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看鄒小兵怎麼處理孩子不斷冒出的問題行為!

看鄒小兵怎麼處理孩子不斷冒出的問題行為!

看鄒小兵怎麼處理孩子不斷冒出的問題行為!

自閉症孩子的一天應該如何度過?

相信家長通過《自閉症孩子小明的一天》四篇文章的學習,對自閉症孩子一天從早到晚的干預內容方法都有了系統的了解——

(點擊文章標題可閱讀原文)

起床篇:《鄒小兵:自閉症孩子小明的一天》

上午活動篇:《鄒小兵:自閉症孩子小明的上午應該怎麼度過》

下午篇:《千呼萬喚始出來:鄒小兵<自閉症孩子小明的一天之下午篇>

晚上篇:《鄒小兵:晚上,自閉症孩子小明做了這些事!》

今天,是《自閉症孩子小明的一天》專欄的最後一篇,我們將針對小明在一天可能會出現的問題,重點學習一些問題行為攻略——

看鄒小兵怎麼處理孩子不斷冒出的問題行為!

鄒小兵

中山三院兒童發育行為中心主任

發育障礙領域著名專家

小明的一天 · 問題篇

:《小明的一天》講述的是正常情況下,家長對自閉症兒童從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覺可以做的干預內容(供參考,不要完全照搬)。

人物卡1:小明

年齡:可以是2歲,也可以是5歲、8歲。

自閉症程度:輕度、中度、重度都可以。

人物卡2:小明的爸爸媽媽

技能:充分學習了科學的干預知識。

看鄒小兵怎麼處理孩子不斷冒出的問題行為!

問題一:

小明從窗口往樓下丟了東西

10個月到1歲的孩子愛扔東西,是正常的事,但如果他已經3歲4歲5歲了,還動不動就把東西往外丟,那就是一個危險並且不可以接受的行為。

對付小明亂丟東西這一行為,我們可以有一系列的「整治」方法:

1小明亂丟東西,媽媽直接告訴小明:「小明丟東西,媽媽生氣,不喜歡。」不要嘮叨,直截了當地說這句;

2小明再次丟東西,媽媽再次表示生氣,做出很兇很生氣的樣子,但自己要保持平靜,避免打罵;

3小明不丟東西的時候,媽媽也可以對小明進行教育。比如在一個平靜快樂的下午,全家一起吃著小明愛吃的海苔,媽媽可以告訴小明:「你總是丟東西,如果你再丟,媽媽下次不給你吃海苔。」

4小明再一次丟東西,媽媽批評了後,不給小明吃海苔,然後爸爸媽媽哥哥姐姐當著小明的面吃得很開心。(小明覺得自己吃虧了)

5小明依然會丟東西,媽媽就把小明最喜愛的玩具狗/瓷娃娃從陽台上丟下去(注意,一定要瞄準下面沒有人),然後和小明一起下樓看他最喜愛的玩具被砸成了碎片,撿起來放進垃圾桶,並和小明說:「小明丟東西,壞了,沒得玩了。」小明很難過,媽媽表示如果他不丟東西了,今天下午就給他重新買一個。

6小明繼續丟東西,這時候媽媽可以說:「小明,丟東西,到牆邊給我站5分鐘。」把他暫時隔離。

7 我們也可以帶小明去河邊丟石頭,告訴小明在河邊可以丟石頭,在家不可以丟東西。

8我們還可以加上錄像,把他表現好的和不好的行為錄下來,同時可以講社交故事。

小明從窗口往樓下丟東西的行為,可能要用這麼多方法才能夠糾正過來。

如果小明經常在有空的時候往樓下丟東西,家長就不要給他太多的空閑時間,自閉症孩子很多刻板行為都會因為我們恰當而充足的安排而減少。

看鄒小兵怎麼處理孩子不斷冒出的問題行為!

問題二:

小明一個人在客廳轉圈

一個人轉圈是很多自閉症孩子都存在的刻板行為。很多時候,孩子一轉圈,家長就只是對小明說: 「小明,別轉圈。」然後把他拽停下來。這是沒用的,反而強化了他。

自閉症孩子轉圈大多是因為他們感覺無聊了,因此,我們可以給他安排其它的活動,減少孩子空閑的時間。

比如,媽媽做飯的時候,小明一個人在客廳裡面閑逛轉圈。

我們可以一邊做飯,一邊給小明發出指示。如洗菜的時候可以喊:「小明,幫媽媽把胡蘿蔔拿過來。」

如果小明拿過來了,我們就獎賞他。如果不拿過來,我們就讓爺爺奶奶幫忙告引導小明:「小明,媽媽叫你拿胡蘿蔔,走,我們一起去拿。」

等小明把胡蘿蔔拿過來,媽媽要高興地表揚小明:「小明真棒,謝謝小明。」並用沾了水的手摸摸小明的臉或者鼻子,這就又練了認知又練了互動。

看鄒小兵怎麼處理孩子不斷冒出的問題行為!

問題三:

小明要吃第三塊糖,否則就在地上打滾

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沒有得到他想要的就鬧脾氣是很多家長都會遇到的情況。

比如,因為小明表現良好,正確地進行了一次互動遊戲,媽媽就給小明獎勵了一塊牛奶糖,吃完一顆,小明表示還要;吃完第二顆,小明還想要吃第三顆,媽媽說:「不能吃了,吃多了不好」,結果小明開始嚎啕大哭並且在地上打滾。

處理孩子發脾氣的問題,是正常發育兒童和自閉症兒童的家長都必須具備的一個基本的能力。

當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並開始亂髮脾氣,家長可以直接採取「不予理睬」的方式,並轉移到下一個活動去。

如果小明繼續啼哭,媽媽繼續不予理睬,直到小明不哭為止;

當小明停止啼哭,媽媽就給予關注並言語表揚,然後帶著小明進行到下一個活動。

這樣堅定地採取「不予理睬」策略,經過三四個禮拜之後,小明就不會鬧情緒亂髮脾氣了。

看鄒小兵怎麼處理孩子不斷冒出的問題行為!

問題四:

小明不會用表情表達

在日常的溝通當中,除了口頭的言語,表情也是其中的一個方式,因此,我們要適當對孩子進行表情訓練。

照鏡子,就是一個很有意義的認識表情的活動。當然,不是簡單地照照鏡子擺幾個不同的表情就完事了,我們要和小明一起,一邊照鏡子一邊吃 糖 和 黃連,讓小明知道吃到苦和甜的表情的區別。

等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之後,我們也把爸爸叫到鏡子面前,給爸爸一塊黃連,看小明會不會看著爸爸皺眉頭,如果會,這又是小明的一大進步,說明小明知道苦的滋味了,也知道老爸要吃苦,他開始會同情人了。

看鄒小兵怎麼處理孩子不斷冒出的問題行為!

問題五:

小明經常重複問問題

重複問同一個問題,是很多自閉症孩子都會存在的問題,特別是阿斯伯格孩子或者高功能的孩子。

比如有些孩子會經常問:「媽媽,中央電視台什麼時候播呀?」

媽媽回答:「七點。」

剛回答完,小明又問同樣的問題,問個十幾遍,天天如此。

其實,這時候我們可以主動出擊,反過來問他:「小明,中央電視台什麼時候播呀?」

如果小明回答正確了,我們就表揚他:「哦,真棒,記得這麼清楚。」

我們還可以做個愚蠢的爸爸媽媽,偶爾和孩子駁嘴——

小明問:「中央電視台什麼時候播呀?」

媽媽故意記錯,回答:「九點。」

小明說:「不對,是七點。」

媽媽若有所思:「哦,是嗎?爸爸,是幾點啊?」

爸爸想了想,說:「七點半。」

小明著急了:「不對,是七點。」

爸爸表示懷疑:「是嗎?現在7點了,我們來看看是不是。」

結果「發現」小明是對的,我們就表揚小明:「真的是7點呢,還是小明最棒!」

這樣我們就把孩子無意義的刻板變成了一個有意義的對話了。

看鄒小兵怎麼處理孩子不斷冒出的問題行為!

問題六:

小明不會說「我不知道」

我們的自閉症孩子,很多時候一被問到他們不懂回答的問題,就會開始沉默,而不會說「不知道」。

爸爸和媽媽可以一起配合進行關於「不知道」的對話,並且讓小明在一旁看著。

媽媽可以拿一個新奇的玩具問爸爸:「這是什麼?」

爸爸說:「我不知道。」

然後轉向問小明,如果小明會跟著說「不知道」,這又是一個社交能力的提高。

看鄒小兵怎麼處理孩子不斷冒出的問題行為!

問題七:

小明不會問「為什麼」

我們的自閉症孩子一般也不會問「為什麼」,所以我們要製造場景讓孩子學會問。

比如,外面下著雨,我們假裝不知道,然後說要帶小明去操場玩。走到門口,發現下雨了,媽媽說:「不去了。」

小明不會問,那就爸爸來問「為什麼?」

媽媽回答:「因為下雨了,去不了。」

爸爸聽了之後,「哦」了一聲便鎚頭喪氣地回屋了。

等隔斷時間再來一次這樣的場景,走到門口,下雨了,媽媽說「不去了。」

爸爸就在小明耳邊跟小明說:「問媽媽為什麼。」

以此引導孩子學會問「為什麼」。

看鄒小兵怎麼處理孩子不斷冒出的問題行為!

問題八:

小明摔跤了

正常發育的孩子在摔跤之後,都會一邊哭一邊環顧四周看看有沒有人幫他,如果沒有,他才自己站起來走。但我們的自閉症孩子,往往在摔跤之後,哭完就自己站起來繼續走,好像什麼事情都沒發生過,也完全不知道向身邊的爸爸媽媽求助。

我無數次看見自閉症孩子摔跤了之後,爸爸媽媽就很著急地直接把孩子扶起來。但我總是希望家長不要著急,小明摔跤後哭了,等他望向爸爸媽媽求助再去扶他。

當然

上面提到的問題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家長應該如何應對小明層出不窮的問題呢?

建議家長:做小明行為錄像分析評估

跟孩子在一起的時候,家長可以把小明壞的行為或好的行為用手機錄下來,然後準備一個專門的時間和小明一起看錄像,評價手機中的小明乖還是不乖,表揚錄像中的乖行為,批評錄像中的不乖行為。

我們也可以自己在家評估孩子的行為,評估並不難,就像我之前講過的,小明往我身上爬,被我推到在地之後他是灰溜溜地走掉還是繼續往我身上爬,這就是一個行為評估。

評估,記住十字方針(五個步驟):觀察→記錄→分析→計劃→執行。我們可以圍繞分析這個行為有無發起、維持、結束、妥協、讓步、談判、吹牛、炫耀、顯示、告訴、提問、答問等能力,來具體制定和開展干預計劃。

講完小明的問題

我還想講講「媽媽不高興」的問題

看鄒小兵怎麼處理孩子不斷冒出的問題行為!

在自閉症孩子的訓練當中,媽媽不高興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媽媽的不高興,來自於自身的壓力,還有丈夫的不關心、家人的不理解,以及對孩子未來的擔憂。

因此,爸爸一定要對媽媽多一些關懷,重視媽媽的情緒調控。我跟家長交流的時候,當看到爸爸對媽媽很關愛,我就會不斷地誇讚爸爸,因為每次看到這樣的家庭,我都會很有信心。

就像小軍一家一樣(點擊閱讀:《鄒小兵強烈推薦:小軍「離譜記」》),夫妻同心,全家人都團結一致,是我們訓練成功的保障。當全家團結一致,媽媽即使干預孩子身疲力竭,也心甘情願。

《自閉症孩子小明的一天》鄒教授結語:

看鄒小兵怎麼處理孩子不斷冒出的問題行為!

- 自閉症孩子小明所生活的生態系統 -

家庭的環境、外在的環境、社會的體系……我們的自閉症兒童生活在一個龐大的生態系統之中,但無論這個系統多大,我們的爸爸媽媽都是他們最重要的系統核心。

在我接觸的所有的自閉症孩子之中,恢復得最好的孩子,都是家庭干預做得很好的孩子。所以,為了我們的孩子,我真的希望,通過《自閉症孩子小明的一天》這麼多期的內容,家長能結合孩子的情況、融會貫通,形成自己的一套居家干預的內容和方法。

我們要有耐心、恆心、信心和決心,只要堅持下去,我們的孩子一定會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至此,《自閉症孩子小明的一天》的內容已全部分享完畢,感謝鄒教授的傾情分享!!

經過前後5期的學習,

大家記住鄒教授的「BSR」模式了嗎?

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

一起在留言區聊聊學習心得吧~

整理 排版 | 小魚 圖源 | 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