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軍校學員與機器人的「愛恨情仇」

軍校學員與機器人的「愛恨情仇」

來源中國軍網

當電影院光影明滅,帷幕落下,你可曾在一片掌聲中起立予Transformers中的汽車人以欣賞的目光?當耳機中童年存下的樂曲響起,風景變化,你可曾回憶過愛著機器人的日子?

你愛著的科幻世界,其實就在你身邊。

軍校不止培養體能尖子、學習標兵,更注重的是培養全面發展的複合型人才。抱著「全面培養學員綜合素質,拓寬學員國際化視野」的教學目的,陸軍炮兵防空兵學院開設了許多精品俱樂部,機械工程系測控工程教研室開設的機器人俱樂部就是其中之一。

陸軍炮兵防空兵學院機器人俱樂部成立於2015年12月,雖短短三年的時間,從初生牛犢到羽翼豐滿。一路上披荊斬棘,斬獲佳績。

2016年,初次亮相第六屆「全國教育機器人大賽」斬獲全國特等獎2項,全國二等獎1項;2017年第七屆「中國教育機器人大賽」斬獲全國特等獎1項,全國一等獎2項;2017年安徽省「雙百大賽」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2018年iCAN國際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特等獎1項。

是什麼精神讓這麼一支年輕的隊伍在短時間內取得如此豐碩成績,讓我們一起走進這支俱樂部與機器人之間「愛恨情仇」的故事。

因志相知,因情相系。當你越過人潮在萍水間與我一照面,是否也曾慨嘆一句:相逢恨晚。我們曾被學業壓著,忘記喜好,曾被世俗牽引,拋棄夢想。別怕,在追逐的彼岸始終有人陪著你,且行且歌,去相同的目的地。

總有那麼一群人,會愛你所愛行你所行,集木成舟穿河而去。夜裡閃動的啟明星,山洞裡傳出的滴答聲,那是走在你前方的人對你的指引,當他們背著夢想向教員說出一句:「我想」時,他們就已經用行動讓創建一個夢想港灣的構想,成為了現實。

軍校的生活並不是隨心所欲的,在緊張學習、辛勤訓練之餘,學員們才有時間去探索自己的興趣所在。

我們或許有數不清的高強度訓練,也會有各種項目的考核,但我們仍然堅持著對自己熱愛的機器人的刻苦鑽研。對機器人的學習也並不是簡單地天馬行空想像,而需要先學習單片機原理、程序代碼等枯燥知識以後,才能把所想轉化成所為。你可以被他們揮灑的汗水感動,也能夠被他們堅持夢想不懈努力的執著震撼。

跑道上的是我們,負重前行的是我們,夜深人靜時候電腦前用鍵盤敲打出旋律的也是我們。在課業興趣兼顧的同時,我們也曾在燈下問過自己累嗎,然後內心深處傳來的是堅定不移的聲音,為夢想一切都不算累!

籌備賽事之際,我們放棄休息的假日,全力備戰。每一個小小的程序都需要無數次的演算;每一次輕微的調試都會有無限的差別。電腦一開機便是幾十個小時的不眠不休,無數次的敲擊鍵盤,無休止的思考,只要心中卯足了「上賽場」的勁頭,就能獲得不竭的動力。

「機器人俱樂部」教員岳偉甲、鄭玲玲、劉芳犧牲自己的業餘時間悉心指導我們,每天和參賽學員一起泡在實驗室中,從作品軟硬體的挑選,購置到硬體組裝,軟體程序編寫,再到作品個體的參數調試和性能的完善同學員一起攻堅克難,常常熬到深夜。

乘興而來,滿載而歸,我們用熱情與執著點燃夢想,用陪伴和友情裝滿包裹,無論前途是否有風霜,我們都會將信念堅持到底。這群少年們永遠不會被日復一日的枯燥所打敗,而是會一起並肩作戰,完成我們對理想和友情的詮釋。

參賽以來,我們除了對陣其他軍校的精兵強將,還與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國內「985、211」知名高校同台競技。

秉承著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新的理念;堅信著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的信條;懷揣著遇事無難易,而勇於敢為的力量,團隊參加智能搬運組的學員馬曉斌、方錦華、石晉峰克服了當天賽場跑道變化、光線差等困難,指揮得當,配合默契,機器人行動快而有力,動作瀟洒流暢,成為了整個比賽中的領頭羊,發揮出色,一舉拿下全國特等獎;參加創新組的學員張鈞博、甘正偉、王昭克服了電路短路、機械故障等問題,拿下全國一等獎。

在當前全軍教育向創新轉型的背景下,培養一批既通軍事又懂創新的複合型軍事指揮人才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參加各種賽事,既錘鍊了創新團隊,又促進了學員理論知識的融會貫通,達到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教學和訓練目的,進一步培養了學員肯吃苦,肯鑽研的精神。

不忘初心,繼續前行,前方有路有夢有執著。趁我們還年輕,還有熱血,還有勇氣,還有時間,還可以拼搏,早點踏上征途,早日戎馬歸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報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三維顯示黑科技,帶你去看浪漫外太空
偵察兵的敵後破襲之道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