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19歲女孩絕望跳樓令人心疼,別讓被傷害的孩子孤獨地活

19歲女孩絕望跳樓令人心疼,別讓被傷害的孩子孤獨地活

Part1

看到一則令人痛心的新聞:6月20日下午,甘肅一名19歲女孩李某在一棟大樓的8樓輕生,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百般勸阻卻未成功的消防員失聲痛哭。

而在此之前,她曾有過被自己班主任猥褻的經歷,當時她讀高三,因為胃疼在教師公寓休息,班主任吳某以探病為由進入房間,對其親吻、擁抱,甚至企圖撕掉她的衣服,那是她生命里最無助、恐懼和黑暗的時刻。

她曾努力地維護自己的權利,起訴吳某,只是最後這種抗爭並沒有成功。吳某的行為被檢察院判定情節輕微,不構成犯罪。老師沒有得到懲罰,而李某回到校園裡,卻遭受了他人歧視非議的眼光。

作為受害人,她的心理無法承受重大創傷,一次次地自殺想結束生命,前幾次都被救回來了,可這次她選擇徹底結束自己的生命,結束自己的痛苦。

在控訴書上,可以清楚看到李某的無助和恐懼,這種恐懼一直蔓延到她終結生命之前。

Part2

有關女孩被猥褻的新聞頻頻發生,每次看到都讓人震驚、憤慨。李某在19歲的年紀尚且用這麼決絕的方式來抵抗這種傷害,然而,生活中還有很多被猥褻的孩子,他們年紀小得甚至不知道這是對他們的傷害,只會覺得這樣的行為不舒服,也很少與爸媽溝通,自己默默地把被猥褻的經歷吞在肚子里不說。

那些不說的理由,也多讓人感到心痛:

怕爸媽不相信自己,覺得自己在撒謊。

不少被猥褻的事情是發生在熟人之間。據有關調查數據顯示:熟人作案超過七成。當孩子們遭遇猥褻的對象是熟人的時候,不少孩子在巨大的震驚和恐懼下,還很害怕自己說的話爸媽不信。

之前,北京的一名家庭男教師利用給學生輔導功課的時間,多次猥褻學生,甚至強行發生關係,因為被家教老師威脅,女孩不敢直接跟父母提,但她曾多次提出要更換家教。父母認為,女孩只是不願學習,並沒有深入了解孩子排斥家教的原因,直到監控把這位家教的行徑全記錄下來,他們才知曉孩子的遭遇,悔恨不已。

正是因為相熟的人,父母總會有這樣的念頭:

「怎麼可能呢?都認識這麼久的人了!」

「那麼好的人,怎麼會做這樣的事?」

所以,父母在孩子要傾訴的時候,第一反應往往是質疑,而恰恰是這種質疑,破壞了孩子的安全感和信任感,迫於自我保護,他們也就不敢說了。

不懂猥褻是什麼,也不知道怎麼求救

很多孩子並不知道猥褻是什麼,是哪些行為,自我保護的意識也非常薄弱。對於孩子來說,這些行為只是讓他們覺得不舒服。而且就算想說出來,他們也無法表達完全,因為不知道該怎麼表達。

孩童時代有件事情印象深刻。在我們學校附近有一個流浪漢,經常親上學、放學回家的小女孩,逮到哪個就抱懷裡親。那天班上的一位女同學一直哭,老師問她怎麼了,她也說不明白,家長來學校也沒問出什麼來,只是後來她再也不敢一個人上下學,強烈要求父母接送。

後來,她聊起往事的時候,才說當時就是被那個流浪漢猛親嚇哭的,但是又不知道怎麼跟爸媽說,更害怕爸媽的斥責,所以一直藏著這件事。

覺得被猥褻是自己的錯,不敢說

「都叫你不要穿得這麼短,出去被人摸了怎麼辦?」

「大晚上的不要隨便出去,多危險啊。」

「讓你小心點小心點,不要隨便跟人走。」

……

這些看似關心的勸慰,對於受到傷害的人來說,其實都是指責。在他們看來,他們會受到傷害就是因為「穿得短」、「晚上出門」、「不小心」。正是因為自己沒有小心謹慎,才會惹上那些事,責任不在施害人,而全在受害人身上。

正因為覺得都是自己的錯,說出來可能就是給人添麻煩,很多孩子被猥褻後,寧願自己心裡藏著,也不說。

Part3

孩子不願對父母說自己的煩惱和遭遇,最大的原因源於對父母的不信任:就算說了,也得不到相應的回應,甚至被質疑或者懲罰,還還不如不說。

如此,他們就將小小心門關上了,而且關上以後就不會願意輕易打開了。

很多父母在得知孩子受到長期猥褻後,痛苦地表示:如果孩子能早一點告訴自己,說不定事情不會這麼嚴重。

可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這種絕對信任的建立,絕不僅僅在事情發生的時候,更是貫穿在平時生活的方方面面里。

讓孩子有事兒敢說

其實不止是猥褻這種大事兒,就算只是平時生活里遇到的小麻煩,孩子情緒波動很大想跟爸媽傾訴時,有的爸媽總會覺得孩子是在小題大做,是在添麻煩。

「一點小事至於的嗎,你還是不是男子漢?!」

「就知道給我添麻煩,你不能讓我省點心嗎?」

「哭,就知道哭!給我憋回去,我正煩著呢!」

這時,孩子接收到的信息就是:「爸爸媽媽嫌我煩,不想聽我說話。」「是我不好才讓他們不高興的。」

敷衍也許只是一時,卻會讓孩子心裡對父母築起高高的堡壘:不說,也許只是自己痛苦;說了,說不定會招來父母的打罵和責難,還是算了吧。

想讓孩子敢說,唯有爸爸媽媽們懂得傾聽才行。傾聽的基礎是無論大事小事,要先接納和安撫孩子的情緒,了解孩子具體遇到的事兒,幫孩子一起去解決,才能讓孩子有足夠的安全感——爸媽是自己的後盾,遇事應該跟爸媽商量。

不要反覆否定和質疑孩子

孩子在這個世上最信任的人就是父母,所以如果遇到事情第一時間也是向父母求助。但如果在求助時,父母表現出來的是質疑,則會增加孩子對被侵害的焦慮——連最信任的人都不相信自己,那更不敢告訴別人了。

父母可以對孩子的話表示懷疑,但是在孩子傾訴的時候,可以用引導詢問的方式去探索自己的疑惑,而不是直接讓孩子來解釋自己的疑惑——有時候孩子的表達能力有限,一旦爸媽表現出不耐煩的質疑和否定時,想讓孩子再開口就難了。

信任的建立很難,但信任的破壞很容易,如果孩子連父母都不信,那他的整個安全感世界都崩塌了。

平時對孩子多加觀察

有些事情孩子不願意說,其實通過父母的仔細觀察,還是能發現一些痕迹。

有個網友分享她的經歷。孩子四年級,一直住校,之前都是挺乖巧的孩子,也不太反駁大人,可是有陣子忽然變得很煩躁,誰說話都不愛聽,成績下滑很嚴重。當時她一度以為孩子是學壞了,心裡也著急,但是她沒有貿然批評教育孩子,而是帶著孩子去做心理疏導,想知道孩子情緒變化的原因是什麼。

在家裡不肯說的孩子,在心理醫生面前說出了在學校被老師猥褻的經歷。媽媽聽完後真的心痛,幸虧發現得早。

孩子在系統的心理疏導後,情緒好轉,她也把孩子受到侵害的事向學校揭發了,學校比較重視,對此事做了重點調查和處理,孩子後來才敢繼續去上學。

Part4

誰都不希望這種不幸的事發生在自家孩子的身上,那種感覺就像硬生生地在剮自己的肉,恨不得跟傷害孩子的人拚命。

但如果真的發生了,只能勇敢地去面對,父母要做孩子堅強的後盾,陪伴他們走過低谷,要讓孩子明白:發生的一切不是他的錯,盡最大可能減小孩子的心理負擔。

有可能的話,請心理醫生介入輔導

在心理疏導方面,心理醫生擁有更專業的溝通和疏導技能,如果孩子因為被猥褻發生心理狀態變化,就應該及時帶著孩子就醫進行心理干預,別讓孩子在恐慌和害怕中消耗自己。

接納孩子的負面情緒,儘可能給予宣洩的方式

被侵害以後,孩子的負面情緒必然會持續很久,就算有心理疏導也無法全面消除這種情緒。如果這種情緒被身邊人厭煩,孩子心理負擔也大。

最好是陪孩子一起宣洩負面情緒,無論是哭泣、還是運動,甚至是吃東西,只要孩子能宣洩情緒,在不影響身體健康的情況下盡量允許。

盡量遺忘,不要再提起,尋找新自我

事情發生之後,這事永遠不可能抹去。但在日後生活中,最好盡量避免提起這件事,重複地想起難過的事對孩子來說是最大的傷害。所以,要儘可能地陪伴孩子尋找更多美好的事情,讓孩子不要沉浸在過去,去找尋新的自我。當有一天,孩子有了更強的心理能量後,會將曾經的傷害消除到最小化。

無論世事如何泥濘、不堪,永遠信任孩子、陪伴孩子、幫助孩子,做孩子在這個世界上最信任、最穩固的後盾,是所有父母都將畢生努力的方向。

別讓孩子孤獨、絕望地面對自己的困境,因為那會讓我們心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名校家長 的精彩文章:

情商高的孩子,大多有這10種表現,5-15歲孩子的媽媽看看
8個常見孩子行為背後的心理規律,父母知道後,讓親子關係更和睦

TAG:名校家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