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紅茶鼻祖——正山小種

紅茶鼻祖——正山小種

正山小種,屬於紅茶,始創於明代中晚期,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是世界上最早的紅茶,是世界紅茶工藝的鼻祖。

正山小種首創於福建省崇安縣(崇安縣已經撤縣改為武夷山市)桐木地區。桐木村為武夷山八大雄關之一,其所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孕育了諸多靈芽名茶。

明代初年,明太祖朱元璋為了減輕民眾負擔,下旨罷造勞民傷財的龍鳳團茶,一律改造散茶。武夷地區數百年以團餅貢茶揚名,極盛之時,朝廷專派大員督造,並建有喊山台。開茶之季尤為鼎盛壯觀。

就在全國上下改制散茶之時,武夷山地區因其數百年均是以製作團茶為主,散茶的製作技術落後,生產出來的散茶品質相較其他地區,毫無優勢,逐漸式微以至落寞。清代周亮工《閩小記》就曾有載

「前朝不貴閩茶,即貢茶亦只備宮中盞之需。「

武夷茶的困境,由此可見。但也許是上天也不願珠玉蒙塵,不願讓靈芽就此沉寂。

明朝中後期的某一年,正值春天採茶季節,就在茶農們採摘完茶青準備制茶時,桐木村裡來了一支軍隊,軍隊當天駐紮在桐木村休息,佔用了用來制茶的作坊。於是當天採摘的茶青便沒有來得及製作茶葉。等到第二天軍隊走了,茶青已經開始發酵。此時再用來製作綠茶已經是不可能了,因為綠茶是不發酵茶,採摘下來必須馬上進行殺青製作,才能保證鮮爽的口感,嫩綠的外觀,此時的茶青均已發紅。桐木關地區又是山區,耕地稀少,茶葉幾乎是一個村子的主要收入來源,此時如果丟棄無疑會受到重大損失,當地茶農不甘心於此,於是依然進行揉捻,然後再以當地馬尾松乾柴進行炭焙烘乾,往複幾次。

製成的茶葉運往鎮上銷售,沒想到本是無心之作的茶葉,憑其獨有的桂圓香氣以及醇甜的口感受到了大量茶客的歡迎,又是因為其紅湯、紅葉底的特點,被人們賦予了一種全新的茶種類,紅茶。

16世紀末17世紀初,正山小種遠銷海外,由荷蘭商人帶入歐洲,隨即便風靡整個歐洲,並掀起流傳至今的「下午茶」風尚。

正山小種紅茶最輝煌的年代在清朝中期。據史料記載,嘉慶前期,中國出口的紅茶中有85%冠以正山小種紅茶的名義,鴉片戰爭後,正山小種紅茶對貿易順差的貢獻作用依然顯著。在正山小種紅茶享譽海外的同時,福建的寧德、安徽的祁門等地也開始學習正山小種紅茶的種植加工技術,最終形成了如今聞名世界的工夫紅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之學 的精彩文章:

長知識!40本經典國學著作
一張圖,帶你看懂世界盃32強出線形勢

TAG:國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