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揭秘!細數那些被賣掉的中國製造巨頭!

大揭秘!細數那些被賣掉的中國製造巨頭!

史上最牛機床:最牛機床

驚艷的加工軸表演:軸的藝術

日本數控車床車削金獎作品:日本金獎

數控工作群,驚碎你的眼球:驚碎眼球

數控加工之皇冠寶座:皇冠寶座

原車可以這麼玩:玩轉原車

少兒不宜,只能晚上看:少兒不宜

中國製造近年來的發展有目共睹,而在此過程中亦遭受了重重阻礙,中興事件和貿易戰無一不顯示出美國對我國製造業發展的阻撓之心,這樣的背景下,回顧過去是十分必要的。這個周末小編給金粉們分享一篇很有深度的文章,一起看看,以過往為鑒。

十年間,中國製造大發展

最近的十年,是中國製造大發展的時期。

2007年的時候,中國製造業總產值僅佔世界的12.33%。而到2017年,這個比例已經提高到30%左右了。中國提高的這17個百分點來自哪裡呢,主要是來自於發達國家,具體的說以歐洲和日本為主,美國也有少部分。

比如說高速列車製造,2017年全球60%-70%份額都被中國中車拿走了。而在十年前是什麼樣子呢,從上海站出發駛往蘇州D460次列車,是中國第一列正式開行的動車組,那個時候我們份額是零

不僅是高鐵,在其他領域,如家用電器,消費電子產品,安防產品,通信設備等,中國的崛起直接傷害到了發達國家的利益,他們想做的是盡量遲滯和阻止中國製造的發展和崛起。

在發達國家工業水平和資本實力優於中國的年代,他們對中國市場是處於俯視的狀態,就跟我們現在看印度市場一樣。因此除了直接用先進產品佔領中國市場,使用各種方法阻滯和扼殺中國製造的崛起,也是其市場戰略的重要一環,這其中最為重要的必殺技,就是收購。

實際上,中國最大的工程機械公司徐工,和中國最大的空調企業格力都遭遇過出售的生死危機。

3.75億美元賣掉徐工機械

根據徐工機械的業績快報,公司2017年營業收入近300億元,利潤達10.26億元,這是中國最大的工程機械公司之一

然而在13年前的2005年,徐工集團曾與美國凱雷投資集團簽署協議,擬以約3.75億美元的價格(按照當年的匯率,3.75億美元約等於22.42億元人民幣),出售其全資子公司徐工集團工程機械有限公司85%的股權。

「徐工機械董事長王民說,引入凱雷投資將使徐工集團獲得高新技術、發展資金和新的項目,加快徐工機械做強做大、走向國際化的步伐。」

可見新技術,新項目和資金,對當時徐工的吸引力。

實際上,2003年春,徐州市政府有關部門就已經正式啟動徐工整體改制工作,向海內外發布項目推介。簡單的說,就是要出售徐工機械的股權。當然,出售股權,徐工也希望保留管理團隊和品牌資產,以實現繼續發展。

2003年秋,國內外三十餘家企業和基金蜂擁而至,其中有德隆集團,三一重工等十餘家國內民營企業,及美國同行卡特彼勒、美國的財團凱雷,摩根大通等。

有意思的是,2004年6月,第一輪競標之後,中國民營企業全部出局,當然徐工給出的原因是報價總體比較低,而且國內企業總體實力不佳,不能帶給徐工好的發展。6家入圍者全部是外國資本和企業,包括卡特彼勒、華平投資、美國國際投資集團、摩根大通亞洲投資基金、凱雷亞洲投資公司和花旗亞太企業投資管理公司。

最終在2005年10月,徐工集團與美國凱雷資本簽署協議,只待國家批准。

事情看起來就是那麼順利,中國最大的工程機械公司控制權即將易手。改變這一切的是因為收購徐工失敗的三一重工,在併購中出局的三一,其總裁向文波在2006年6月連續發博客披露了徐工集團收購內幕,並且提出三一重工願意以高出凱雷30%的價格收購徐工。

向文波不斷發出的博客文章在國內引起軒然大波。一個月後的2006年7月,中國商務部在北京組織了聽證會,將徐工集團,徐州市政府,以及對收購不滿的三一集團高層召集到北京進行質詢。

2008年7月,由於協議期已過,徐工集團和凱雷投資發布聯合聲明,終止合作。徐工機械被收購事件自此謝幕,中國保住了徐工機械的所有權

「98協議」,柯達全行業併購感光產業

外資的併購意願不僅僅局限於行業巨頭,中國歷史上,美國柯達公司幾乎實現了對中國感光產業所有企業全行業併購。

中國的行業企業並不多,90年代大約有7家,給相機提供膠捲,由於技術落後,體制僵化和經營不善問題,在市場競爭中和外資相比處於劣勢:技術不如人,管理不如人,國產廠家幾乎都處於虧損狀態。

柯達看好中國市場,試圖擴大在中國的份額,徹底打敗日本富士。於是1994年初柯達開始計劃對中國的感光材料產業7家公司進行全部併購,經過和中國政府長達四年的談判,最終在1998年簽訂了著名的「98協議」。

通過98協議,中國感光材料領域由此對柯達開放。柯達利用中國公司的本地化產線,可以獲取內資待遇,同時極大降低了生產成本。

「98協議」後,日本富士儘管在技術上不弱於柯達,但是在價格上完全無法競爭。柯達在中國影像市場的業務以每年8%到10%的速度增長,到2004年已佔有了市場份額的70%以上,而富士、柯尼卡等品牌的份額,合起來也不到25%。

單看柯達對中國感光材料的全行業併購來說,是非常成功的,不過,歷史的黑色幽默就是,2000年之後,數碼相機的時代逐漸到來了,柯達的感光業務在全球範圍來看不可避免走下坡路。2012年,柯達開始了破產保護流程,至今柯達仍然健在,不過早已不復當年的風光。而樂凱集團,則在2012年被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收入麾下。

感光行業對中國來說,是一次幸運,因為全行業衰落了,所以也徹底的消滅了外資在該產業的絕對優勢,但是對於我國被收購的其他行業來說,就沒有這麼幸運了。

世界最大的鋰聚合物電池公司被外資收購

更讓人感到可惜的是新能源科技集團(ATL),這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鋰電池生產企業之一。

該公司創始人和管理層都是中國人,然而由於創業發展期間需求資金,2005年6月,日本TDK集團1億美元收購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ATL成為TDK的全資子公司。

ATL保持高速發展,2012年成為全球第一的鋰聚合物電池電芯供應商,我們使用的三星,蘋果,華為,OPPO, VIVO,小米等手機和平板電腦均使用其電芯。2016年曾經爆發的三星NOTE 7電池爆炸事件,使用三星SDI電芯的電池出現爆炸,而ALT的電池卻安然無恙,足見其強大實力。

實際上,全球第一的無人機製造商大疆創新,其旗下產品也是使用ATL的電池。目前ATL公司每年銷售額高達20億美元,在鋰聚合物電池領域全球份額接近50%。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ATL的創始人曾毓群在福建寧德創立的寧德時代新能源公司(CATL),該公司專門做汽車動力電池,是源於ATL的動力事業部獨立出來的,目前是100%的中資公司,2017年已經超過比亞迪成為中國第一大動力電池供應商

經驗與教訓

一、如何看待中國的互聯網巨頭公司外資佔大頭?

從過往的案例來看,保留了一定控制權的,能夠獨立運營的公司,最後都有翻盤的機會。

典型的如南孚電池,雖然大部分股權被收購,但是由於經營獨立,並且一直保持較高市場份額,因此一直具有話語權,因此最終能夠回歸中資。

中國的啤酒產業也是一樣,未將全部股權出售,只是出售部分股權,因此最終還能進行回購。

但是那些喪失了控制權的,就翻盤無望了,例如蘇泊爾,例如哈啤,以及無限期轉讓商標使用權的中華牙膏等等。

國內的互聯網公司,如百度,阿里,騰訊三巨頭都有大量外資持股。股權旁落是事實,但是我們也要知道,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和運營人仍然是中國人,公司的員工支出,稅收和公司運營支出主要都是在中國,中國仍然是主要受益者和控制者,只要我們保留了公司控制權,是仍然有完全翻盤的機會。

二、國人要對自己的能力有自信

很多人內心缺乏自信,認為中國公司不可能成為世界級品牌,認為中國公司不可能戰勝外國公司。出售格力就是典型,2004年的珠海想要有世界五百強,所以通過出售的方式獲得「世界五百強」的開利投資。

那個時候的人有這種想法其實不奇怪,2003年中國才有多少家世界五百強企業?11家。現在輕鬆有一百多家了,而且後面還會更多。所以說,當時很多人,是不敢想像以後中國企業能做那麼大的,更不敢想像僅僅十年以後格力就進入世界五百強了。

事實上,世界少數幾個強國,其國民的智商和勤奮程度差距並不太大,一項技術你能搞出來,我也能搞出來,主要還是時間問題。

美國人1945年搞出了核武器,短短一二十年時間,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其他主要強國就全部都搞出了核武器。

美國現在掌握的集成電路,航空航天等技術也是一樣,看起來高不可攀,只要別的先進國家有足夠的資源砸錢砸人搞,不會說搞不出來。

韓國人搞存儲器就是個典型,三星和海力士高強度的投資存儲器研發,如今美國美光,日本東芝都已經被三星和海力士超越。

但是我國有一點顯著優於其他國家,在最為重要的人力資源力量上遠比其他國家強大。所以我國能在化工,航空,航天,軌道交通,通訊設備,智能手機,顯示面板,集成電路,汽車及零部件,醫療設備等全線推進,這是其他國家做不到的。

國人不應該低估自己的價值,要有我們的個人價值高於外國人的自信。

三、不排斥合資,但是事實是如果不掌握主導權,合資很難得到先進技術

從實際的經驗來看,是外資通過收購股權,更多的是獲得你在中國的銷售渠道,打開中國市場,而不是幫助你去打開國際市場。

而我國這些年崛起的,能夠大肆搶奪市場的優秀企業,汽車的吉利,通訊設備的華為,高鐵的中車,安防的海康,化工的萬華等等,幾乎沒有合資企業。

反過來我國的汽車產業就是典型的失敗案例,全行業合資,最終真正能夠從合資當中學習到技術和管理經驗,並且用於自主品牌的發展的,也就是上汽和廣汽還不錯。即使如此,上汽乘用車(榮威,名爵)和廣汽乘用車(傳祺)加起來的銷售額也比不過吉利,和長城差不多。在電動化方面也慢於比亞迪。

四、我們總體已經挺過了併購危險期,中國進行反向收購的時代已經來了

現在,中國資本強大了,不管是國家還是民間都有強大資金,所以現在我們反擊和仿效的機會來了。

這些年我國企業收購的德國的林德液壓,瑞典沃爾沃汽車,日本高田氣囊,瑞士先正達農化,義大利倍耐力輪胎等,都是世界級的優質資產。

實際上,由中國對發達國家企業進行收購的統計來看,歐洲人對核心資產出售敏感性不夠,除了前面說的輪胎,農化,液壓,汽車,叉車等的頂級企業以外:

2012年德國人僅僅差不多26億人民幣就把全球最大的混凝土機械普茨邁斯特的100%股權出售給了我國三一重工。三一在該領域一躍成為全球老大。

英國人把世界三大移動GPU晶元公司之一的Imagination賣給了中國財團,該公司本來是為蘋果的iphone手機提供GPU晶元,被蘋果宣布自研後,選擇出售給中國。

而對我國收購警惕性最高的則是美國人,不僅我們想買美國的企業,例如我國紫光想買美帝存儲器製造商美光,美國就堅決不賣,甚至連我們想買德國的晶元設備製造商例如愛思強等,美國人也不讓賣。

美國人不僅對自己的核心資產一律不出售,高技術公司,高技術產品都不賣給中國,甚至還直接打壓中國最優秀的企業進軍美國。不僅打壓我國企業進軍美國,甚至還反過來以貿易戰方式打壓我國主要還局限在本土的高技術產業。從這一點來看,美國是我國崛起道路上合格的強大對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機械大世界 的精彩文章:

馬雲最新演講:形勢變了
我國農業是怎樣在40年里荒蕪的?

TAG:機械大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