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別讓「兒童」從「學生」中剝離

別讓「兒童」從「學生」中剝離

作者簡介:李明新,北京小學校長、北京小學教育集團主任,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北京市首批中小學教授,特級教師,教育部課程教材審查委員會專家,兼任北京市教育學會副會長、中國教育學會中小學整體改革委員會副理事長等職,被聘為教育部名校長工程導師,北京市名校長工作室導師,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北師大、北京教育學院兼職教授。在辦學中主張堅守基礎教育本真,提出了「五養」教育理念,形成了「實與活」的教學思想,其推進的學校管理改革、四季課程建設、寄宿教育研究等具有較大影響。

「六一」兒童節到了,看著學生們興高采烈地參加各種活動,看著他們幸福地過著自己的節日,我默默地祝願孩子們不止是「六一」節,而是每一天都享受教育帶來的幸福。同時,我也在期盼,我們的家長、我們的老師、我們的教育,能把對兒童的關注與關愛自然地融入到每一天的學校與家庭生活中。

坦率地講,作為一個教育者,我們離真正地了解、認識、理解我們的教育對象還有相當的距離。尤其是當我們面對「教育對象」——學生的時候,我們對他們的認識是否完整、深入呢?

我們面對的是兒童,是一個個「活生生」的兒童,是「具體」的兒童。每個教育者是否真正思考過「兒童」與「學生」這兩個詞語的區別與聯繫呢?在一個孩子進入學齡階段的時候,在他走進學校的時候,在他坐在課堂上的時候,這兩個詞語的意思便落在了同一個人的身上。我認為,之所以我們的教育、我們的課堂常常實效性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們的頭腦里並沒有認真思考過兩者的關係。

兒童在課堂上是學生,因為他們是在學習的人;但是學生在課堂上還是兒童,因為他們是具體的、活生生的人。這種思考一直在提醒我:面對學生,別忘了他們的另一個身份——兒童。

在現實的教育教學中,經常出現一個問題:目中無人。那麼,這些教育者眼中有的是什麼呢?有的只是所教的「知識」,有的只是學生的「分數」,而恰恰沒有學習的「人」。因為,在這些教育者的心中,「兒童」與「學生」是割裂的、是剝離的。

如果我們深入地走進課堂就會發現,這種把「兒童」從學生概念中剝離的現象並不少見。就拿學習興趣來講,它對於一個孩子的學習追求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學生面對的往往是抽象的學科符號系統,難以對學習的內容產生興趣。有經驗的教師總是運用創設情境等生動的教學方法,使學生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之中。這樣的做法就符合兒童的心理特點。而心中沒有「兒童」的老師,只會講授自己理解的知識,把兒童的感受、需要拋在一邊。再如,現在課本上的許多內容,放在十幾年前,總能吸引學生——那時候信息手段有限,電視、電腦、網路等還不普及,學生獲得間接經驗、多種信息的主要途徑就是教師和書本,因此,課本知識總是學生渴望的。現在不同了,由於信息手段的豐富,許多教學內容在學生看來已不新鮮,甚至是已熟知的。這時,如果教師只想著「今天我要講什麼」,而忽視「學生會怎麼學」,那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難以激發起來的。沒有興趣,怎麼能積極地投入學習呢?我認為,這種忽視兒童學習興趣的做法就是在將「兒童」從「學生」中剝離的一種表現。

教育者必須時刻警惕這種剝離問題的發生。記得有一次,我與一位中學同行交流對「挫折教育」與「賞識教育」的看法,他說:「現在的小學生畢業時總認為自己學得不錯,所以一到中學,就必須出一張高難度的試卷,讓他考差,殺殺他的威風,讓他知道自己學得並不紮實。這種『挫折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他建議小學老師不要搞什麼「賞識教育」,不要老誇學生,這樣會把學生誇得盲目自大。這位同行的意見,就有把「兒童」從「學生」中剝離的影子。首先,「挫折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教育,但是,實施「挫折教育」不能不考慮少年兒童的年齡特徵和發展狀態。因為學生們剛剛升入中學,這些十二三歲的少年,渴望在中學學習中有一個更大的飛躍,應該因勢利導,讓他們鼓足幹勁。如果一上來就來個「下馬威」,這些成長中的少年一個個泄了氣,畏懼中學的學習生活,那就沒有一個良好的開端。再有,對於「賞識教育」,這位同行的理解也有誤。我曾談到過,不能把「賞識教育」等同於「誇」學生。「賞識教育」必須進行「具體的表揚」,「賞識教育」也不迴避必要的批評。一味地誇學生當然不對,但是認識不到「賞識教育」的作用也是不正確的。在小學階段,「賞識教育」作為一種教育思想在實踐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因為小學生是年齡尚小的兒童,在學習上渴望老師的表揚與肯定。這種肯定是對成長的肯定,是對兒童作為人的追求的肯定。這種肯定不一定是獎勵一朵小紅花或一面小紅旗,更不是隨意的誇獎,它或許就是一種讚許的目光、一句賞識的話語、一個喜愛的手勢、一個漂亮的「優」字。如果說,小學生是一株樹苗,那麼,在一定意義上,教師的肯定、讚賞就是哺育他茁壯成長的陽光、雨露。我堅信「失敗是成功之母」,我更堅信,對於成長中的兒童,成功更是成功之母。只有重視學生這種渴望成功、渴望肯定的心理需求的教育,才是「兒童」與「學生」融為一體的教育。

不要以為把「兒童」從「學生」中剝離的教育只在學校存在,其實,家長作為一名教育者,也常常做出這樣的事情。就拿當下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輔導班、培訓班來說,家長以為報的班多,就一定收穫多,就一定成長好,並沒有考慮自己孩子的接受能力、精力和體力,並沒有考慮孩子也需要系統的學科知識學習以外的成長方式,更沒有考慮孩子作為人所不容忽視的「童年生活的意義」。

在「六一」兒童節來臨之際,我再一次提醒每一個教育者:兒童成長中有個名字,叫學生;而學生髮展中同樣有個名字,叫兒童。讓它們在我們的教育中融為一體,而不是割裂與剝離。(作者:李明新)

《北京教育》雜誌普教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祖國需要處,皆是我故鄉」
立德樹人 提高質量 努力把基礎教育越辦越好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