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滑鐵盧大決戰:拿破崙如遭天譴,皇家近衛兵也潰不成軍

滑鐵盧大決戰:拿破崙如遭天譴,皇家近衛兵也潰不成軍

文 | 郭曄旻

「我真正的光榮並非是打了四十次勝仗。滑鐵盧一戰抹去了這一切的記憶。」

——拿破崙·波拿巴

1815年6月18日,大決戰在滑鐵盧展開了。

滑鐵盧地處比利時,是一個古樸幽靜的小鎮,距布魯塞爾約20公里。即便以當時會戰標準衡量,滑鐵盧的戰場也還是太狹窄。英軍的陣地是一條長長的山崗,前面是一個山谷,與南面的法軍隔開。英軍陣地從左翼到右翼,全長約3.5英里,但只有不到2英里的陣地有防禦縱深。在這一區域內,威靈頓公爵投入了4.96萬名步兵,1.24萬名騎兵,5645名炮兵以及156門火炮,總計6.766萬人。根據當時的技術條件,要堅守陣地,每英里的正面需要部署2萬人的部隊,因此從理論上講,公爵麾下的人馬已經夠用了,而且英軍埋伏在前斜坡上的散兵及步兵幾乎完全隱蔽在高高的莊稼之中,來犯之敵首先必須躲過這些士兵的準確射擊,接著還必須挨過炮兵的轟擊,最後等待敵人的還有步槍的齊射和騎兵的馬刀。

與英軍對峙的是拿破崙皇帝親自統帥的法軍,包括48950名步兵、15765名騎兵、7232名炮兵以及246門火炮——總計71947人。法軍的騎兵佔有明顯優勢,法軍炮兵使用的12磅炮的威力和射程都超過了英軍的9磅炮和6磅炮。拿破崙本人對戰役的前景信心十足,早上八點,吃過早飯的皇帝對部下聲言,「90%是我們獲勝,威靈頓沒啥了不起,英國人沒啥了不起;我們將於吃中飯時解決這件事」。當拿破崙騎馬從法軍隊列前經過時,戰鼓激越,樂隊奏起樂曲,「皇帝萬歲」的歡呼聲久久回蕩。進攻隊列的場面龐大壯觀,令人終生難忘。

拿破崙本想在上午9時開始戰鬥,但是炮兵將領德魯奧說服了他,理由是地面過於泥濘會削弱炮彈的威力,於是,法軍的總攻時間被推後到下午1時,在此之前的上午11時30分,法軍用80門大炮進行炮火準備,拉開了舉世聞名的滑鐵盧決戰的帷幕。

拿破崙將整個進攻的指揮權交給了內伊元帥,自己卻待在距離前線1400碼遠的一個農莊觀察戰場動向,這真是一個奇怪的決定——往日,拿破崙曾經親自控制比滑鐵盧大五倍的戰場,掌握調度數量上兩倍於現在的部隊和大炮。而內伊雖然作戰英勇,卻不是一個高明的戰術家,曾經屢次在戰場上出錯。對此的一種解釋是,拿破崙當天身體不適。


「願上帝救我,給我黑夜,或給我布呂歇爾」

當天中午,拿破崙從望遠鏡里發現「一片烏雲」正在接近戰場,這是正在前來滑鐵盧的普魯士軍隊,但他仍然確信能在普軍到來之前獲得勝利,「今天上午,我們取勝的概率佔90%,現在我們仍有60%的概率」。下午1點30分,從布魯塞爾路往東至英軍陣地的左翼末端,在1300碼寬的煙霧籠罩的開闊地上,法軍4個師排成梯隊,出於某種從未獲得解釋的原因,其中的三個並未按慣例以營縱隊(正面為兩個連)前進,而是以一個展開的營正面向前推進,正面前排為200人,前後一共有24到27列。這樣正面更寬,隊形更密集,再要組成方陣抵抗騎兵進攻就不可能了,而英軍的炮手更可以將一排排的法軍士兵送上西天。無論這種陣勢多麼脆弱,勇猛的士兵已決意為皇帝和鷹旗獻身。組成密集隊形的法軍不顧英軍散彈造成的重大傷亡,突破了英軍陣地。此時,英軍的2000多騎兵並肩投入戰鬥,一時令猝不及防的法軍傷亡慘重(損失5000人,其中3000人被俘);但轉眼間,法軍騎兵殺到,頓時令威靈頓本就不多的騎兵損失了總數1/4。

到了下午3時,戰場暫時恢復平靜,雙方都需要喘息一下。在法軍久攻不克的情況下,拿破崙又面臨新的危機。普魯士軍隊已經逼近滑鐵盧戰場,迫使拿破崙從預備隊抽調了1.4萬人前去抵抗。而拿破崙早先派去追擊普軍的3.3萬生力軍在這命運攸關的一天卻在格魯希的率領下遊離於任何戰場之外(部分原因正是參謀長蘇爾特下達的莫名其妙的命令,既命令格魯希所部靠攏拿破崙,又要頂住普軍,還要儘快到達北面的陣地——而滑鐵盧在西面)。事後拿破崙為他手下這位不稱職的元帥下了一段尖銳評語,可謂針針見血:「格魯希元帥的行為,就好比他這支軍隊半路上遇到地震被吞沒得無影無蹤,簡直無法捉摸。」

但是此時的拿破崙只能在滑鐵盧戰場繼續進攻,險惡的國內政治形勢也不允許法軍後退。下午3時30分左右,法軍發起當天最猛烈的炮擊。內伊誤認為英軍的重新部署是全面撤退,動用5000名騎兵(43個騎兵中隊)排成井然有序的方陣,在沒有步兵協同的情況下從右翼向敵人逼近。法國胸甲騎兵的鐵胸甲片和頭盔閃閃發光,腳跨高大的黑色戰馬飛奔而來。他們是騎著高頭大馬的身材魁梧的戰士,鎧甲是一套前後兩片鐵制甲板組成的上身鎧甲(其名即源於此)。重達8公斤的胸甲裹住身軀,能夠輕易擋開馬刀和長矛的砍殺,甚至可以阻擋那個時代的標準火器發射出來的低速鉛彈。胸甲騎兵還戴著一頂鐵制頭盔用來保護頭顱和面頰,他們的武器是一把又大又直的馬刀。

在「皇帝萬歲」的口號聲中,法國騎兵如狂潮一般沖向聯軍的炮兵陣地,雖然聯軍的火炮全部為他們俘獲,可是他們卻毫無辦法,既沒有馬匹可以拖走,也沒有十字鎬來毀壞,由於當時的炮彈對騎兵的威脅遠甚於子彈。事後有人覺得,只要有幾磅的釘子和20多把鐵鎚(來毀滅聯軍的火炮),就可以抵消法軍犯下的一切錯誤,讓拿破崙大獲全勝。

隨後,法軍的騎兵狂飆一路突入英軍的步兵陣地。英軍步兵結成方陣迎戰,每一個方陣的英軍步兵列成三排,第一排蹲下來用刺刀阻擊法軍騎兵,而後兩排輪番站立用滑膛槍射擊。這一戰法令法軍騎兵無計可施,恰如「怒濤拍在岩石嶙峋的海岸,如山巨浪咆哮而來卻在岩石上迸裂飛散呼嘯翻騰而逝」。在此同時,頑強的英軍方陣也在法軍進攻下遭到沉重打擊,格魯諾上尉當時處於一個方陣中,按照他的說法,「每移動一碼,都要踩著負傷的同伴或屍體」。觀戰的拿破崙不由大為震驚,「難道這些英國人永遠不會轉身後退嗎!」對於這次戰鬥,有人曾經記載「法國騎兵在衝鋒時的英勇程度,為我畢生所僅見。從來未曾見過騎兵的行動有如此光榮者,而步兵抵抗的堅定也是足已與之相當」。

至下午5時,英軍的騎兵幾乎損失殆盡,步兵預備隊也全部投入戰鬥。內伊將一個炮兵群部署到距離英軍方陣不到300碼的地方近距離平射,這下輪到對方步兵的密集方陣傷亡慘重。法軍佔了上風,英軍陣地處於崩潰的邊緣,威靈頓喃喃自語,「願上帝救我,給我黑夜,或給我布呂歇爾(普魯士軍隊統帥)」。

「近衛軍撤退啦!」

晚上7時,普魯士軍隊不斷逼近的壓力迫使拿破崙孤注一擲,儘快結束戰鬥。他向滑鐵盧投入了他的最後預備隊,赫赫有名的皇家近衛軍(8個營)。這些英勇的老兵身穿藍色長衣,頭戴插著高高紅色羽毛的熊皮帽,肩扛來複槍,刺刀閃閃發光,成縱隊投入戰鬥。縱隊的正面是兩個連,因此每個營的正面都有70至75人,縱深至少9列。有兩個騎炮連,每連6門炮伴隨前進。內伊元帥親自指揮這支法軍的最後力量,踏著成堆的屍體,向威靈頓防線上力量最強的一段發起衝擊。同樣身處滑鐵盧戰場的熱羅姆·波拿巴(拿破崙幼弟)不明白為什麼他的哥哥不親自率領近衛軍投入戰場,他對一名將軍說:「難道他不願在這裡戰死?在此戰死將是他無上的光榮。」

此時的滑鐵盧正面戰場已經到了最後關頭。法軍組成的密集隊形再次遭到英軍炮兵(他們重新佔領陣地)榴霰彈、葡萄彈和散彈的猛烈轟擊,士兵如收割的莊稼一樣成片倒下。內伊胯下的戰馬又一次中彈斃命,這已是當天的第五匹了,但他絲毫未被嚇倒,從地上爬起來後仍繼續徒步指揮部隊前進。威靈頓早已命令步兵成四列趴在山頂的背後,最後與法國皇家近衛軍交鋒的榮譽落在了英軍第一近衛步兵旅頭上。

在以往的戰鬥中,只要法國近衛軍投入戰鬥,就意味著勝利就在他們眼前。他們一擁而上,越過山脊,突破英軍陣地,滿以為一定得勝了。但這一次不是如此。當第一排法軍距離英軍陣地不到50碼時,激動的威靈頓直接向士兵下達了命令:「近衛軍,起立!準備!開槍!」頓時,600支毛瑟槍同時向法軍開火,兩輪齊射過後,法軍還沒來得及端起槍,就一排排地倒了下去,在不到一分鐘時間裡,曾經戰無不勝的法國近衛軍就丟下了300多具屍體。在兩隻近衛軍的對決中,從來是無堅不摧、無攻不克的法國近衛軍突然停下了他們的步伐。

第一近衛步兵旅將法國近衛軍釘死在他們的前進道路上,後者變得猶豫不決,每分每秒都有兵士犧牲,犯了在敵軍火力之下展開的致命錯誤。英軍一鼓作氣,上刺刀衝鋒,法國近衛軍動搖了,隨後便緩緩放棄了陣地。法軍的其他部隊此時正密切關注著戰局,被視為救命稻草的近衛軍遭受失利令他們驚慌失措,戰場上頓時響起了「近衛軍撤退啦」的可怕呼喊,這是法軍將士從未聽到過的聲音!

禍不單行。猶如天譴一般,晚上9時,布呂歇爾的普魯士軍隊終於突破法軍防線,3.3萬生力軍洪水般湧入戰場。拿破崙為了給部下打氣,竟公然撒謊說他們看到是格魯希的援軍。但法軍士兵很快意識到可怕的事實真相,頓時士氣低落,再也不服從軍官的指揮。只聽一片叫喊「這是背叛,我們被出賣啦」。有些人還以為,朝他們開火的普魯士人是格魯希手下的士兵,他們倒向波旁王朝一邊了!不管他們當這些人是誰——普魯士人也好,法蘭西的叛徒也罷,結果是殊途同歸:開始是士氣一落千丈,繼而驚慌失措,最終潰不成軍。

該內容為騰訊獨家合作內容,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家人文歷史 的精彩文章:

曾被大國輪番統治的索契,是怎樣最終實現俄羅斯化的?
看世界盃,讀俄國史|第二大城市聖彼得堡,曾經歷驚心動魄900天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