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史記》橫空出世既慘遭篡改,司馬遷暗示有隱情正本終回世間

《史記》橫空出世既慘遭篡改,司馬遷暗示有隱情正本終回世間

在《史記·太史公自序》中:「凡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為太史公書……藏之名山,副在京師,俟後世聖人君子。」此話的深意是什麼?

秉筆直書的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述了漢高祖貪財好色誅殺功臣、漢景帝刻薄寡恩、漢武帝窮兵黷武等等過錯。這樣的記載勢必會引起漢武帝的震怒,一方面自己會招來殺身之禍,另一方面,《史記》很有可能被漢武帝篡改或焚毀,這樣一來,司馬遷的一生心血將付之東流。

基於此,司馬遷運用史學家的智慧,將《史記》一式兩本,正本「藏之名山」,副本留在長安。司馬遷在《太史公自序》和《報任安書》中反覆強調此事,就是為了能讓世人知曉,讓《史記》傳之後世,這就是司馬遷最後的遺願。這其中,隱藏著司馬遷的多少苦衷,多少囑託!多少心血!

如司馬遷所料,成書後自己便身陷囹圄,《史記》留在京師的副本被漢武帝刪改得缺章少篇,面目全非。那麼,被司馬遷「藏之名山」的《史記》正本命運又如何呢?

《漢書·司馬遷傳》記載,「宣帝時,遷外孫平通侯楊惲祖述其書,遂宣布焉。」由此可知,到漢宣帝時,楊惲將《史記》正本公之於世。答案就在《漢書卷六十六楊惲傳》中,裡面有這樣的記載:「惲母,司馬遷女也。」楊惲的母親原來是司馬遷的女兒,楊惲就是司馬遷的外孫。

公元前87年漢武帝去世後,漢昭帝劉弗陵繼位,大臣霍光受命為輔政大臣,而霍光是名將霍去病的異母弟。當時,「帝年八歲,政事一決於光」。公元前74年,昭帝病逝,霍光擁立漢武帝的孫子劉賀繼位。但霍光看到劉賀荒淫無道,遂廢除劉賀,又立漢武帝的曾孫劉詢當了皇帝,這就是漢宣帝。宣帝繼位後,霍光繼續執掌朝政,直到公元前68年去世。

在霍氏集團掌權的時代,楊惲是無論如何也不敢把《史記》拿出來的。因為司馬遷在《史記》中既記錄了霍去病勇冠三軍的武功,又如實記錄了霍去病虐待士卒的行為:「其從軍,天子為遣太官齎數十乘,既還,重車餘棄粱肉,而士有飢者。其在塞外,卒乏糧,或不能自振,而驃騎尚穿域蹋鞠。事多此類。」而且還記載了霍去病為報私仇射殺了李廣的兒子李敢。如此記載,如果被霍氏集團知道,《史記》的命運可想而知。在這樣的情況下,楊惲只能默默地等待時機。

公元前66年,機會終於來到了。霍氏子孫密謀發動政變,當時任左曹的楊惲得知消息,率先向漢宣帝告發此事。漢宣帝得知消息,先發制人,一舉平定霍氏家族的謀反。楊惲因在誅滅霍氏集團中有功,被漢宣帝封為平通侯,「遷中郎將」。

得到漢宣帝信任的楊惲,對漢宣帝的身世一清二楚。

公元前91年太子劉據的那場「巫蠱之禍」,漢宣帝的爺爺正是太子劉據,在「巫蠱之禍」中,漢宣帝的曾祖母衛子夫自殺,爺爺劉據自殺,奶奶史良娣、父親劉進、母親王翁須以及所有親人全部遇害,當時年僅幾個月大的漢宣帝,僥倖躲過生死劫,被送往監獄服刑,出獄後又流落民間。

正因為漢宣帝有如此凄慘的經歷,那麼他對遭受宮刑最後又「下獄死」的司馬遷至少有同病相憐之情。考慮周全的楊惲趁此機會,上書漢宣帝,把《史記》獻給朝廷,公之於世。從此,人們方才看到了這部完整的偉大史著。

一部前無古人的史學巨著終於浮出了水面,在歷史的長河中一直流傳至今。

秉筆風範,千載永傳;史家絕唱,萬古流芳。正如著名學者余秋雨先生所言:「他以自己殘破的生命,換來了一個民族完整的歷史;他以自己難言的委屈,換來了千萬民眾宏偉的記憶;他以自己莫名的恥辱,換來了華夏文化無比的尊嚴。」請關註: 遠方的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遠方的獅 的精彩文章:

TAG:遠方的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