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書法 | 清朝狀元書法鑒賞

書法 | 清朝狀元書法鑒賞

原標題:書法 | 清朝狀元書法鑒賞


科舉考試以名列第一者為「元」,鄉試第一稱解元,會試第一稱會元。殿試第一稱狀元。唐制,舉人赴京應禮部試者皆須投狀,因稱居首者為狀頭,故有狀元之稱。



據考證,自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第一位科舉狀元孫伏伽(山東德州人)開始,到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最後一位狀元劉春霖止,在這1283年間,科考的榜數為745榜,共約產生了500多名狀元。中國科舉史上,曾經湧現了數以百萬計的舉人和十多萬名進士,而作為這個龐大知識分子群體之巔峰的「狀元」郎,則是屈指可數,競爭之激烈可想而知。


光緒,是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的年號,應用時間34年。在這不短的日子裡,共出現了13位狀元,光緒皇帝也親眼見證和終結了這一被應用了一千多年的選拔人才制度。雖說當時科舉制度已漸漸不適應形式,但選拔出來的個個都是文化修養極高的人才。單單他們的楷書,就羞煞了多少今天的「書法大師」!本圖圖解:曹鴻勛書鏡心。曹鴻勛,1876年中狀元。曹長於書法,攻歐陽詢《九成宮醴泉銘》。



都說「字如其人」,特別是在大量的試卷中,字跡好,應該也會成為考官的評判標準。那麼,經過層層選拔,嚴格篩選,最終從清朝各時期的科舉中高中的狀元中,他們的書法水平又如何呢?


順治年間


順治二年(1645年),當時的大學士范文程上了一道奏摺,說明統治天下應從士人開始。當時的攝政王多爾滾批准了他的提議,從順治二年開始,清朝正式開始實行科舉考試。



順治九年(1652年)滿榜狀元:麻勒吉(?-1689,滿洲正黃旗人)


順治十八年(1661年):馬世俊(1609年-1666年,江蘇鎮江府溧陽縣人)



順治十五年(1658年):孫承恩(1619年-1659年,江蘇蘇州府常熟縣人)


順治四年(1647年):呂宮(1603-1664,江蘇常州府武進縣人)


康熙年間


康熙曾對大學士們說過:「今年會試所中,大臣子弟居多,孤寒士子未能入彀。欲令人心服,得乎?」由此可見,他對當時科舉考試中徇私舞弊深惡痛絕。也反映了康熙皇帝對於科舉選拔的重視。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汪繹(1671年-1706年,江蘇蘇州府常熟人)



康熙三十年(1691年):戴有祺(?-1711年,江蘇金山衛(今上海金山區)人)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陸肯堂(1650年-1696年,江蘇蘇州府長洲縣人)


康熙十二年(1673年):韓菼(1637年-1704年,江蘇蘇州府長洲縣(今蘇州)人)



康熙六年(1667年):繆彤(1627年-1697年,江蘇蘇州府吳縣人)



康熙三年(1664年):嚴我斯(1629年-?,浙江湖州府歸安縣(今湖州市)人)


雍正年間


凡籍有良賤,四民(即士農工商——看破黃塵注,下同)為良,奴僕及娼優隸卒為賤。山西、陝西之樂戶,江南之丐戶,浙江之惰民,皆於雍正元年、七年、八年先後豁除。



雍正十一年(1733年):陳倓(1695年-1739年,江蘇揚州府儀征縣人)


雍正八年(1730年):周澍(1684年-?,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人)



雍正二年(1724年):陳德華(1696年-1779年,直隸安州(今河北安新)人)


乾隆年間


乾隆三年,兵部侍郎赫舒德主張「應將考試條款改移更張」。但因當時大學士鄂爾泰當政,竭力反對,科舉制度遂無法得到改革。不久,乾隆發現科場論判,千卷雷同,並有臨場擬作或強記抄襲之弊,大為不滿,這才在乾隆丁丑春季下決心進行了整改。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石韞玉(1755年-1837年,江蘇蘇州府吳縣人)



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史致光(?-1828年,浙江紹興府山陰縣人)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秦大成(1720年-1779年,江蘇太倉州嘉定縣(今上海市嘉定區)人)



乾隆十三年(1748年):梁國治 (1723年-1786年,浙江紹興府會稽縣中塘(今屬上虞)人)



乾隆七年(1742年):金甡(1702年-1782年,浙江杭州府仁和縣人)



乾隆四年(1739年):庄有恭(1713年-1767年,廣東廣州府番禺縣人)


嘉慶年間


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吳其浚(1789年-1847年,河南固始縣人)


嘉慶十三年(1808年):吳信中(?-?,祖籍安徽休寧,寄籍江蘇蘇州府吳縣)



嘉慶四年(1799年):姚文田(1758年-1827年,浙江湖州府歸安縣人)


道光年間


道光朝穆彰阿柄政時期,科場取捨重楷法而不重實學,考官舞弊、考生作弊案不絕史書,穆彰阿及其勢力的腐敗統治進一步加速了清中期科舉制度的衰敗過程。



道光三十年(1850年):陸增祥(1815年-1882年,江蘇太倉人)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孫毓桂(山東濟寧人)


道光十六年(1836年):林鴻年(1805年-1885年,福建福州府侯官縣人)



道光九年(1829年):李振鈞(1794-1839年,安徽安慶府太湖縣人)



道光二年(1822年):戴蘭芬(1781年-1833年,祖籍安徽徽州府休寧縣,寄籍安徽天長縣)


咸豐年間



咸豐十年(1860年):鍾駿聲(浙江杭州府仁和縣人)


咸豐六年(1856年):翁同龢(江蘇蘇州府常熟縣人)



咸豐三年(1853年):孫如僅(山東濟寧州人)



咸豐二年(1852年):章鋆(1820年-1875年,浙江寧波府鄞縣人)


同治年間



同治七年(1868年):洪鈞(1839年-1893年,江蘇蘇州府吳縣人)



同治四年(1865年):崇綺(?-1900年,原為蒙古正藍旗人,後改為滿洲鑲黃旗)


同治二年(1863年):翁曾源(1834年-1887年,江蘇蘇州府常熟縣人)


光緒年間


清代科舉廢止於光緒皇帝,說:「著即自丙午科為始,所有鄉會試一律停止,各省歲科考試亦即停止,其以前之舉貢生員分別量予出路,及其餘各條,均著照所請辦理。」



光緒三十年(1904年):劉春霖(1872-1944,河北省肅寧縣人)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王壽彭(山東濰縣人)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駱成驤(四川省資中縣人)



光緒九年(1883年):陳冕(1859年-1893年,祖籍浙江紹興府山陰縣,寄籍順天府宛平縣(今北京))



光緒六年(1880年):黃思永(1842年-1914年,祖籍安徽徽州府休寧縣人,寄籍江蘇江寧府江寧縣(今南京市))



道光二年(1822年):戴蘭芬(1781年-1833年,祖籍安徽徽州府休寧縣,寄籍安徽天長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亮寶樓 的精彩文章:

鑒玉尚質、執玉尚謹、用玉尚慎
中國古代建築的神來之筆

TAG:亮寶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