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聽說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都不會差!

聽說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都不會差!

老師和家長是學生心靈和性格的塑造者,對學生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成功雕刻這一顆幼小的心靈,使之煥發出閃動耀眼的靈光,是我們每一位家長最關注的課題。

下面我們來談談幾點小學生思想教育方面的實踐。

1

小學生思想教育要堅持「愛」字當前

著名教育家捷樂任斯基說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愛是學生的一種需要,對於學生來說,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多一點愛護比多一點懲罰更重要。

如果這種愛的需要得到滿足,學生便會對家長產生依戀感、信任感、把家長當作自己的知心朋友。當對他進行教育時,他們從心裡感到家長是在關心他、愛護他、幫助他,才會很好地配合,甚至做到「言聽計從」。

如果這種愛的需要得不到滿足,學生就會叛亂,產生孤獨感、自卑感, 更不會相信父母。所以很多學生言行不一,校內、校外判若兩人,把老師和家長的話當做耳邊風, 甚至個別學生敢於唱「對台戲」。因此,我們要對學生投去信任的目光,給予和藹的微笑或一句關心鼓勵的話語,拔動學生心靈深處的弦。這樣一來,學生自然會相信老師和父母的每一句話, 樂於接受老師和父母的教育。

2

用平等的交流來捕捉孩子的思想動態

交流是人類群體活動中最基本的生命活動,是真誠的傳遞。

長期以來,虎爸狼媽一直被許多家長所遵從。不少父母總把自己凌駕於學生之上。居高臨下,導致父母與之格格不入。有經驗的老師和父母總是彎下腰或蹲下來與孩子交流,使孩子感到平等、民主,有親切感,從而願意接近父母,與父母交流。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心裡感受。用商量的口吻交流,孩子會覺得父母信任他;能徵求孩子的意見,孩子會覺得父母尊他。父母只有在沒有精神壓力和心理負擔的情況下,才能有效地和父母進行情感的交流。

3

創建感恩平台,引導孩子發現美

法國著名雕塑家奧古斯特-羅丹曾說過:「生活中從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而在當今的小學生群體中,缺少的正是這種「發現美的眼睛」。

我們常常聽到、看到學生之間因為某種小事而發生矛盾。那些小事不過是在走廊上被人撞了;在教室里被人把學慣用品弄 到了地上;有人在背後說了自己的壞話;因為長相等原因被人起了綽號;有人弄髒了自己的 書桌……這些實屬雞毛蒜皮的小事, 卻被部分學生看成了天大的事情, 非要討個對錯或懲罰 一下對方不可。於是輕則口出髒話,重則施以拳腳。

究其原因,根子在於現今大部分學生都 是在百依百順中成長,他們關注自己多,關注別人少,從小養成了以「我」為中心的習慣,容 不得別人對自己有任何的指劃。他們覺得若不那樣「表示」一下,自己便是儒夫,別人會更加 「欺侮」自己。

我們可以原諒他們的年幼無知,但不能任其發展,必須給他們以正面的教育。為此,可通過開展「誇誇我身邊的人」、「我要感謝……」為主題的談話,向孩子傳遞學會 感恩與寬容的思想;也可在家中設立樂於助人、待人有禮、關心集體等獎勵的制度,讓孩子通過自己的細心觀察,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並把表現出色的同學朋友名字寫在上面,漸漸地,他們學會了發現別人身上的美,也就不會對別人有過多的責難。

此外,還應引導孩子在與人交往 中遵循基本的相處之道:一要善於發現別人的長處,學會欣賞別人,為別人的進步而高興,並且及時地送上最誠摯的祝賀;二決不能用自己的長處與別人的短處比,目中無人。三要學會以寬容的態度對待別人的過失。

4

掌握批評的尺度,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

評價是一種教育手段,它的意義在於使教育對象知美醜、辨善惡,明是非,其中批評是我們常用的一種方法。但我們在批評孩子的時候,必須保持冷靜的頭腦,明確批評的目的,這樣才能夠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而面對孩子長出的「斜枝,」恨不得一下子「剪掉」這種情況 下所進行的批評,則極有可能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心。

其實使每個孩子都有他的閃光點,父母批評他是為了讓他改下錯誤,使他進步,而不是「落井下石」。我們要讓孩子知道,只要他改正了,父母仍舊喜歡他。另外,對於一些看似不大的「小事」認為可提 事不提,於是漫不經心地進行批評,這樣的批評缺乏力度,孩子不會裝進心裡,自然也不會 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又怎麼會改正呢?

所以批評重在掌握尺度,不同的時間、不同的人物與 地點、不同的事件,批評的的力度也就不一樣。要想得到孩子的敬重,我們心中得有一把尺子,在衡量學生時做到「榮辱皆忘」。只有掌握好了尺度,才能使批評真正做到深入人心,使孩子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理解和體會家長的良苦用心。

5

換個角度,在「雜草叢生」的心靈里播種希望

教育中,我們遇到的問題孩子真不少,他們自卑、失落,他們懵懂無知,他們隨心所欲。如果我們一味地教訓、批評、教育收效甚微,且有時取到反作用。不如換個角度,改變一下思維定勢在他們的「雜草叢生」的心靈里播種希望的種子。

「羅森塔爾效應」告訴我們,即使是很一般的學生,在家長與孩子充滿信心與深情的關懷、鼓舞 下,也會變得自信、開朗,進步神速。

父母要用愛心為孩子播種希望。

教育是一門藝術,所 以光有愛心還不行,還要有一雙「火眼金睛」,一雙善於發現孩子長處的「火眼金睛」。我們相信,父母要做播種希望的人,多給孩子 表揚、鼓勵,讓他們看到希望,嘗到成功的喜悅,才能有學習的動力。

6

發揮同伴群體的作用,引導共同進步

一般的孩子從小便生活在一個同伴群體當中,然而同伴的群體關係對學生心理發展的影響也很大。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社會性的逐漸發展,其對人際交往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

一方面青少年對家庭與父母的擺脫,需要到同伴中去尋找歸屬和依託,同時,同伴關係也是他們尋求自我成長參照、獲得各種新信息和習得交往技巧的最重要途徑。

同伴們所公認的規範和標準在某些方面比長輩們的規範和標準在心理上變得更為重要,他們希望得到同伴的承認、理解和讚賞,開始建立自己的固定同伴網路關係,朋友在兒童生活中扮演著必不可少的角色。

有的班集體,沒有形成健康向上的集體輿論,為一小團體的不正確言論和意識所左右,由於從眾心理的影響,導致一些學生不良心理的形成和發展。在此方面,我們要多做引導的工作,讓學生中的同伴群體正向發展。對於後進生,我們還可以發揮同伴群體的監督作用,從他們身上採集更多關於後進生的個人信息,為實施有效的教育策略提供更可靠的依據,促使群體中的成員共同進步。

7

幫助家長走出家庭教育中的「盲區」

俗語說:「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學生的第一任教師。」因此,與家庭積極配合, 有助於加強思想教育的針對性。但現今的家庭教育中仍存在不少的「盲區」。如其中一個「盲區」——家長說得越多,孩子越不聽。

據有關調查,在七成以上的青少年認為自己的父母太嘮叨,難免會產生反感。可見「嘮叨」成為了當今父母的通病,其產生的原因是因為父母太在意自己的孩子、對孩子缺乏信任或擔心孩子不理解他們所說的話,於是反覆說、反覆叮囑、 反覆強調,而實際上有很多的話, 家長只說一遍孩子就明白了,反覆說只會令孩子感到反感, 教育結果適得其反。

當發現有此現象的時候,我們可以提醒家長多克制自己,並鼓勵家長多採用互動式的談話與孩子溝通, 使孩子有了表達自己意見的機會,並能更好地了解自己孩子。所以教師除了在加強學校的教育工作外,還要密切聯繫家長,溝通家校之間的信息,使教育工作得到學生家長的配合與支持,使家長成為一種科學有效的教育力量。雙管齊下,共同管教,才可以使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上得到健康的成長。

小學生思想教育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作,教育成果不可能一朝一夕得到實現。但小學生的可塑性十分強,我們不要總是堅持「朽木不可雕」,要用希望的眼光、熱情的雙手、期待的心情、巧妙的方法去雕刻他們這一顆顆稚嫩的心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陸河縣新田鎮新田小學 的精彩文章:

TAG:陸河縣新田鎮新田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