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施耐庵為何書中說:「三十未娶,不應再娶;四十未仕,不應再仕」

施耐庵為何書中說:「三十未娶,不應再娶;四十未仕,不應再仕」

我們經常聽說的話「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等等,古人對人生的道路是這樣解釋的,可以說還是十分有道理的,最近看了施耐庵寫的《水滸傳》,其中自序里有一句話,這句話的是:人生三十而未娶,不應更娶;四十而未仕,不應更仕;五十不應為家,六十不應出遊。何以言之?用違其時,事易盡也。

施耐庵為何書中說:「三十未娶,不應再娶;四十未仕,不應再仕」

這句話的想要表達的意思,就是人應該在什麼年齡做這個年齡對應的事情,要不然,錯過了機會,就會錯過很多很多事情,而且能做的事情也越來越少。

到底為什麼「三十未娶,不應再娶;四十未仕,不應再仕」,難道真的是這樣的么?我們先一起來看一下吧

施耐庵為何書中說:「三十未娶,不應再娶;四十未仕,不應再仕」

當然這句話在現在已經不太合適了,三十未娶的人多了去了,但是在古代呢,在古代就不一樣了,古代結婚的年齡比現在要早的多,大約是16歲左右就可以結婚了,可想而知,到了三十,已經過去將近十五年了,再加上古代人的平均壽命並不是太長,能活個六七十就算是高齡了,可能正是因為如此,再加上當時的世道,才有「三十未娶,不應再娶」的話了吧。

這一點即使放到現在,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男子22歲結婚,按照古代的比例,十五年以後,已經是三十七歲了,可以說三十七歲還沒有結婚的人,畢竟和正常人有一些不同吧

施耐庵為何書中說:「三十未娶,不應再娶;四十未仕,不應再仕」

那麼下面的四十而未仕,不應再仕是什麼意思呢?四十而不惑,在古代,四十歲,再去尋找仕途,可以說已經有點晚了,即使有劉備劉邦,這樣出眾的人,但是畢竟是少數,而且恰逢亂世,才有所建樹。可以說現在有些人,剛過四十幾歲,就已經成了爺爺了,四十多歲,應該是夢想收穫的年紀,也是一個男人最黃金的年齡段,有些人說,男人要看四十多歲的時候,如果四十多歲,已經有所成就,那麼這個成就會繼續的發揚,如果碌碌無為,基本上一輩子也就是這樣了。

施耐庵為何書中說:「三十未娶,不應再娶;四十未仕,不應再仕」

古人說的一些話,還是有一定的道理的,雖然有些話不能夠適應當前的時代,但是,仍有古代的一些名言,可以形容現在。說起這個,讓我想起了電視劇《康熙王朝》中的康熙的一段話:假如上蒼,再給朕二十年的時間,朕一定會培養出來一個優秀的後世之君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點滴 的精彩文章:

此人是皇族的三代單傳,婚姻包辦被迫娶「姐姐」, 卻一直相愛40年

TAG:歷史點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