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抗戰三湘多義士 九齡童高呼抗日口號遭慘殺

抗戰三湘多義士 九齡童高呼抗日口號遭慘殺

1939年9月14日至10月7日的第一次長沙會戰,由中國第九戰區與侵華日軍第11軍之間進行的一次會戰,由於會戰的主戰場在湘北,又被稱為「湘北會戰」。

在第一次長沙會戰中,中國官兵奮勇殺敵,高級將領親臨前線指揮,湧現出了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在新牆河邊,中國軍隊兩個營的全體官兵與陣地共存亡,全部壯烈殉國。第95師苗振華營長,率部與日軍在營田展開白刃戰,最終不幸力竭殉國。這些抗戰官兵都用自己的生命和熱血詮釋了中華民族不願做亡國奴的英雄氣概。

第一次長沙會戰能夠獲得勝利,與民眾為會戰所做出的犧牲和貢獻是分不開的。他們不但幫助中國軍隊修築工事,大規模的進行破路運動,堅壁清野。在戰鬥期間,還為中國軍隊運送彈藥,充當嚮導,並與中國軍隊一起奮勇殺敵。

陳誠曾這樣感慨道:「此次會戰,湖南民眾,功勞最大,我敢說湖南一省民眾力量就可打倒日本軍閥!「何應欽也在報告中稱「湘北會戰,即得力於民眾之協助,故收效最宏。」

在第一次長沙會戰期間,日軍進入臨湘城後四處搜查,襲擾百姓。當時在城內第三保國民學校讀書的學生,丁先英雖然年僅9歲,見到日軍進入城內不但不尋求逃避,反而高呼抗日口號,面對虎狼一樣的日軍毫不畏懼。最終遭到了日軍的殘忍殺害。

後來湖南省府在了解該事迹後,表示丁先英雖然年僅9歲,竟然能夠在侵略者面前選擇殺生成仁,可以說是感天動地。於是特別轉呈軍事委員會申請從優獎撫。國民軍事委員會最終批示:臨湘縣建立長沙會戰紀念塔時將丁先英的名字鐫刻在上,並按照人民守土傷亡撫恤實施辦法,由湖南省府從優撫恤。同時將丁先英的事迹交政治部進行表揚,並編入宣傳小冊。

在臨湘縣青龍鄉鄉長方楚雄在日軍到來以後,始終不接受日偽的威逼利誘,拒不擔任日偽官職。他還將鄉民召集起來向他們宣講民族大義,貫徹抗戰必勝的信念,並命人將自己的所有房產付之一炬,以示與日寇勢不兩立的決心,率先做出表率。湖南省府後來特向方楚雄頒發了「忠義可風」的牌匾,以彰顯他的忠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歷史 的精彩文章:

二戰時蘇聯不僅僅面對德國入侵 他需要抗衡的是整個歐洲
二戰時在德國西方戰俘與蘇聯戰俘天差地別的待遇

TAG:愛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