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淞滬會戰,蔣介石為何留下八百壯士堅守上海市區

淞滬會戰,蔣介石為何留下八百壯士堅守上海市區

原標題:淞滬會戰,蔣介石為何留下八百壯士堅守上海市區


  淞滬會戰後期,中國軍隊參加反擊作戰的各部在日軍的攻擊下開始後撤。


  為堵塞戰線裂開的缺口,陳誠調動預備部隊補缺,但依舊不能持續支撐。

  一九三七年十月二十四日,中國軍隊逐次撤退至大場一線。第二天,追擊而來的日軍猛烈圍攻大場。大場及外圍陣地由湘軍朱耀華的第十八師和舊西北軍馮興賢的第三十三師防守。



  這兩個師剛剛抵達戰場,開赴前沿後連簡易的野戰工事都沒來得及構築,日軍便分兩路突入,第三十三師不戰而潰,第十八師鏖戰竟日,身陷重圍,援軍不至,大場最終陷落,朱師長羞憤自殺。


  朱耀華,湖南長沙人,早年入湘軍,參加過辛亥武昌起義,歷任排、連、團、旅長等職,時年四十九歲。這是上海戰事爆發以來第一位在戰場殉國的中國師長。

  大場失守,上海戰局急轉直下。


  由於側背受到嚴重威脅,為防止中國軍隊被日軍圍殲,第三戰區決定放棄現有陣地全面向蘇州河南岸轉移。


  大場失守的那天,戰區副司令長官顧祝同給第八十八師師長孫元良打電話,命令他率第八十八師留下來死守上海市區,當即遭到孫師長的拒絕:



  十六日早晨,上海戰區國軍最高指揮官顧祝同先生打電話給我:「委員長想要第八十八師留在閘北,死守上海。你的意見怎麼樣?」我略加思索,答:「我不同意。為什麼呢?如果我們死一人,敵人也死一人,甚至我們死十人,敵人死一人,我就願意留在閘北,死守上海。現在最可慮的是,我們孤立在這裡,於激戰之後,幹部傷亡了,聯絡隔絕了,在部隊解體、糧彈不繼,混亂而無指揮的狀態下,被敵軍任意屠殺,那才不值,更不光榮啊!第八十八師的士氣固然很高,並且表現了堅守閘北兩個多月的戰績,但我們也經過五次的補充啊!新兵雖然一樣忠勇愛國,但訓練時間短,缺乏各自為戰的技能——這是實際情形,所以我不同意。」


  後來,這一部署改成留下一個團,孫元良師長還是不同意,最後勉強留下了一個營,指揮官是五二四團團附謝晉元和該團一營營長楊瑞符。史稱「八百壯士」,實則四百五十二人。



  從軍事角度上看,無法理解為什麼要在日軍攻佔的地域里留下少量部隊。可能的解釋只能出於政治意義:蔣介石仍沒有放棄國際上對中國抗戰的同情和支援,在國際聯盟即將開會之際,希望全世界都知道中國軍隊仍在堅守上海市區,哪怕只有幾百名中國官兵。

  親愛的朋友,如您喜歡本文,請關注大鵬微信公眾號「大鵬說書(賬號dapengshuoshu)。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鵬說書 的精彩文章:

平型關截擊日軍的是哪個團,團長和三個營長都是誰
淞滬會戰,擅長山地戰的桂軍到沒山的上海如何作戰

TAG:大鵬說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