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真斷惡修善乎?

真斷惡修善乎?

佛法所講的斷惡修善之善惡,與世間法不盡相同。且看佛法上如何界定善惡的:蕅益大師云:「能為此世他世順益,故名為善。」「此世他世」,即今世與來世。能令今世與來世,在福智上得到順遂與利益的,就稱為善;也就是,有助於福智增長的,就是善,否則即是不善。

佛法上所說的善心所有十一個,即信、精進、慚、愧、無貪、無瞋、無痴、輕安、不放逸、行舍、不害。噁心所分為根本煩惱與隨煩惱,共二十六個。煩惱心所,指根本煩惱,即貪、嗔、痴、慢、疑、惡見六種心所。隨煩惱心所,指隨從根本煩惱而起之心所,即忿、恨、惱、覆、誑、諂、憍、害、嫉、慳、無慚、無愧、不信、懈怠、放逸、惛沈、掉舉、失念、不正知、散亂二十種心所。

佛法所說的善惡,與世間法善惡不同處在於:佛法旨在修行,了生脫死,是以凡於了生死之修行有所增益者,即是善;反之,於了生死無所增益,反成障道因緣者,即是惡。而世間法則不然,世間法所說的善惡,強調於他人或大眾有益或有害,並不關注修行問題。至於了生死,更是世間法所無,因世間法即是生死法。信、精進、輕安、不放逸在佛法上之所以為善心所,是因為它們於了生死之修行有增益,而世間法則不認為此為善。而隨煩惱心所中的不信、懈怠、放逸、惛沈、掉舉、失念、不正知、散亂等心所,佛法上之所以認為是惡,是因為它們於了生死之修行有障礙,不能使人精進修行,或不能修行,而世間法則不然。有誰會認為惛沈(即昏沉)、散亂為惡呢?昏沉、散亂於世間法而言,無非是一種心理狀態,怎會與善惡扯上關係?

是以佛法上常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是諸佛教」,大有深意存焉。該句中所說的善惡,正是指唯識學上所說的善噁心所,非是世間法所說的善惡。若我們誤為世間善惡,而遵行之,則不管做得再好,亦不能踏上真正修行之路。何以故?我們不信、懈怠、放逸、惛沈、掉舉、失念、不正知、散亂,種種障道因緣具在,又如何修行?更遑論了生脫死?佛法之善惡與世間法之善惡絕非等同,諸修行人莫錯認了!否則,在世間之善惡上拚命斷惡修善,以為自己修行得很好,其實並沒有真正修行,於了生死毫不相干,豈非蹉跎虛度美好光陰?

其實不惟唯識學所說善噁心所,佛所制一切戒法皆指向了生死之修行旨趣。譬如不飲酒、戒葷腥,目的即是防非止惡,掃除修行道上之障礙。飲酒使人頭腦昏沉,不清醒,此非障道乎?修行必要清凈清明,如此昏沉暗塞,如何修行?且酒為色之媒,酒醉易動色心,淫慾心熾盛,能修行乎?是以佛制戒酒。至於葷腥,葷乃蔥蒜韭菜等散發惡臭之物,雖是植物,然氣味臭惡,十方天仙皆不喜聞,是以茹葷之人,十方天仙諸護法神遠離,諸惡鬼神舐其口吻,鎮日與鬼類眾生交通,如何修行?且此葷類,生吃增恚,熟吃發淫,成障道緣,是以諸修行人應遠離之。至於腥之肉類,不惟殺生害命,且食之易昏沉,多增禽獸愚痴之氣分,於修行多有妨礙,是以佛制不食肉。

佛法所說的善惡,一切戒法,必是以了生脫死修行為指歸。佛法是出世間法,一切修行皆指向出離世間,若我人貪戀世間種種,是不思出離世間也,如何能於佛法修行得大裨益?我人學佛多年,於佛法修行始終不得法益,一是佛理不明,二是不能真正斷惡修善。所謂修行,其實未曾真修行,未曾真修行,如何得法益耶?行人慾真修行,必要於此斷惡修善事下真功夫,先知佛法中所說善惡究係為何,而後方能斷惡修善,於菩提道上精進不退轉。筆者有感於諸學佛者修行之弊,故撰此文以賜教方家。願我等大眾,皆能於菩提道斷惡修善,掃清一切障道因緣,同證菩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命書院 的精彩文章:

苦短人生正修行

TAG:生命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