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百年唐三彩,在戰亂中消逝……

百年唐三彩,在戰亂中消逝……

三彩載樂駱駝俑

唐三彩不是瓷器。它與百姓的理解有些偏差。以專業論,唐三彩屬於釉陶,上了釉的陶器,與瓷器有本質的差別。

彩繪釉陶戴笠帽騎馬女

瓷器是不吸水的,唐三彩吸水;瓷器是透光的,唐三彩不透光;凡此種種差別,決定著唐三彩的性質。

彩繪雙環望仙髻女舞俑

唐三彩在中國陶瓷史上無疑是最偉大的品種之一,但它是專門為死人服務的,是明器,為殉葬燒造。殉葬制度在封建社會是個優良制度,對生命表示尊重,對死亡保持敬畏。這個制度的好處很多,很難歸納,因人因民族因經歷而異,好處的顯現側重也就有所不同。

三彩錢櫃

首先是視死如生。生前所有享樂及苦難在殉葬時已有考慮,吃喝拉撒睡,無一不在考慮範圍之內。古人認為,死亡是人生的另一個境界,上天堂入地獄與生前行善作惡有關,所以死是對生的報應,是一個解釋。

三彩梳妝女俑

其次,死對生是一種延續。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凡不如意事都會在死後得以補償,世俗的榮華富貴,來不及享受的鴻福都會帶入陰間,求得生前的思想平衡。

三彩天王俑

所以,在古代無論平民百姓還是帝王將相,對死比對生還重視,多數皇帝生前最關心的事、最勞民傷財的事無外乎自己的陵寢。至於平頭百姓,再窮也願意看看自己的棺木,是楠木還是柏木,放在家中,看著就舒心。

陶打馬球俑

所以,古人不畏死。而僅畏死後待遇不好。

三彩三花馬

這個待遇就是陪葬品。漢代的厚葬之風到了唐代重新颳起。喪葬業遂即成為一個龐大的行業,而且是充滿技術含量的行業。唐三彩應運而生,在中國的陶瓷史、雕塑史、工藝史都留下不可或缺的一頁。難怪宋人蘇東坡評價:「百工之於藝,自三代歷漢,至唐而備矣。」在中國陶瓷史的舞台上,唐三彩從出現到凋零,不過百年,曇花一現。但它盛開時艷麗芳香,飽滿異常,讓初見者興奮。

彩繪射姿立俑

嘆惜安史之亂,生生斷送了唐三彩。猶如一支宏大的交響樂,在演奏高潮時,因斷電戛然而止。

載物駱駝俑

唐三彩的雕塑顯然受了西人影響,骨骼結構,肌肉表現較前後各朝都準確,在寫實的基礎上有一點點誇張,恰到好處地表達唐人的內心世界。唐人的浪漫、張揚的秉性在唐三彩身上得以充分體現。唐人在為自我服務的殉葬品上毫無吝惜地進行著情感的表達。這種情感的表達在地下隱居,一旦釋放,勢不可當!

三彩女立俑

上世紀初,當修建隴海鐵路時,唐三彩大規模出土,引來西人無數,驚嘆之餘頓生貪念。唐三彩的地位如中彩般地輝煌,頃刻間奔走他鄉。國人的任務僅是為其起名——唐三彩。以黃、綠、白為主色調的藝術品。在唐朝以及後世的一千多年中,沒有人為其正式起過名,浩如煙海的文獻典籍中也沒它的蛛絲馬跡。這樣說來,唐三彩這樣一個朗朗上口、婦孺皆知的名字,尚沒有百年的歷史。國人的可笑是嗅覺敏銳。當唐三彩成為新的商品,當這種商品雖不再陪葬但又有另類價值,千軍萬馬一哄而上,於是乎,十幾年的工夫,唐三彩成為新的祭品。

三彩袒胸胡俑

旅遊品商店的禮品貨架上,在潘家園市場擁擠的地攤上,看著偉大的唐代人創造的偉大的唐代藝術,心中沒了滋味。殊不知唐三彩的崇高地位在於對生者的理解,對死者的尊重。生前的鍋碗瓢勺,豢養的動物,運輸的工具,都為殉葬者考慮周全。死後的鎮墓獸,各類天王俑則護佑死者的神靈不受侵害。

彩繪兵馬俑

唐代的兩度盛世——貞觀、開元,是封建史上的奇蹟;商業貿易發達的唐朝,「天下大穩」。視死如生的唐代人,「王公百官,競相厚葬;偶人象馬,雕錦如生。」古人的局限是古人的幸福,今人的無限有時倒未必是個幸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玩古錢幣徵集 的精彩文章:

TAG:古玩古錢幣徵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