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營養改善計劃鑄就民族未來

營養改善計劃鑄就民族未來

營養改善計劃鑄就民族未來

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教育部教育督導局

2011年11月,國家啟動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教育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有關部門認真貫徹中央決策部署,深入推進各項工作,試點地區學生營養健康狀況明顯改善,身體素質明顯提升,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推動鄉村振興、促進教育公平提供了有力支撐。黨的十九大後,教育部指導試點地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結合實際,突出重點,精準施策,既儘力而為,又量力而行,取得了顯著成效,試點地區學生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受到社會各界廣泛好評和國際組織的高度評價。

一、工作進展情況

7年來,教育部將營養改善計劃作為促進教育公平、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科學謀劃,真抓實幹,有力有序有效推進各項工作,營養改善計劃取得重要進展。

(一)加強制度建設,規範日常管理。教育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原衛生部、原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等部門,先後印發了《營養改善計劃實施細則》及食堂建設與管理、食品安全監管、應急事件處理、實名制信息管理、信息公開公示、營養健康狀況監測等10多個專門管理文件,明確了各級政府、各相關部門、試點學校和供餐單位的職責,日常管理工作做到了科學規範有序。

(二)加大資金投入,提高保障能力。截至目前,中央財政累計安排營養改善計劃膳食補助資金1248億元,並安排300億元專項資金,重點支持試點地區學校食堂建設。同時,各地克服財政困難,努力保障食堂從業人員工資待遇,並加大培訓力度,提高營養配餐能力,確保學生不僅能夠「吃飽」,更能夠「吃好」。

(三)切實加強監管,保障「兩個安全」。 指導和督促各地以食品安全和資金安全為重點,建立健全學校食品安全和財務管理制度。同時,組織開展專項督導和補助資金績效評估,及時發現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並督促各地逐一整改落實,確保「兩個安全」得到切實保障。

(四)促進公開公示,打造陽光工程。制定專門辦法,指導各地做好營養改善計劃信息公開公示,並在教育部門戶網站設立營養改善計劃專題網頁,主動接受社會監督。配合中國疾控中心開展營養健康監測評估,會同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開展 「陽光校餐」項目試點,確保營養改善計劃穩妥有序實施。

(五)擴大地方試點,推進國貧縣全覆蓋。會同財政部印發專門文件,並採取簽訂省部協議書、建立雙月報制度等措施,指導河北、山西等10省份88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實施營養改善計劃地方試點,截至2017年底,全部實現國家貧困縣營養改善計劃全覆蓋目標,約300萬名貧困地區學生享受到這項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六)推廣典型經驗,加強示範引領。採取召開新聞發布會、座談會、培訓會、組織媒體深度採訪、印製宣傳圖片、等方式,對實施過程中各地形成的典型經驗和做法,如資金與制度落實、供餐質量與監管、對貧困地區學生健康和教育公平的促進、對教育扶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推動等進行廣泛宣傳介紹,充分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七)開展國際交流,傳播中國聲音。會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連續舉辦五屆學生營養改善國際研討會,多次組織世界銀行、世界糧食計劃署等國際組織赴各地進行考察,並派員赴巴西參加國際交流,廣泛宣傳我國營養改善計劃相關政策和實施情況,向世界傳播中國成功經驗。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各地結合本地實際,努力做到「規定動作不走樣,自選動作有特色」。陝西、貴州、四川、寧夏、廣西、雲南等省(區)大部分試點縣都將臨時聘用的食堂從業人員工資和相關運行費用納入財政預算,陝西西安、商洛等市還建立了食堂供餐獎懲機制。廣東、四川、安徽等地推進學校食堂「明廚亮灶」工程建設,改善學生就餐條件。貴州採用「農校對接」,採取「農戶—公司—學校」的模式,建立中小學食堂食品配送中心,形成集約化的營養改善計劃供餐模式。江西興國縣支持供餐企業建設種養基地、加工廠房和配餐中心,實現食材生產、加工和營養餐配送「一條龍」服務。寧夏組織開發了營養改善計劃數字化監管系統,對各縣(區)各學校基本信息、食堂建設、食譜制定、財務賬目和食材採購的數量、價格及食品留樣等進行實時、動態監管。重慶、四川加大對中小學公共營養師配備力度,充分發揮公共營養師的作用,努力為學生提供科學、營養的食物。浙江、福建將義務教育學生營養補助標準調整為每生每餐5元,寧夏將膳食標準由每生每天4.6元提高到5.6元,使由「吃飽」向「吃好」轉變的目標又邁進了一步。正是這些地方自覺創新、勇於創新、善於創新,為營養改善計劃的實施提供了好方法、好經驗,有效的提高了廣大農村學生的健康水平。

二、取得的主要成效

營養改善計劃的實施,為廣大貧困地區帶來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有效改善了學生營養健康水平,提升了身體素質,帶動了地方經濟發展,為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推動鄉村振興、提高民族素質、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奠定了堅實基礎。

(一)受益範圍廣,國際影響大。截至目前,全國共有29個省(京、津、魯單獨開展了學生供餐項目)1631個縣實施了營養改善計劃,受益人數達3700萬,居全球第4位。世界糧食計劃署對169個國家調查結果顯示,只有11%的國家同時在中學、小學階段提供營養餐,我國營養改善計劃覆蓋了整個義務教育階段,走在了世界前列。世界銀行、世界糧食計劃署等國際組織經實地考察後給予高度評價,認為「在世界範圍內,中國農村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是一項了不起的計劃」。貴州、雲南、陝西、甘肅全省所有縣市均實施了營養改善計劃,西藏全區和四川67個民族自治縣、民族待遇縣所有義務教育階段在校學生(包括縣城學生)都享受到營養改善計劃,為改善貧困地區學生營養健康狀況發揮了巨大作用。

(二)食堂建設力度大,供餐比例高。為了讓試點地區學生吃上衛生、可口的飯菜,逐漸減少「牛奶+雞蛋」、「麵包+火腿腸」等單一供餐模式,在中央財政安排300億元學校食堂建設專項資金基礎上,各地採取有力措施,切實保障食堂運行經費和從業人員工資待遇,有效提高了食堂供餐比例。貴州按1:100的比例足額配備食堂工勤人員,工資待遇由縣級財政全額保障。寧夏營養改善計劃實施學校生均公用經費增加60元,專項用於食堂運行經費補助。截至目前,試點地區學校食堂供餐比例達到76%,大大提高了供應安全、衛生、營養飲食的能力。

(三)學生體質變化大,社會反響好。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跟蹤監測表明,2017年,營養改善計劃試點地區男、女生各年齡段的平均身高比2012年高1.9厘米和2.0厘米,平均體重多1.3千克和1.4千克,高於全國農村學生平均增長速度。學生營養不良問題得到緩解,從2013年的19.0%下降到16.0%,貧血率從2012年的17.0%降低到7.6%,學生生長發育得到有效保障,身體素質得到明顯提升,受到學生、家長、學校和社會各界高度認可和熱烈擁護。廣西學生營養不良率由2013年的29.4%下降至2017年的20.7%,貧血率由2013年的11.3%下降至2016年的3.56%;重慶男、女生7-15歲年齡組營養不良檢出率與2011年相比,分別降低了4.96和4.56百分點,身高分別平均增長2.03和1.82厘米,學生營養不良問題得到緩解,生長發育得到有效保障,身體素質得到明顯提升。廣大學生、家長、學校和社會各界對營養改善計劃給予高度認可和熱烈擁護,一致稱讚這是一項德政工程、民心工程。

(四)推動鄉村振興力度大,三農受益多。營養改善計劃實施以來,中央財政累計安排營養膳食補助資金1248億元。其中,2018年安排201億元,這些資金全部用於食品支出,在滿足了試點地區學生營養健康飲食的需求同時,也有效減輕了貧困家庭的經濟負擔,有力推動了當地經濟發展。同時,各地採取建設食材生產配送基地,僱用食堂工勤人員等方式,一方面推動了學校農產品需求與農村產業發展精準對接,另一方面也為貧困地區直接和間接提供了幾十萬工作崗位,帶動了農民增收,深化了教育參與農村產業發展的深度和廣度,有力推動了教育扶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貴州實施「營養改善計劃+精準扶貧」採購模式,全面推進校農對接;江西興國縣推進「供餐企業+產業扶貧基地+貧困農戶」結合,帶動5000戶貧困戶增收脫貧,約佔全縣貧困戶總數的28%。

三、下一步工作考慮

下一步,教育部將繼續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衛生健康委等有關部門進一步指導和督促各地及時總結經驗,準確研判問題,採取有力措施,紮實做好營養改善計劃實施工作。

(一)進一步助力鄉村振興。指導各地探索推動校農結合的方式方法,通過集中採購、與農戶簽訂食品原料供應協議、配備食堂工勤人員等方式,實現學校農產品需求與農村產業發展精準對接,為當地群眾提供就業崗位,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和群眾增收,助力教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戰略實施。

(二)進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對實施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進行認真研究分析,適時出台相關政策措施,指導各地進一步規範管理,提供供餐質量和效益。鼓勵和支持各地結合本地實際,進一步擴大地方試點範圍,讓更多的貧困地區孩子受益。建立膳食補助標準動態調整機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物價變化實際,適時調整補助標準,滿足試點地區學生營養健康飲食需求。

(三)進一步改善供餐條件。鼓勵各地統籌校舍維修改造長效機制、薄弱學校改造等項目和資金,進一步改善學校食堂供餐條件,配齊食堂工作人員,提高食堂供餐比例。指導各地政府及有關部門切實落實主體責任,妥善解決食堂從業人員工資待遇,加大培訓力度,提高營養配餐能力,滿足學生就餐需求。

(四)進一步加強監管力度。指導各地進一步完善學校食品安全和財務管理制度,確保食品安全,保證專款專用。加強督導評估,發揮營養健康監測、陽光校餐等第三方作用,不斷創新監管方式,督促各地加強食品安全、資金使用管理等監管力度,保障營養改善計劃安全、陽光、科學、可持續運行。

(五)進一步加強健康教育。指導各地嚴格落實國家教學計劃規定的營養健康教育時間,開齊課程,開足課時,確保落到實處。充分利用各種宣傳教育形式,向學生、家長、教師和供餐人員進行營養健康教育,普及營養科學知識,培養科學的營養觀念和飲食習慣,讓學生不僅能夠吃飽,更要吃好、吃的營養、吃的健康。

(六)進一步加強宣傳引導。會同有關部門和試點地區認真總結營養改善計劃服務地方經濟發展、推動鄉村振興的成功做法、典型經驗和顯著成效,進行廣泛宣傳介紹,充分發揮典型示範引領作用,並讓社會各界對營養改善計劃有更深入地了解,努力營造全社會共同支持、共同監督和共同推進營養改善計劃的良好氛圍。

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關係到學生健康成長和國家未來發展。我們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進一步加強管理,紮實工作,真正把這項惠民政策落到實處。也希望在以後的工作中,各位媒體的朋友和社會各界能給予更多的支持,共同推動營養改善計劃的順利實施,把這項惠及廣大青少年學生的政策做好做實,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現代化國家奠定健康基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我老爸最棒
手機課堂讓農民玩轉「智慧漁業」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