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銀行理財求生策略

銀行理財求生策略

本文摘自《中國資產管理藍皮書2018》的「銀行理財:市場與監管雙重考驗下,真資管轉型起航」一節,作者季成、劉彥磊。

2017年,銀行理財走過了較為艱難的一年,利率上行環境下,受監管環境影響,規模增速進一步下滑,同業理財大幅壓縮,整體規模險守微增,同時資金接續困難帶來流動性衝擊,高成本融資大幅侵蝕利潤。2018年將成為銀行理財真正改革的元年,打破剛兌、凈值化管理、限制期限錯配等方面都將給銀行理財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商業銀行亟需提升投資管理能力、流動性管理能力,增強客戶粘性,完善系統基礎設施建設,向真正的資產管理機構轉型。

資管新規的出台將促使銀行理財向真資產管理業務轉型。轉型過程固然不易,但只要積極應變、勇於創新,憑藉在客戶、資產、品牌等方面長期積累的資源和優勢,銀行資管業務完全有能力在新的市場格局中重新建立起競爭優勢。

1、提升投資管理能力,著力資產創設能力

打破剛性兌付也即打破預期收益率模式下劣幣驅逐良幣的怪圈,資管市場真正比拼的將是為客戶實現投資收益的核心競爭力。對於銀行理財而言,需要轉變傳統的單純買方思路,向資產創設能力探索將是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關鍵。

長期以來銀行一直在國內金融市場佔據主導地位,銀行貸款是企業融資的主要渠道。目前銀行存量貸款規模超過100萬億元,持有債券規模超過30萬億元,每年新增貸款規模大約10萬億元,表內外融資企業客戶數以千萬計,積累了海量的數據信息,具有強大的信用風險管理能力和豐富的管理經驗。依託商業銀行在客戶資源、債權類資產以及風險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優勢,向金融產業鏈上游延伸,有效提高風控和議價能力,提高理財投資收益,將是銀行理財轉型的重要途徑。

從具體資產類型看,金融資產可以分為債權類、股權類、股債結合類和結構化融資類等不同類別資產。基於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收益特徵和自身資源稟賦,銀行理財業務的資產創設應立足於債權融資類資產,重點拓展股債結合類和結構化融資類資產。其中,股債結合類資產可以為融資人提供資本金融資,形成與表內傳統信貸業務的差異化定位,提高資金收益率,並實現對融資人的更有效的風險控制。

2、精細化產品開發,增強客戶粘性

面對更激烈的競爭環境,增強客戶粘性成為銀行理財業務未來轉型路徑中保證負債端穩定性的必由之路。客戶粘性來源於良好的產品服務和客戶體驗,因此需要針對客戶個性化需求提供差異化服務,並與客戶形成良性互動。

對於銀行理財而言,必須轉變傳統的銷售導向思路,形成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經營理念。目前銀行理財產品銷售模式單向化,理財產品經由總行理財管理部門開發設計、渠道管理部門制定銷售計劃、分支行組織銷售到客戶手中。在此過程中,對於產品與客戶真實需求匹配度關注較少,客戶對於不同銀行理財產品的選擇只是依據預期收益率的高低而定,客戶粘性很低。未來銀行發展資產管理業務,必需精細化產品開發,充分發揮客戶和渠道的優勢,掌握客戶全面信息,了解客戶真實需求,完善客戶結構譜系,在此基礎上根據不同客戶的財務狀況和風險收益偏好等因素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財富管理服務,並通過信息披露等形式加強客戶交流,提升粘性。

3、完善系統基礎設施建設

真正資產管理業務的開展,需要銀行加強信息系統等基礎設施建設,無論從吸引客戶角度還是提升內部投資效率視角,理財系統都要更加智能化、便利化、專業化。從而滿足產品凈值化轉型後對信息披露的更高要求,產品結構多元化後收益-風險特徵的準確呈現;且目前銀行理財產品多採用成本法估值體系,新規後公允價值估值也要求後台估值核算系統能夠及時跟進。

4、提升流動性管理能力

新的監管環境下,銀行理財將嚴格與其他業務分離,尤其與自營業務相分離。失去銀行母體的流動性支持,疊加凈值化產品轉型後申贖波動加大,都對理財業務的流動性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加強流動性管理能力,一方面需要加強市場研究,判斷利率走勢並做好流動性規劃,在資產結構上合理配置高流動性資產的投資比例;另一方面加強市場化投融資能力,完善內部集中交易體制,提高交易效率。

好 書 推 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資管雲 的精彩文章:

TAG:資管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