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孔子教子路彈琴的正確姿勢,一不小心竟流傳了一個成語

孔子教子路彈琴的正確姿勢,一不小心竟流傳了一個成語

成語是我國漢字語言辭彙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對成語的詞意和使用的學習,貫穿了國人接受語文教育的始終。

饒是如此,生活中還是存在不少對成語意義的曲解和誤用的現象,今天我們要說的「登堂入室」,就是其中一個典型的例子。

登堂入室,也說「升堂入室」,出自《論語·先進》。

許多人都容易根據字面意思便簡單地把「登堂入室」理解為從門外進入室內,實際卻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登堂入室」的真正意思其實是指學問、技藝循序漸進達到了更高的水平,有時也被用來比喻學問、技藝深得老師真傳。

有的人可能就會問了,「登堂入室」「登堂入室」明明又在說廳堂又在說內室,怎麼就和進出房間無關,反而和學問、技藝扯上關係了?

這還得從它背後的典故說起。

《論語·先進》記載,一日,孔子聽到了子路的琴音,為他音樂里的肅殺之氣兒感到生氣,便嚴厲地責怪子路彈瑟不合雅頌之道、不符合他的教導。

孔子的其他弟子聽見這樣的批評之後,就認為孔子不喜歡子路,由此便對子路不恭敬起來。

孔子了解情況之後,知道那些弟子誤解了他的話,就又對子路的琴音做了一個評價,他說,「(仲)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要弄清孔夫子所言到底何意,就不得不先說說古代的建築居所。

中國是出了名的禮儀之邦,「禮」不光是蘊含在中華民族的文化之中,還外化表現在建築居所上。

早在周代,住宅的建築功能就和禮制聯繫在了一起。「堂」和「室」都是古人房屋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中「堂」是建築居所的主體,位於建築的中央部分,不光平日里是主人生活起居和接待賓客的場所,在重大的日子裡還用於舉行祭祀婚喪活動。「室」則位於「堂」的正後方,乃是休息居住的地方,想要進入「室」,就必須穿過「堂」。

那為什麼孔子說子路的琴音登堂而未入室呢?這又和孔子評價音樂好壞的標準有關。

孔子推崇符合禮儀的中正平和、節奏舒緩的雅樂,在重視藝術性的同時,還要求思想性要和藝術性和諧統一。

在孔子心中,《韶》樂「盡善盡美」,不管是思想性和藝術性都達到了極致,《武》樂「盡美矣,未能盡善」,便是因為《武》樂是鼓吹戰爭的音樂,在思想上還有所不足。

子路性情勇猛,琴聲剛烈殺伐而欠缺平和雅靜的韻味,在藝術形式和思想內容方面都還有所不足。

用現在的話來做個不恰當的比喻,好比孔子推崇的是慢節奏的古典樂,子路彈的卻是節奏激昂的搖滾。

是故,孔子認為子路的琴藝雖然小有所成,卻還未至臻境,就好比從外面回來的人,已經進入了廳堂,卻還沒有走進內室。

後來,古人就用「登堂入室」這一由外及里的過程來引申成了學問、技藝習得漸入佳境的情況,而棄用了它的字面意思。

PS:圖片來源於:unsplash

學國學網&ID:lexueguoxue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平台,關注我們,更多精彩知識早知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學國學 的精彩文章:

老話:人到中年,手有三不插,錢有三不借,傻有三不犯
學國學網受邀出席華為終端?全球合作夥伴及開發者大會

TAG:學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