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也談中國古代雕版印刷術的起源問題

也談中國古代雕版印刷術的起源問題

 曹旅寧

雕版印刷術的起源問題,這是一個老問題。筆者三十年前在黃永年師指導下所撰碩士學位論文《〈入唐求法巡禮行記〉疏證》八「唐代雕版印刷的曆日」條:中國的雕版印刷起源於唐代。《行記》開成三年十二月廿日條記與其相關事:「廿日,買新曆(此時圓仁在揚州)。」《舊唐書》文宗紀:「大和九年十二月丁丑,敕諸道府不得私置曆日板。」《冊府元龜》卷一六O:「(大和)九年十二月丁丑,東川節度使馮宿奏:准敕,禁斷印曆日版。劍南兩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曆日鬻於市,每歲司天台未奏頒下新曆,其印歷已滿天下,有乖敬授之道,故命禁之。(《全唐文》卷二六〇馮宿《禁版印時憲書奏》)當時民間已用雕版來印日曆。揚州為淮南道,正是雕版興盛之地。《行記》所述圓仁買新曆,恐即雕版印刷的日曆,朝廷雖在大和年間屢有禁令,可僅過數年,至開成年間便已廢弛。(陝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1988年3月,第41頁)

檢《舊唐書白居易傳》:「居易嘗寫其文集,送江州東西二林寺、洛城香山聖善等寺,如佛書雜傳例流傳之。」《白香山集》卷六一蘇州南禪寺白氏文集記曰:「其集家藏之外,別錄三本,一本置於東都聖善寺缽塔院律庫中,一本置於廬山東林寺經藏中,一本置於蘇州南禪院千佛堂內,願以今生世俗文字,放言綺語之因,轉為將來世世贊佛乘轉法輪之緣也。開成四年二月二日樂天記。」開成四年為839年。好名希冀著作萬世流傳如白居易者,亦未有雕版刊行文集化身千萬之事也。正可證實向達九十年前對元稹《白氏長慶集序》(長慶四年十二月,825年)「至於繕寫、模勒衒賣於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中「模勒」之意的懷疑:「以為模勒云云,即指雕刻而言。然此序所恃以為刻書之證者,僅模勒二字及模勒與繕寫二字對舉而已。顧模可釋為摹寫,勒亦可詮為勾勒,從原跡摹寫勾勒若今之影寫本然,似亦可通。至於二語對舉,遂指繕寫為傳鈔,模勒為刊刻,則其曲解,與見書本而即謂與墨板對舉者無以異也。元氏所云,揆之刊書蛻演之跡,及日本陀羅尼經,理實可能。然文字詮釋,似有未晰。故在未得第二種文獻及年代清晰之實物證據以前,不得據此即謂唐代在大曆時即已有雕版印書也。」(向達《唐代刊書考》,《唐代長安與西域文明》,1957年版,第123-124頁。)白居易雖然想使詩作流傳千古,但只抄寫數部存放名山大寺,卻未利用剛剛興起的雕版印刷以廣流傳,顯然自認為雕版不夠古雅不屑為之。模勒其詩文賣於市井者,斷非雕版而為抄本明矣。士大夫階層同一理念作祟而已。

2007年10月筆者赴韓國訪學曾有幸訪問清州古印刷博物館,曾受邀在塗墨活字木版上刷印一面佛經,最後的工序是用棕刷刷印,始明了印刷的真實含義。日本學者藤枝晃在其榮獲法國學士院儒蓮獎的著作《漢字的文化史》中指出:「一般來說,沒有經過刷的操作,只能稱之為印。作為初期印刷品的遺物,稱德天皇於760年左右供奉給法隆寺等寺院的百萬塔陀羅尼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大阪今宮工高印刷系的教師併兼任印刷學會理事的井上清一郎先生又進行了多次試驗,並通過印刷墨跡驗證了百萬塔陀羅尼不是用馬連從紙的背面搓擦而成,而是將木印打上墨後捺印到紙上的。在奈良時代,真正的印刷尚不存在。」(新星出版社2005年,第160一162頁。)奈良時代為710一794年。向達曾以此為早期印刷品重要遺物。

中國古代雕版印刷術起源於中晚唐時期,應大致無誤。但用於刊刻經史文集則尚待時日。探討中國古代雕版印刷術起源問題,似更應用形而上的分析推理及形而下的試驗演示結合起來進行闡釋解決。這是筆者歷時三十年的體會與感悟。

曹旅寧,學者,現居廣州。著有《國史探微》等。

【未經許可,本版文字不得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都市報 的精彩文章:

厲害了沙田!龍舟賽精彩紛呈,今年招引項目投資額達981.5億
偽球迷如何在世界盃期間C位出道?這裡給你個臨時抱佛腳的機會!

TAG:南方都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