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此人首創一成語,化解了一場糾紛,張遼賠禮道歉

此人首創一成語,化解了一場糾紛,張遼賠禮道歉

原標題:此人首創一成語,化解了一場糾紛,張遼賠禮道歉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志·胡質傳》,發生時間是在獻帝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之後,所牽涉的人物有三個,分別是胡質、張遼和武周。先來看看原文:


入為丞相東曹議令史,州請為治中。將軍張遼與其護軍武周有隙。遼見刺史溫恢求請質,質辭以疾。遼出謂質曰:「仆委意於君,何以相辜如此?」質曰:「古人之交也,取多知其不貪,奔北知其不怯,聞流言而不信,故可終也。武伯南身為雅士,往者將軍稱之不容於口,今以睚眥之恨,乃成嫌隙。況質才薄,豈能終好?是以不原也。」遼感言,復與周平。



這段話的大意是:胡質調入朝廷擔任東曹議令史不久,揚州刺史又請求朝廷將胡質調往揚州擔任治中。當時將軍張遼與護軍武周產生嫌隙。張遼面見刺史溫恢,要求用胡質替代武周,胡質借口患病予以拒絕。


後來張遼面見胡質說道:「我看中了你,你為什麼要辜負我的一番心意呢?」胡質回答:「古人交友,即使對方索要的很多卻能明白他並非是出於貪婪;打仗時臨陣脫逃也,明白他並非出於怯懦,就算聽到種種流言也不會相信,這樣雙方的友誼才能保持長久。



武伯南(即武周)是個才德俱佳之人,將軍過去對他的稱讚不絕於口,如今卻因為一點小小的事情就互生嫌隙。而我胡質才能低下,如何保證與您能夠一直交好下去?因此我不願擔任您的護軍。」張遼對胡質之言深有感觸,便與武周重新和好。


本文要說的成語便是胡質口中的「不容於口」,意為不斷地稱讚。這句成語是從《史記·袁盎晁錯列傳》:「曾使人刺盎,刺者至關中,問袁盎,諸君譽之皆不容口」演變而來,故此也算成是胡質的首創。



張遼的武勇,在漢末三國時期是非常著名的。但這位猛將也有一個弱點,那就是處理同僚關係的能力很差,與李典、于禁、樂進、裴潛的文武的關係都非常不睦,為此曹操也沒少提醒張遼。作為張遼難得的一位朋友,胡質對此非常清楚。因此,他才規勸張遼。而張遼也被胡質的直言不諱所感動,後來找到武周道歉,兩人的關係才和好如初。

參考書籍:《三國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燦爛海灘 的精彩文章:

有人曾提出建議,能讓劉表成為中原霸主,劉表的回應卻出人意料
三國謀士系列之六十:一道奏章,盡顯荀彧的才能和作用

TAG:燦爛海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