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什麼是大丈夫?

什麼是大丈夫?

管理視角看國學(578)

《孟子·滕文公下》之二

公孫衍、張儀是戰國時期的風雲人物,以布衣身份,懷揣縱橫之術,憑藉三寸不爛之舌,周旋於列國諸侯之間,而側身於卿相之列,這種「人生成就」,在大部分人眼裡,就是真正的「人生贏家」,所以景春會羨慕的誇讚像這樣的人才是「大丈夫」,一人發怒則連各國諸侯都要恐懼,害怕他的怒氣會發泄到自己和自己的國家頭上,他自己安定了,天下的戰火才能夠熄滅,以一人之喜怒而動天下,這不就是大丈夫嗎?這就像劉邦在咸陽服徭役時,看到秦始皇出行時耀武揚威的樣子,也不由感嘆:大丈夫當如是!就像現在看到富豪們揮金如土,左擁右抱,很多人也會感嘆「大丈夫當如是」。

但是孟子不這樣認為,認為這樣的人怎麼能稱為大丈夫呢?這樣的人看起來耀武揚威,其實反而走的是妾婦之道,而真正的大丈夫應該是頂天立地,堅持自己內心的操守,而不是被時代的順逆所左右。首先,孟子以丈夫之禮來說明,丈夫的頭冠是由父親來帶上的,意思是說一個男孩變成一個可稱為丈夫的男人,需要的是陽剛之氣,而女子出嫁時候,母親來叮嚀自己的女兒,到丈夫家的時候,一定要保持敬畏戒懼的心,不要違背了丈夫的心意,就是說以順從作為正道的,這是妾婦之道,大丈夫不應該是這樣的。

那為什麼說公孫衍、張儀這樣「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反而是「以順為正」的「妾婦之道」呢?就是說這樣的人看起來風風光光,也只是一個時代的弄潮兒,自己心中沒有操守,只是順著時代的趨勢一時得勢而已,所以是「以順為正」,所以是「妾婦之道」,所以根本就不能說是丈夫,更不要說是大丈夫。

真正的大丈夫則是要自己能夠挺立於天地之間,「居仁道以為天下廣大之居,立禮以為天下之正位,行義以為天下之大路,得志達而為仕,則與民共行乎此,不得志,則退隱獨行此道而不回。雖使富貴,亦不足以淫其心;雖貧賤,亦不足以移易其行;雖威武而加之,也不足屈挫其志。」這樣的人才可以稱得上是大丈夫。這就像《中庸》中孔子對「強」的定義: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中立而不倚,強哉矯。國有道,不變塞焉,強哉矯。國無道,至死不變,強哉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秦合舫 的精彩文章:

遵循歸納出來的「規律」,就會犯「聖誕節火雞」那樣的錯誤
做富人和做好人矛盾嗎?

TAG:秦合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