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久經波折終牽手成功:上汽大眾獲奧迪產銷資質

久經波折終牽手成功:上汽大眾獲奧迪產銷資質

中新經緯客戶端6月27日電 (吳起龍)幾經波折,上汽大眾與奧迪終於走到了一起。6月26日,上汽集團(行情600104,診股)董事長陳虹在2017年度股東大會上向投資人表示,奧迪已經入股上汽集團,並持有1%的股權。

對此,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奧迪1%的股比僅有象徵意義,而實際卻意味著上汽大眾已經可以生產和銷售奧迪品牌的汽車了。陳虹還透露,上汽奧迪項目目前正按照各方的既定時間計劃穩步推進。

資料圖 中新經緯吳起龍攝

上汽、奧迪合作之路曲折

同一家外國車企在中國有兩家合資公司的情況並不少見,比如一汽豐田、廣汽豐田;東風本田、廣汽本田;一汽馬自達、長安馬自達等,但奧迪在華開拓第二家合資公司的路卻並不平坦。

中新經緯客戶端梳理髮現,上汽與奧迪合作的消息可追溯至2016年。當年11月14日,上汽集團發布公告,稱公司與大眾汽車簽署諒解備忘錄,將通過雙方合資企業上汽大眾產銷奧迪品牌汽車,並將圍繞新能源汽車、智能互聯移動出行服務進行探討。

同時,雙方還有意成立奧迪與上汽各佔50%股份的上汽奧迪銷售公司,作為奧迪在華的第二家合資公司。

奧迪與上汽合作的消息很快引發了一汽奧迪經銷商的不滿。他們以書面形式發出「書面照會」,稱新的銷售公司若成立,將對奧迪品牌經銷商現有渠道造成損害,要求廠家給出明確說明。迫於壓力奧迪回應稱,將繼續加強與一汽的合作,同時表示一汽大眾在未來5年內將國產5款奧迪e-tron車型。

事情的發展並沒有結束。2016年11月21日,一汽奧迪現有經銷商代表聯合向一汽大眾及奧迪方面抗議,要求德國奧迪中止與上汽的合作框架協議,否則同年12月起將停止進口和銷售奧迪全系車型。11月30日晚,奧迪同意暫停與上汽集團關於銷售和網路的談判。

2017年1月16日,一汽集團與奧迪簽署《一汽、奧迪十年商業計劃》,進一步深化雙方合作。簽約現場,大眾汽車集團(中國)總裁兼CEO海茲曼表示,奧迪與上汽的合作事項,最早到2018年開始。

2017年5月19日,奧迪經銷商聯會、一汽集團,一汽大眾、奧迪共同發表聲明,提出2022年實現奧迪年銷量90萬;第三方不得早於2022年1月,在中國銷售奧迪;奧迪未來在中國銷售和服務產品全部在一汽大眾奧迪現有展廳提供服務等。至此,爭議半年的上汽奧迪風波才平息下來,但這也一度導致奧迪丟失了部分華豪華車銷量市場份額。

不過,2018年3月,日內瓦車展期間海茲曼對媒體表示,上汽奧迪項目還在繼續推進之中。同時,奧迪將嚴格遵守2017年5月簽訂的協議。

中新經緯客戶端查詢工商資料發現,6月14日,上汽大眾發生投資人(股權)變更,奧迪作為新增股東加入。上汽集團方面對媒體表示,這為上汽奧迪計劃中首款產品的開發和生產籌備奠定了基礎。從我國法規和產業政策的角度來說,上汽大眾已經具備生產和銷售奧迪產品的資質。

競爭壓力日增 奧迪將有更大發展區域

對於奧迪來說,目前來自賓士和寶馬的競爭壓力與日俱增,曾在中國豪華車市場銷量領先的品牌,如今已時常出現被對手超越的情況。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奧迪中國市場的銷量為258413輛,雖同比增長27.4%,但仍然次於賓士的289825輛,而相較於寶馬的248820輛,領先優勢也已不明顯。

有分析人士指出,此種情況下,奧迪需要再國產更多更豪華的車型來鞏固自己的地位。如果在一汽奧迪的基礎上再增加一個上汽奧迪,縱使不能確保重回昔日輝煌,至少新公司會會幫助奧迪在中國市場獲得更強的市場競爭力和更多的利潤。

中新經緯客戶端梳理髮現,上汽集團目前已經和大眾、別克、雪佛蘭、凱迪拉克、斯柯達等多個品牌合資,此次奧迪加入對於上汽來說可謂是錦上添花。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對中新經緯客戶端表示,獲得奧迪生產資格對上汽大眾來說,增加了重要的豪華車產品序列。

眾所周知,奧迪一直是在北方市場的比重較高,而南方市場有待進一步開發。「對奧迪來說與上汽合作就走出了東北地區」,崔東樹指出,相比賓士、寶馬兩個競爭對手奧迪有了更好的發展區域。

有分析人士稱,上汽奧迪合資未來可能會在中國投放更多新能源汽車。對此,崔東樹表示,新能源車目前銷量規模較小,利潤相對也較少,且純電動產品發展不夠完善,所以傳統燃油車仍然是豪華車主力,未來上汽奧迪的豪華車將對整個豪華車市場充分競爭產生重大意義。

值得注意的是,一位上汽集團內部人士對媒體透露稱,此次奧迪入股上汽大眾項目,為上汽奧迪的生產掃清了障礙,但具體產品規劃還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中新經緯APP)

中新經緯,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以其它方式使用。

(中新經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新經緯 的精彩文章:

接棒李嘉誠後,李澤鉅再現大手筆:85億拿下倫敦瑞銀大樓
李澤鉅接棒李嘉誠後首筆大交易 98億美元購澳洲運營商

TAG:中新經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