IP地址達2.7萬個,涉及的設備類型主要有家用路由器、網路攝像頭、會議系統等。

此外,人工智慧的發展依賴大量數據。在數據應用、管理等過程中,很容易產生隱私泄露問題。「我們所享用的網路服務比我們自己更懂我們自己」。攝像頭無處不在,個人信息在網路世界頻頻「裸奔」,個人信息和隱私保護的形勢也日益嚴峻。

人工智慧需發展與安全並重

中國科協主席萬鋼說,人工智慧在國家安全、生產安全、社會安全和金融安全的風險防範和管理控制要給予高度重視。「沒有網路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專家們指出,網路安全已經進入「大安全」時代,利用技術讓世界更安全是人工智慧領域的一大命題。

網路安全不僅是事後彌補,而是要跟信息化發展同等重視、同等謀劃。面對新的威脅和新的挑戰,需要發展大的產業生態與合作。網路安全企業要加大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力度,政府部門做好機制、手段和平台建設,加強市場化引導,建立政府和企業信息共享機制,形成合力。

在技術上,首先要建立有效的安全防護、抵禦網路攻擊。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工業大學教授沈昌祥認為,應該建立主動免疫的計算架構,對計算進行安全防護,使計算全程可測可控,不被干擾。此外,要有以密碼為基因的防護部件,對處理信息進行實時識別和排查,按照安全規則進行判別處理。

其次,利用人工智慧技術應對網路攻擊。查理·辛格說,「免疫系統」中不管哪個系統受到攻擊,都有統一的人工智慧系統發出指令採取相應措施。「通過對網路設備進行檢測或對數據進行掃描,一旦有一個內容受到侵襲,那麼這個內容的數據會進行分析處理,也會方便後台採取相應的措施,以提高網路安全的性能。」辛格說。

在維護網路安全方面,人的因素同樣重要。沈昌祥說,人的管理就是信息服務、策略管理,要做信息系統數據安全的守護者。「主動防護必不可少,現在的防護都是單向防護,要建立雙向防護機制,在主動防禦的同時建立可信策略安全管控工作。」

專家還建議要促進行業規範、企業自律和社會監督。加大對數據濫用、侵犯隱私權等行為的懲戒力度,還要考慮和研究人工智慧的立法問題,形成自律、他律和法律的社會生態。

在智能科技的發展上,技術恐懼和盲目樂觀都不可取。中國科協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懷進鵬建議,人工智慧的發展,「踩油門」和「剎車」不是絕對矛盾的,而是需要找到矛盾中的平衡點,形成再創造。只有在安全上注入足夠多精力,才能為人工智慧保駕護航,使其健康、可持續的發展。

記者 李亭/金融世界

關注金融世界微信公眾號

享受個人財富持續增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融世界 的精彩文章:

TAG:金融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