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前有達摩院,後有羅漢堂,阿里是真創新還是為了馬雲的武林夢

前有達摩院,後有羅漢堂,阿里是真創新還是為了馬雲的武林夢

在去年10月份成立了達摩院後,阿里又祭出了羅漢堂。

6月26日,阿里巴巴聯合全球社會學、經濟學、心理學等多領域的頂尖學者們發起了一個名為「羅漢堂」的人文研究機構。

關於羅漢堂,有兩個關鍵信息:一是成立羅漢堂是為了研究與科技創新伴生的社會經濟形態變化;二是它的首批學術委員會成員非常豪華,包括6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非常符合阿里的行事風格,不做則已,做就要一鳴驚人。

不過,相比較去年高調宣布的達摩院,羅漢堂的成立顯然低調很多,但依然引發不少爭議,有不少人認為羅漢堂是噱頭大於實際,就像達摩院一樣,從名字看就不是一個正經的研究機構。

在羅漢堂的成立的閉門會議上,馬雲也提到了達摩院,他表示希望羅漢堂和達摩院一樣,能存在300年。

羅漢堂是否有真材實料目前不可得知,但是我們倒是可以回顧一下成立八個多月的達摩院的研究成果,探究一下馬雲是打太極做營銷呢,還是腳踏實地做事呢?


其實,在羅漢堂成立的閉門會議上,達摩院的相關負責人也提到了達摩院的重要成果進展:Ali-NPU和量子電路模擬器「太章」。

不過,這兩項成果均是最近幾個月推出的。


今年4月,阿里宣布達摩院在研發一款超級AI晶元神經網路晶元——Ali-NPU,該晶元將運用於圖像視頻分析、機器學習等AI推理計算。同時宣稱其性價比要比目前同類產品高40倍,不過達摩院並沒有公布具體的研發進展以及發布時間。

巧的是,當時中興被美國制裁的事件正在發酵期,阿里這個時間節點公布Ali-NPU,其意味可想而知。

而也就是從4月開始,阿里達摩院開始活躍起來,陸續公布了很多科技研發成果。


這時阿里巴巴人機自然交互實驗室聯合達摩院機器智能技術實驗室以及浙江大學推出了一款人工智慧工具Aliwood,通過引入「情感計算」,根據視頻的圖像、音頻信息建立情感模型,從而自動合成視頻。

舉個例子,給定一個商品詳情頁地址,Aliwood即可自動分析商品的多重信息,在1分鐘內將靜態內容動態化,自動合成一段短視頻。 ?


5月,阿里達摩院實驗室宣布,研發出當前世界最強的量子電路模擬器「太章」,率先成功模擬了81比特40層作為基準的谷歌隨機量子電路。此前,達到這個層數的模擬只能處理49比特。

不過在量子計算方面,阿里其實在2015年就開始研究,並且還和中科院合作組建了研究實驗室。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初,達摩院引進了量子理論計算機最高獎哥德爾獎得主、匈牙利裔美國計算機科學家馬里奧·塞格德(Mario Szegedy)。

大牛的加入,達摩院研究量子計算是如虎添翼。而他們這次「太章」的發布,也被美國南加州大學的教授 Itay Hen盛讚「使量子計算的遊戲規則發生改變」。


同樣是在5月,阿里收購了北京先聲互聯,其曾為阿里、百度、小米等多家公司提供語音交互軟硬體的解決方案。這波收購其實是因為阿里看中了他們的創始人:中科院聲學所前研究員付強。

收購完成後,付強入職阿里達摩院機器智能技術實驗室,負責語音交互前端處理技術和方案的研發。

同期,達摩院也引入了前Facebook AI翻譯主管黃非博士,研究建立一種顛覆性的翻譯架構,讓AI翻譯更接近人類語言。


6月初,阿里巴巴達摩院機器智能實驗室語音識別團隊推出了新一代語音識別模型——DFSMN,宣稱將全球語音識別準確率紀錄提升至96.04%(基於世界最大的免費語音識別資料庫LibriSpeech)。之後,他們對外宣布DFSMN模型面向企業和個人開源。

據了解,對比目前業界使用最為廣泛的LSTM模型,DFSMN模型訓練速度更快、識別準確率更高。比如採用全新DFSMN模型的智能音響或智能家居設備,就比前代技術深度學習訓練速度提到了3倍,語音識別速度提高了2倍。目前,該語音識別模型已經應用在上海地鐵的自動售票機上。


除了在這幾個月密集對外發布達摩院的最新研究成果,阿里也參加了不少國際賽事:

5月的WMT2018國際機器翻譯大賽上,阿里巴巴達摩院機器智能-NLP翻譯團隊獲得五項賽事的冠軍。

6月,達摩院在計算機視覺知名賽事Pascal VOC comp4目標檢測上奪得第一,這項技術主要會用於農作物檢測,預防早期病蟲害。

自動駕駛方面,達摩院在國際最大的自動駕駛計算機視覺演算法集KITTI中,一舉囊括了三項道路場景分割任務的第一名。


羅列到這裡,達摩院是作秀還是做研究顯而易見。不過,有業內人士吐槽:「1000億元的投入金額體量還是太小,而且相比較於取得的科技成果,阿里的營銷意圖似乎更明顯。」

確實,擅長營銷宣傳的阿里很會蹭熱點,比如在4月的時間節點對外公布Ali-NPU,強調晶元的性價比,但是對細節和具體發布日期隻字不提。再比如在羅漢堂成立前夕,密集地對外公布達摩院的科研成績。阿里的每一步棋都是準確到位的。

另外,從既有的一些研究成果可以看出,達摩院在組建八個月之後,吸納了阿里曾經的一些技術研發部門,基於阿里原有的技術積累,通過後期引入的高層次專家學者,進一步深耕那些可以被應用在阿里生態的技術。最終,在通過達摩院這個IP對外公布這些技術成果,形成一個品牌塑造的閉環:阿里達摩院出品,必然精品。這也非常有利於阿里擺脫早期的互聯網電商單一的標籤。

最後再次回到羅漢堂,馬雲在閉門會議上說「我們在享受科技帶來好處的同時,更要理解科技給社會帶來的挑戰並思考解決方案。作為一家科技公司,阿里巴巴有責任傾盡全力研究如何幫助社會適應科技進步並迎接隨之而來的挑戰。這也是我們倡議成立羅漢堂的初衷。」

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築,阿里都要擺出一個領導者的姿態,他們的野心昭然若揭,但達摩院的成果可以通過論文、技術應用、比賽奪獎來評估。對比之下,羅漢堂的評價標準顯然太過於抽象,很難去量化。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由阿里主導的羅漢堂即使是營銷噱頭,也並不影響技術創新本身,而多思考一些社會經濟學問題,也無傷大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鎂客網 的精彩文章:

以太坊在將來會取代比特幣嗎?
科技圈的「屈原」|端午節特刊

TAG:鎂客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