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太后下嫁」之說幾百年了,孝庄屈尊委身多爾袞的七大證據終於全找到了

「太后下嫁」之說幾百年了,孝庄屈尊委身多爾袞的七大證據終於全找到了

「太后下嫁」之說傳了千年,一直都是眾說紛紜。引起這個說法原因是順治五年,親王多爾袞被封為「皇父攝政王」,他這個稱謂引起了人們的猜測,認為只有皇帝之母「屈尊下嫁「,多爾袞才會有這個特殊的稱呼。

那麼,「孝庄太后」到底有沒有下嫁呢?就先從頭簡單的說一下:

孝庄太后叫「博爾濟吉特氏·布木布泰」,是蒙古科爾沁貝勒寨桑的第二個女兒,也是皇太極的「孝庄文皇后」。當時,年僅13歲的布木布泰,隨同自己的姑母「哲哲」也就是「孝端文皇后」,一起嫁給了「後金貝勒皇太極」。婚後,她和皇太極生育了三個女兒一個兒子(順治皇帝)。

據史料記載,「博爾濟吉特氏·布木布泰」 生得天生麗質,還是個端莊大氣、聰慧果斷又賢德的女子。早在皇太極時期,她就皇太極所倚的後宮內政的幫手。皇太極稱帝後,建了五宮,便封「布木布泰」為永福宮「庄妃」。皇太極死後,因是順治帝生母,被尊為聖母皇太后。即至康熙即位,又被尊為太皇太后。之後,她因此也被後人稱為清朝的「興國太后」。

閑話少說,書歸正傳。關於孝庄太后下嫁多爾袞一說,其實,正史中並沒有記載。歷史上對於他們二人之間的關係一共有三種猜測:

第一種說法是:兩個人一直都沒結婚,而是非法同居,至死都保持著親密的情人關係。

第二種說法是:兩個人都非常恪身守禮,不但沒有結婚,也沒有越軌成情人,而是始終都保持著純粹的皇嫂與小叔子的關係。

第三種說法說:皇太極駕崩之後,他們有情人終成眷屬,兩個人就結了婚真在一起了。

但實際情況究竟是哪一種呢?人們又議論紛紛,但似乎每一種都有可能,但每個種可能的證據又都不充分。

《孝庄秘史》電視劇中,少女時期的孝庄,與少年多爾袞,與在草原上,一見鍾情。便對著蒙古包山盟海誓,終身相許。此後,二人雖然沒能「有情人終成眷屬」,但多爾袞好像一直都很痴情,他除了自己很不願意地討了一個小玉兒做老婆外,一輩子都沒討過其他女人。

然而,事實上呢?

多爾袞與孝庄之間根本就沒有什麼機會去一見鍾情、生死相許。原因有三:

一、他們兩個只在集體的聚會上見過三次的面,而且都有眾人在旁邊,所以不可能當場就愛得死去活來;

二、對科爾沁部落的女人而言,婚姻只是她們身份的使命。愛情只是她們夢中的海市蜃樓,她們不敢想,也沒有機會做。

三、實際上,多爾袞並不是只有小玉兒一個女人,不算上孝庄,他的妻妾也只少有十多人。

那麼,「太后下嫁」之說大家只是猜測,不過有時候猜測也是有憑有據的,比如以下幾點:

1、滿族「兄終弟及」的舊俗

「父死子繼,兄終弟及」是滿族古有的習俗,兄長去世,弟弟要繼承兄長的一切遺物,同時也要續娶嫂子。當年多爾袞續娶自己的嫂子孝庄文皇后,是符合滿族習俗的。

2、「皇父攝政王」的稱謂

多爾袞原是「皇叔父攝政王」,但他卻突然自己已成為「皇父攝政王」,並公開以皇上父親的身份自居。這個突如其來的稱謂,使人們想到:只有皇帝的母親下嫁了,才有可能產生。

3、「大禮恭逢太后婚」

在明末清初的抗清將領張煌言的《建夷宮詞》中寫道,「上壽稱為合巹尊,慈寧宮裡爛盈門。春官昨進新儀注,大禮恭逢太后婚。」 其中:「上壽」就是祝壽的意思,「合巹」是古代少數民族結婚的習俗,「慈寧宮裡爛盈門」是說太后宮裡的人們都非常高興,最後這句「大禮恭逢太后婚」,無疑就是太后的壽辰與婚宴在一起舉辦的意思啦。

4、為兒子皇位,屈尊下嫁

皇太極駕崩時,孝庄才三十多歲,而順治才六七歲。而多爾袞卻手握大權,是朝中說一不二的人物,其野心就是想以代統天下,年幼的小皇帝隨時有可能被他廢掉,據說他連「玉璽」大印都搬到了自己的睿親王府里。這樣看來,孝庄為了保住兒子皇位,不得不委身於小叔子多爾袞,從而屈尊下嫁給。

5、「太后下嫁詔」

近代學者劉文興,在《皇父攝政王起居注》中,所撰的「跋中」寫道:「父親劉啟瑞在宣統元年任內閣侍讀學士,奉命收拾內閣文庫檔案時,竟然見到了順治時的『太后下嫁詔』。」

不過,此證據還有待考查。

6、不會威脅到順治皇位

據說,在「松錦大戰」後,睿親王多爾袞身體受到重創,再也生不出孩子來。所以孝庄才敢於嫁給他,因為他們的婚姻已經不會對兒子福臨造成威脅,反而只能帶來利益。

7、死後葬於「風水牆」外

孝庄太后殯天后,沒有與瀋陽「昭陵」的皇太極合葬,而是葬在了「清東陵」的「風水牆」外。對此,人們便猜測一定事出有因。因為按清早期的喪葬制度,皇后、妃嬪死後都是要與皇帝合葬的。因此,孝庄可能是因為下嫁了多爾袞,而無法與先皇合葬;並且因為下嫁而有損皇家威嚴,因此把她葬在風水牆外。

那麼,從上面這幾條證據來說,「太后下嫁」就是真的了。

但是,縱然是真的,也有情可原。要知道,皇太極駕崩後,汗位之爭非常激烈,大戰一觸即發。特別是多爾袞與豪格兩個親王,都想坐上大寶之位。但要是兩人真幹起來,滿清非得亡國不可。這時孝庄挺身而出,在兩中勢力之間幾番斡旋,才使他們雙方決定各退一步,答應另立別的皇子。於是多次商榷之後,通意讓福臨繼承皇位。但此後攝政王多爾袞,仍獨攬大權,而年幼的順治帝,又撐不起朝面。孝庄只有下嫁多爾袞,才能保住兒子的皇位。

不過,也有許多證據說明「太后下嫁」只是謠傳:

1、「皇父攝政王」 不足為憑

如果以順治稱多爾袞為「皇父攝政王」,來說「太后下嫁」, 也是不足為憑的。因為古代的早有一些君王稱老臣為「仲父」、「尚父」之稱謂的;並且孝庄,也曾經認「傳教士湯若望」為「碼法」——父親的意思。

2、史料沒有任何記載

「太后下嫁」之說,史料沒有任何記載。但是,像《清史稿·多爾袞傳》中,對多爾袞構陷豪格,強納豪格之妻為妃之事,都作了詳細記錄。如果「太后下嫁」是名正言順的成婚大典,既然是符合滿族舊俗的就沒有什麼可值得隱瞞的。所以宮廷史冊或其他史料,不會沒有一點記載的。

3、「卑不動尊」的禮俗

孝庄太后去世時,皇太極已死去多年了。所以,沒有讓她去昭陵與皇太極合葬,可以是按照古代「卑不動尊」的禮俗,才沒有合葬的;況且,昭陵里已合葬了孝端文皇后。

由此可見,「太的下嫁」的真實性,並不是太充分。

但是,不管如何,「孝庄」在世的七十四年里,她與清朝的四代皇帝: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康熙,共同經歷了內憂外患、風風雨雨。她以自己的智慧和膽識,在大清朝的風雨兼程中度過了傳奇精彩的一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育兒教子 的精彩文章:

《雍正王朝》老十三胤祥臨死前為什麼說算命先生沒說錯,原來當年有個秘密
姚大力教授說:漢朝對匈奴太殘酷,他主張的史家應追求「三個還原」是否有道理

TAG:育兒教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