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稀奇,竟然有裸人國!

稀奇,竟然有裸人國!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在裸人國入鄉隨俗!?

若知所作同他人,和睦相處即智者,

即便傍生同類眾,豈非類聚住一群?

如果自己所作與他人所行相近,並且懂得彼此和睦相處,那才是真正的智者,即便是旁生不也是同一種類的聚住在一起嗎?

常言道: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講的也即是這個道理。馬投馬群,牛入牛族,雞隨雞跑,狗追狗叫……動物們自己也知道分類,何況為人——萬物之靈。我們在聞思修等善法方面應該親近如理如法行持的人,並且使自己的所作所為盡量和他們保持一致,和睦相處,這即是智者最明智的選擇。但是切切不可與那些纏綿世間法、說是道非、背離解脫道的低劣士夫「親密無間」,當以「敬鬼神而遠之」的態度對待他們。修行人若能追隨高僧大德,精進修持而不離左右,無論你學識是否淵博、修行是否有成,別人都會認為你是一個很不錯的修行人,也很願意與你交往。反之,一個具足慈悲心、有學問的人如果常常和一些行為不軌或頭腦有問題的人交往,別人都會認為他也人格卑劣,沒有修行,甚至懷疑他是否也是個神經不正常的人。猶如吉祥草扔到糞坑中,臭不可聞,人見人厭,然而放在檀香木中,卻能自然生香,增上吉祥。

入鄉隨俗

然而世事多變,無奇不有,即使佛法在嚴整戒律之時,也應倡導因事制宜的變通之道。那種機械乖戾之徒往往行事呆板,難以迎合世人千奇百怪的民俗。很久以前,有兄弟兩人各置辦了些貨物出門做買賣,當他們行至裸人國時,弟弟說:「這兒與我們的風俗習慣截然不同,要想在此地做好買賣可實在不容易啊!常言『入鄉隨俗",只要我們小心謹慎講話謙虛,依照他們的風俗習慣辦事,想必也能成事」 。哥哥卻說:「無論到什麼地方,禮義不可不講,德行不可不求。難道我們也光著身子與他們來往嗎?這可太傷風敗俗了」 。「古代不少賢人,雖然形體上有所變化,但行為卻十分正直。所謂『隕身不隕行",這也是戒律所允許的」 。「那你先去打探一下情況」 。「是」 。於是弟弟先進入裸人國城門。過了十來天,弟弟派人來告訴哥哥,一定得按當地的風俗習慣,才能辦得成事。哥哥聽後非常生氣:「不做人,要照畜生的樣子行事,君子恥之,我絕不能步弟弟的後塵!」裸人國的風俗每月初一、十五的晚上,大家用麻油擦頭,用白土在身上畫種種圖案、戴上各種裝飾品,敲擊石頭,男男女女拉著手唱歌跳舞。弟弟也學著他們的樣子歡舞其間。裸人國的人們無論是國王還是普通百姓都十分喜歡他,相互關係非常融洽。國王把他帶去的貨物全部買下並付給了十倍的價錢。不久哥哥也坐車拉貨前來,他滿口仁義道德,指責裸人國的風俗,違背民心,引起國王及人民的憤怒,將他抓來狠狠地揍了一頓,全部財物都被搶走。虧得弟弟說情才保住小命,弟兄二人準備動身回國之時,裸人國的人都熱情地跑來為弟弟送行,對哥哥卻罵不絕口,哥哥氣壞了卻也無可奈何。此中的弟弟可謂是識時務之智者。

敬摘自索達吉堪布《格言寶藏論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不一樣的智慧 的精彩文章:

TAG:不一樣的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