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類的「瞬間傳送」:利用量子糾纏,百年之內可實現?

人類的「瞬間傳送」:利用量子糾纏,百年之內可實現?

編者按:本文編譯自英國衛報原題為「Teleportation: will it ever be a possibility?」的文章。

單看《星際迷航》,有許多問題需要回答。比如Phaser相位槍、曲速引擎(Warp Drive),這些概念不怎麼合理,它還介紹了流行的概念「Teleportation」(隱形傳輸、量子傳輸、瞬間移動、心靈傳動),當我們走進巨大的掃描器,就會發現自己已經到了另一個地方,意識、身體和靈魂全都轉移過去。

如何完成的?從理論上講有兩種辦法:在X地點進行物理解構,然後在Y地點重建,這是一種辦法;或者將某個人轉化為數據,然後發送,再轉化為物質,就像有機傳真機一樣。

真的不可能實現嗎?1993年,6名科學家組成一個團隊,他們試圖證明完美的瞬間移動是可能的,或者說,至少與物理定律並不違背。最近,美國中國的科學家開始嘗試。中國科學家可以將光子瞬間傳送到300英里外的衛星,傳輸時用到了「量子糾纏」現象。為什麼會出現「鬼魅般的遠距作用」(spooky action-at-a-distance,這是愛因斯坦說的)?說起來蠻簡單,就是匹配的光子可以同時擁有相同的狀態,即使相隔很遠的距離也沒有關係。改變一個光子的狀態,另一個也跟著改變,二者之間找不到任何聯繫。

科學家正在研究,看看能否有辦法利用這種現象傳輸信息,在兩個糾纏的粒子之間傳輸。科學家還發現,可以用第三個粒子與原粒子中的一個糾纏,操縱遙遠粒子的狀態。

未來,我們可以利用這一原理搭建「量子互聯網」,它更快、更強、不可能被黑,這種互聯網會給人類帶來巨大影響。如果想將人傳送到辦公室,抱歉,現在的科學還做不到,那是一個很遙遠的目標。

人類還在研究如何讓光子實現遠距傳輸。假設人類找到其中的奧秘,知道如何遠距傳輸原子,然後分子,那麼要記錄並傳輸的數據將會達到不可思議的容量。Michio Kaku是一名樂觀的物理學家,他認為在未來10年里,人類就可以讓分子實現遠距傳輸。即使只是一個大腸桿菌,也包括大量原子,是多少呢?將9乘以10,然後算出90的10次方,相當於32萬億個,比宇宙中星星的數量還要多31.2萬億個。

萊斯特大學曾經發布一份報告,討論一個有趣的問題:如果要將一個人遠距傳輸,到底需要多少計算力呢?在傳輸過程中,先要將細胞變在數據,相當於10的42次方乘以2.6比特,也就是說在2.6後面加42個0。

要傳送如此多的數據,需要超寬的帶寬,還要10萬億千瓦時的電力。如果想將某個人遠距傳輸,需要的電力相當於100多萬年英國全電電力供應量之和,而且還要花4.8乘以100萬再乘以100萬年的時間來傳輸,比宇宙存的時間還要長350000倍。

即使真能等這麼長的時間,人可能也無法在傳輸過程中生存下來。如果我們將人類最先進的3D印表機、材料和掃描儀拿出來,也沒人辦法完完整整「重新生成」一堆牛糞,人類比牛糞複雜很多,有神經元、有記憶、有思想或者個性。

既然如此,為什麼不發一個複本呢?如果一個你出現在Y地點,那麼X地點的你會怎樣?原地點的你會不會被摧毀?如果真是這樣,哪個頭腦正常的人會測試這樣的機器?

儘管如此,Kaku認為這些問題是可以解決的,遠距傳輸人類也許可以在大約100年內實現。他認為遠距傳輸機器的工作原理就像超高清MRI掃描儀,精準度達到一個像素一個原子的等級。

在傳輸數據時,Kaku認為可以用X線傳輸,它的波長很短,頻率很高,傳輸的數據比普通光纖多100萬倍。你的數據會加密,然後射向太空,在衛星網路之間彈跳,然後進入世界另一端的量子計算機,再讓它組裝還原。原來的你怎麼辦?Kaku迴避此問題。在未來10年內,人類如果真能傳輸簡單的分子,那麼接下來就要傳輸DNA。

既然有如此多的數據要處理,還要粉碎如此多的原子。為什麼不放棄「分解組裝」的瘋狂想法,乾脆用更快的速度遠距離傳輸物質呢?

也許時空扭曲就是遠距傳輸的一種方法。不知道你有沒有聽別人打過這樣的比方,拿一張紙,如果想將兩個較遠的點連接起來,只需要將紙折起來就行了,相當於將時空按點對點摺疊,創造一座「愛因斯坦羅森橋」(Einstein Rosen Bridge)。聽起來合理,但是這樣的設備仍然只是一種設想,而且還與黑洞有關,它有一個缺點:需要將人體拉伸,拉成一條線,寬度相當於一個原子,然後才能傳送到其它地方。

於是大家又提出其它方法,比如用等離子束傳輸,從理論上講,將你從倫敦傳到悉尼只要一分鐘。或者可以使用更「傳統」的媒介將人傳過去,這種媒介類似NASA EmDrive一樣的東西來驅動,通過「扭曲時空泡(warp bubble)」將人類傳過去,時空泡,速度比光還快。

阿庫別瑞提到了「扭曲時空泡」的理論,1994年發表,它需要數量驚人的能量,才能讓空間發生膨脹和收縮,以便產生一個「扭曲的時空泡(warp bubble)」,讓飛船在它裡面超光速飛行。讓空間和時間充當推進物,推動飛船在泡泡里穿行,這就如同踏上一部自動扶梯。

遠距傳輸可能有點太遙遠了,也許人類會再一次成為想像力的受害者:想到並不一定意味著能做到,或者應該去做。

編譯組出品。編輯:郝鵬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拚命甩脫「降頻門」陰影的iOS 12公測了,你要嘗試一下嗎?
小米手環3也來透明探索版,我的探索版雪碧第一個不服

TAG:36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