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關於「抗抑鬱葯有效性」的嚴肅思考

關於「抗抑鬱葯有效性」的嚴肅思考

醫脈通導讀

近年來的多項meta分析顯示,抗抑鬱葯與安慰劑的療效差異僅相當於漢密爾頓抑鬱量表的2分左右;而在英國NICE指導意見中,具有臨床意義的獲益的最低閾值為3分。

2018年柳葉刀薈萃分析中,若觀察抑鬱評定量表在治療前後的真實減分差異,只有阿米替林一種抗抑鬱葯超過了具有臨床意義獲益的閾值。

抗抑鬱葯或許可以在生物學層面上發揮作用,但我們並沒有把它們用在一組真正合適的患者身上。不是抗抑鬱葯本身無效,就是「抑鬱症」這個診斷無效。

作者:Nassir Ghaemi,塔夫茨大學醫學院

今年2月,一項發表於《柳葉刀》的meta分析得到了業內廣泛的關注及熱烈的褒揚:「抗抑鬱葯真的有效!」包括Medscape在內的專業醫學媒體也撰文分享了喜悅。

醫學界及精神科為何總是積極地、試圖一勞永逸地說服自己:我們喜歡的藥物是有效的?深層次的原因可能在於,我們自己心裡也沒底。

本項研究最基本的發現,也是所有媒體稿件中反覆出現的一句話是:抗抑鬱葯有效,因為它們都比安慰劑好。然而,媒體沒有告訴你的是,得到這個結論為時尚早,而真正能帶來具有臨床意義獲益的抗抑鬱葯,可能是現在已經很少用的傳統三環類藥物。

統計學中的秘密

要解讀一項研究,背景很重要。

過去十年間,還有多項meta分析對抗抑鬱葯治療抑鬱症(MDD)的隨機對照研究進行了探討。這些研究均發現,抗抑鬱葯要麼並不比安慰劑有效,或者僅有輕微的療效優勢,效應量無法轉化為臨床意義——若以漢密爾頓抑鬱量表(HDRS)進行評估,抗抑鬱葯與安慰劑的療效差異僅為2分左右。英國NICE指導意見中,具有臨床意義獲益的最低閾值為3分。

另一個衡量抗抑鬱葯真實療效的手段為 Cohen"s d:該指標基於標準差(SD)描述兩種治療手段的療效差異,進而可以直接、簡便地對使用不同量表的研究中的絕對獲益進行評估。一般而言:

Cohen"s d 0-0.25:獲益微弱或無獲益;

Cohen"s d 0.25-0.50:獲益為輕度;

Cohen"s d 0.50-1:獲益為中至大;

Cohen"s d >1:獲益為巨大。

按照慣例,Cohen"s d≥0.5是具有臨床意義的獲益的標準閾值。然而,近年來的研究顯示,現代抗抑鬱葯相比於安慰劑的總體效應量為0.31-0.32,獲益為輕度,低於閾值。

研究簡介

本項柳葉刀meta分析稱,該研究得到了一些不同的結果——抗抑鬱葯真的有效。事實上,他們的結果與此前一些研究並沒有太大的不同:與安慰劑相比,幾乎所有的抗抑鬱葯並沒有那麼有效,至少難以帶來具有臨床意義的獲益。

研究者報告稱,分析共納入了522項隨機對照研究,涉及21種抗抑鬱葯,並比較了這些抗抑鬱葯在超過100,000名患者中相比於安慰劑的療效。總體而言,所有抗抑鬱葯均比安慰劑更有效。通過使用網路meta分析,研究者得以直接及間接比較不同的治療手段;結果顯示,直接療效值最低的抗抑鬱葯為瑞波西汀(比值比[OR], 1.36),療效值最高的是三環類抗抑鬱葯阿米替林(OR, 2.13)。

表面上看,我們或許可以得到結論:基於上述結果,醫生應該對所有抗抑鬱葯治療抑鬱症的療效擁有信心,處方意願上會向那些「更有效」的藥物傾斜,並儘可能迴避那些「療效相對較差」的藥物。遺憾的是,這種解讀並不是事實。

本項研究積極的一面是,研究者費盡心血納入了很多未獲發表的研究,佔全部研究的52%。因此,研究結果相對不容易受到偏倚的影響——藥廠手裡通常有很多未發表的陰性結果研究,而獲得發表的研究往往有利於抗抑鬱葯的療效。

消極的一面是,在這樣一篇信息量很大的研究文獻中,研究者並沒有報告基於抑鬱評定量表的絕對獲益,而是使用了OR這樣一種相對指標,用於比較抗抑鬱葯與安慰劑。一種抗抑鬱葯比安慰劑好50%(OR 1.50),既可能是漢密爾頓抑鬱量表減分2分和3分的差異(微弱的、無臨床意義的獲益),也可能是20分和30分的差異(巨大的、有臨床意義的獲益)。

換言之,OR 1.50時,患者實際獲得的改善到底有多少?

真實發現

事實並不在研究正文中,而是藏在研究附錄的第142頁。在這個龐雜的表格里,我們終於找到了我們所要的——抗抑鬱葯與安慰劑組在治療前後的抑鬱評定量表真實減分差異,如下表:

我們可以看到,相比於安慰劑,各種抗抑鬱葯的Cohen"s d標準化均數差介於0.19(瑞波西汀)和0.62(阿米替林)之間;其中,阿米替林的0.62高出了0.50的閾值,提示可帶來具有臨床意義的顯著獲益,見紅框處。除阿米替林外,其他藥物無一達到這一標準,最接近的是氟伏沙明(0.44)。

縱觀表中的所有藥物,10種抗抑鬱葯的Cohen"s d小於0.30,4種抗抑鬱葯在0.30至0.34之間。除去兩種未提供數據的藥物,74%(14/19)的抗抑鬱葯在本次分析中並未展現出足夠的療效獲益。剩下的五種抗抑鬱葯中,四種在0.37至0.44之間,只有一種超過了0.50的閾值。

一個更明確的結論可能是,三環類抗抑鬱葯較新型抗抑鬱葯療效更好。這一事實也在臨床實踐中得到了廣泛的證明。本項meta分析並沒有納入另一類傳統抗抑鬱葯——單胺氧化酶抑製劑(MAOIs)。

基於上述結果,主要結論為:相比於安慰劑,大部分抗抑鬱葯的療效優勢微弱,臨床意義有限。只有一種抗抑鬱葯超過了Cohen"s d 0.50的閾值,可被視為具有臨床意義。

一個誠實的結論

簡言之,只有去翻看該附錄的第142頁,才能發現本項研究的真實結果。該研究驗證了此前的meta分析:相比於安慰劑,抗抑鬱葯對於「抑鬱症」只有輕度的療效,總體上並不能提供顯著的臨床獲益。

這一結論提出了一個問題,即抑鬱症概念的科學性,這一點被原作者完全地忽略了。我們的工作執迷於讓我們相信,抗抑鬱葯真的「有效」;然而至少對於「抑鬱症」而言,並不是這樣。也許問題並不是出在葯身上,而是「抑鬱症」,因為抑鬱症是一種高度異質性的臨床綜合征,作為單一診斷並不具有足夠的效度。換言之,這些葯的確可以在生物學層面上發揮一些作用,但我們並沒有把它們用在合適的一組患者身上,來觀察獲益的出現。

本項研究唯一一個清晰的關鍵信息是:阿米替林是本次分析所納入的抗抑鬱葯中療效最好的,似乎也是唯一一個能帶來具有臨床意義的獲益的。如果從抗抑鬱葯整體來考慮,不是抗抑鬱葯無效,就是抑鬱症這個診斷無效。選一個吧。

信源:Antidepressants Work for Major Depression! Not so Fast - Medscape - Jun 13, 201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抑鬱 的精彩文章:

抑鬱症有多可怕?請你記住世界和我永遠愛著你
抑鬱症是起點而非終點!

TAG:抑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