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邦給蕭何一個最高待遇,後來被玩壞了,董卓和曹操也都享受過

劉邦給蕭何一個最高待遇,後來被玩壞了,董卓和曹操也都享受過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這一年的開局對曹操來說是個很好的開始。在上一年,即建安十六年中,曹操最重要的戰事就是對付馬超、韓遂等人的關西聯軍。曹操的實力已經是難有爭鋒者,這場戰爭持續到年底便見分曉,最終曹操完勝,率軍回師,留夏侯淵鎮守長安。

建安十七年正月,曹操返回了其霸府所在地鄴城。鄴城在中國古都譜系中佔有重要地位,曾經是數百年的中國政治中心,而這一切則源自於曹操的功業。古都鄴城,在地理範圍上兼跨兩省,在今河南省安陽市北部,河北省臨漳縣南部,以漳河兩岸為中心的廣大地區。

劉邦給蕭何一個最高待遇,後來被玩壞了,董卓和曹操也都享受過

群雄並起

鄴城在上古時代稱為北蒙,盤庚遷殷後為殷商王朝的都城。西周分封諸侯之時,鄴城一帶屬於衛國的封地。春秋戰國時代,西周的分封體系漸次瓦解,衛國故地先後齊地、晉地和魏地。春秋時期齊桓公尊王攘夷、存亡繼絕,擊敗狄人,幫助衛文公重新立國,將衛國遷都於楚丘,而桓公自己則佔據了殷鄴舊地。

為了抵禦夷狄,鞏固霸業,齊桓公在漳河邊上修築了鄴城。據《管子》載:「築蔡、鄢陵、培夏、靈父丘,以衛戎狄之地,所以禁暴於諸侯也。築五鹿、中牟、鄴、蓋與社丘,以衛諸夏之地,所以示勸於中國也。」

劉邦給蕭何一個最高待遇,後來被玩壞了,董卓和曹操也都享受過

齊桓公

齊桓公的營建是鄴城修築的開始,也是其霸業的象徵。戰國時期鄴地歸魏所有,魏都安邑地處西部,不利於其東方經營,故而魏文侯七年(公元前439年),魏國以西門豹為鄴令,開始經營鄴地作為陪都。《史記·魏世家》載:「任西門豹守鄴,而河內稱治。」北宋樂史撰《太平寰宇記》卷五十五相州載:「《史記》曰,魏文侯出征、西門豹守鄴,即為魏都也。」

秦並天下以後,昔日魏都鄴城屬於邯鄲郡管轄。西漢的鄴城是魏郡治所,東漢則成為冀州的政治中心。鄴城在軍事地理和地緣政治上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南北交通暢達,不論北上涿薊,還是南下鄭衛,都十分便利。

劉邦給蕭何一個最高待遇,後來被玩壞了,董卓和曹操也都享受過

鄴城遺址

正是因為地理位置重要,也自然成為梟雄覬覦的對象。東漢末年董卓作亂之後,袁紹和曹操都起兵反董,根據《三國志·魏志·武帝紀》記載:


紹與公共起兵,紹問公曰:「若事不輯,則方面何所可據?」公曰:「足下意以為何如?」紹曰:「吾南據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眾,南向以爭天下,庶可以濟乎?」公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無所不可。

劉邦給蕭何一個最高待遇,後來被玩壞了,董卓和曹操也都享受過

袁紹

袁紹的戰略意圖很明顯,而且野心不小,佔據河北地區,再以此為根據地,渡河而南,最後奪取天下。袁紹不但如此策劃,也是如此行動的。當他與董卓在京師洛陽決裂之後,不投其他地區,而是直奔河北。袁紹到了冀州之後,排擠了韓馥自領冀州牧,以鄴為基地,盡占黃河以北冀、幽、青、並四州之地,儼然北方霸主。

曹操的王霸之業起步要比袁紹難很多,還是在袁紹的支持下,當上了兗州刺史,也正是以兗州為基地,開始了爭衡天下的霸業。原本,一南一北,袁、曹二人相安無事。但是,梟雄經略天下,註定會有相遇一天。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官渡一戰,袁紹集團從此成為歷史名詞,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堪稱「一時之傑」的袁本初病逝於鄴城。

劉邦給蕭何一個最高待遇,後來被玩壞了,董卓和曹操也都享受過

曹操

建安九年(205)二月,曹操兵圍鄴城。袁氏經營鄴城多年,城防堅固,曹軍久攻不下,於是採取了土山、地道、長塹及引漳水灌城等多種進攻手段,至八月鄴城才得以攻陷,時間長達半年之久。

這場戰事對鄴城破壞甚為嚴重,但是基於戰略考慮,曹操將鄴城視為未來「王業之本基」,故而開始了大規模的工程營建,先後營造了城池、宮室、官署和倉府。根據左思《魏都賦》所云,鄴城的構築規劃效法先賢,借鑒了兩周與西漢都城建設的很多理念:


古公草創,而高門有閌;宣王中興,而築室百堵。兼聖哲之軌,並文質之狀。商豐約而折中,准當年而為量。思重爻,摹大壯。覽荀卿,采蕭相。僝拱木於林衡,授全模於梓匠。

劉邦給蕭何一個最高待遇,後來被玩壞了,董卓和曹操也都享受過

鄴城平面圖

顧炎武在《歷代宅京記》中曾說:「自曹操基搆,群臣梁習等,止用冀州民力,取上黨山林之材,制度壯麗見於文昌、聽證等殿,金虎、銅雀之台,鳴鶴、楸梓之宮。」漢末戰亂以來,中原名城皆受兵燹塗炭,但是鄴城經過曹操的興建,其規模之宏巨,民眾之繁盛,和其他都市相比如同鶴立雞群。

建安十三年(208)初,曹操征服烏丸,平定北方後回到鄴城,逼迫漢獻帝廢除三公官職,重新設置丞相和御史大夫,「夏六月,以公為丞相」。曹操在冀州設丞相府,府掾又復增多,儼然一個與許都漢廷並立的朝廷。

此番回到鄴城,曹操又得到漢廷一個禮遇,「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這已經是人臣之巔峰了,《資治通鑒》上還有一句「一如蕭何故事」。 「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漢承秦制,漢初臣子也是不允許佩劍上朝的。

劉邦給蕭何一個最高待遇,後來被玩壞了,董卓和曹操也都享受過

蕭何

「劍履上殿」以漢高祖劉邦賜蕭何之此禮為始,意特許其佩劍穿鞋上朝,被視為極大的恩寵,基本為漢代帝王待臣子之最高的禮節。漢初叔孫通制定禮儀之後,「劍履上殿」己經是功臣彰顯地位的禮儀之一,正如《古今考》所載:「蕭何劍履上殿則立為朝儀矣」。

前後兩漢,曹操之前,還有兩位大臣被明確記載「劍履上殿」的。一位外戚專權的代表大將軍梁冀,另一為則是董卓。《後漢書·梁冀傳》載:「元嘉元年,帝以冀有援立之功,欲崇殊典,乃大會公卿,共議其禮。於是有司奏冀入朝不趨,劍履上殿,謁贊不名,禮儀比蕭何」。《後漢書·董卓傳》載:「尋進卓為相國,入朝不趨,劍履上殿。」


建安十七年,作為臣子的曹操已經達到人生的巔峰,但是似乎還有不滿足,武平侯的爵位似乎又與帝王般的權力並不相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