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小孩有必要上早教嗎?

小孩有必要上早教嗎?

早教機構很多,而且錢賺得很多,但不管這些早教機構如何包裝他們的教學理念,無外乎就是:依據「體能、智能、心理能力三維平衡發展」理論,提煉出孩子的九大成長目標:安全感、意志力、目標感、注意力、記憶力、思維能力、平衡、力量、速度。很明顯,孩子如果在幼兒階段,會說幾句英文、會寫幾個漢字、會簡單算幾道算術題,很容易給周圍的人帶來視覺衝擊,讓人以為一個新的天才就此產生了!他們用感性認知的外殼,包裹著理性認知的內涵,強行拔高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給家長們帶來一種迷幻的效果,能讓家長們可以看到自己幼小的孩子,仿若天才一般贏在起跑線上,然後心甘情願的掏錢。

父母需要冷靜地捫心自問一下:

1. 就算比別的孩子早學了幾百個漢字,會了簡單的加減乘除,然後還過早的學會了一點點雙語,這些就能讓孩子成神了?成天才了?智商驚人了?不用經過教育長跑,直接到終點了?

2. 感性認知是孩子從幼兒開始到小學畢業之前的黃金培育期,它往往決定了一個孩子與眾不同之處,而且對理性認識的文化課學習有極大的促進作用,但感性認識提高是非常需要時間磨礪的,也很難短期內見到明顯效果,自然也很難成為早教機構的賣點,通常什麼都不懂的家長們肯定不會給看不到成績的東西買單,那麼你猜早教機構們會怎麼做呢?

3. 如果一個孩子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能夠更好的因材施教,還有必要交上萬元給連自己都不太認識的賺錢集團,來讓他們忽悠和毀掉自己的傳承嗎?話說回來,家長和孩子一起與時俱進,重新做人,不斷提高自己的素質和認知,不是人生一大樂事嗎?

小孩有必要上早教嗎?

那麼家長該如何對一歲的孩子投入呢?換句話說,家長該在哪些方面加大投入,才有利於孩子未來的長遠發展呢?

1. 是多多陪伴孩子,滿足孩子的親密感和安全感需要。一歲左右的孩子,最需要的是大人的陪伴。陪伴具有許多正面效應。當大人捨得花時間陪伴孩子、關注孩子的心理需求時,孩子會覺得自己重要,會和父母之間產生安全的依戀關係,這對於孩子自尊心的啟蒙和安全感的培養都具有非常積極的正面作用。

2. 多讀書給孩子聽。研究表明:在孩子6個月大至4歲這個時間段里,媽媽給孩子讀書的次數越多,到孩子四歲的時候,他們認識的單詞越多;他們同時具有更強的早期閱讀和拼寫能力。可見,早期的親子閱讀與孩子未來的語言能力及學業表現,是有直接關聯的。

3. 多和孩子做遊戲。童年的主要任務是遊戲,是成長,而不是學習知識,更不是參加早教班。遊戲應該成為兒童生活的主要內容,因為豐富的遊戲不僅有利於兒童發展肢體能力,還有利於兒童的認知發展和親社會能力的形成,對於孩子形成良好的品性也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但是存在即合理,我們也不能完全否認早教機構的作用。

有些家庭看護孩子的人員沒有自主學習過兒童教育方面的知識,孩子在家裡基本就是傻玩。許多早教機構的課程設計有一定科學性和系統性,可以開發孩子的大腦、學點有意思的東西、聽聽音樂塗塗鴉啟蒙一下藝術感知。每個階段的課程都有教學目標,並給達標的孩子頒髮結業證書,家長可以很直觀的了解孩子身體、智力方面發育的水平。另外有些家庭的孩子沒有機會和同齡孩子玩耍,看護人員也沒有機會和同齡孩子的家長交流,早教機構就為這些孩子和家長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接觸機會。家庭最好選擇有國家資質認證和一定口碑的早教機構,硬體方面基礎設施先進安全,軟體方面教師隊伍專業負責。

一年一萬多的消費許多家庭也承受得起,但父母的陪伴才是最重要的早教。那些不顧孩子身心發展規律、不尊重教育規律的家長,過早地把孩子送到早教班,表面上是為了孩子好,實際上有可能害了孩子。是否送孩子早教,需要家長理性決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