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長期護理險擴圍,穩定預期吸引大量社會資本湧入

長期護理險擴圍,穩定預期吸引大量社會資本湧入

在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5項社會保險之外,長期護理保險正在更多城市推開,覆蓋更多的失能老人。

6月27日在上海科技大學舉行的「2018應對人口老齡化:制度與公共政策創新」國際學術研討會上,多位參會者提供了來自試點地區的數據,結果顯示,長期護理險對於失能老人的照護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而且實現了醫保開支的下降。

有利於失能老人照護支出減少

2016年,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開展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同年6月,人社部明確上海、青島等15個城市作為全國首批開展長期護理保險的試點。

2017年1月1日起,上海在徐匯、普陀、金山三個區先行開展了長期護理保險試點。截至當年10月底,3個試點區共有2.5萬老人提出申請,1.4萬老人經評估後,享受到了居家和養老機構照護服務。2018年開始,這一試點推廣到全市,目標是為300萬人次提供護理服務。

《上海市長期護理保險試點辦法》明確,年滿60周歲的職工醫保或居民醫保參保人員,可自願申請老年照護統一需求評估,經評估後,評估等級為二至六級的失能老人,由定點護理服務機構為其提供相應的護理服務,並按規定結算護理費用。護理服務分為社區居家照護、養老機構照護以及住院醫療護理三類。

上海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定點醫藥監管處處長許宏說,社區居家照護方面,失能老人每個月可以獲得12~33小時的專業居家照護服務,個人自付費用為48~264元,長期護理險基金實際每月為其支付432-2376元。養老機構照護方面,長期護理險基金實際每月為失能老人支付510-765元。

而在青島,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研究員魯蓓介紹說,加上長期護理險的支出,青島的基本醫保支出略增2%,但是個人現金支出減少了超過1/3,總支出下降了8%。

2012年,青島在全國率先建立了長期醫療護理保險制度。2017年,青島又把重度失智老人納入長期護理保障範圍。截至目前,該市已有5萬多人享受到護理保障待遇,累計支出護理保險資金近15億元,護理服務機構發展至600多家。

中國人民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宋福興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到2017年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在15個試點城市和北京、河北等多個省市的非試點區域展開,覆蓋人群大約在4800萬,超過7.5萬人享受到了保障的待遇,賠付護理保險金大約5.7億元,基金的支付比例超過了70%。

而從養老產業發展的角度看,許宏說,基於穩定的預期,社會資本也願意成為提供長期護理服務的主要力量,上海有大量民資湧入老齡健康產業。

宋福興提供的數據顯示,長期護理險帶動了試點地區相關產業投資約70億元,直接拉動就業4萬多人次。

老齡化需求催生更大市場

長期護理險的推出,是為了應對逐漸深入的老齡化所帶來的失能老人的增加。

目前各方給出的失能老人比例不一。中國保險行業協會發布《2017中國長期護理調研報告》顯示,調查地區老年人重度失能率為7.2%。加上中度失能,總失能率為16.5%,略低於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2010年發布的《全國城鄉失能老年人狀況研究》報告中部分及完全失能率19%的水平。

2016年發布的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則顯示,老年人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數量較大,全國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大致4063萬人,占老年人口的18.3%。

在這些失能老人中,魯蓓援引全國老齡委的調查數據稱,全國13.8%的失能老人沒人照顧,其中城鎮比例為9%,農村則為21%。如果以每天一小時衡量是否得到充分照料,那麼有25%失能老人需要部分或者全部的公共服務。

「所以,今天有需要的是150萬不能自理缺人照顧的老人。到了2050年,如果失能率保持2015年的數字不變,有需要的將會是1350萬80歲以上不能自理的老人。」魯蓓說。

而在上海,推行長期護理險的需求就顯得更為迫切,因為上海市我國最早進入老齡化社會的城市,也是我國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大型城市之一,2017年上海的老齡化率(65歲以上常住人口佔全部常住人口比重)為14.3%。

而且,老齡化程度還在加深。值得注意的是,以新出生人口和新增老年人口數字來看,2015年上海新增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為3.96萬人,新出生人口為17.2萬人,但是2017年,這一數字已經逆轉,新增的65歲以上老年人口為26.99萬人,新出生人口為19.2萬人。

此外,隨著長期在滬工作的外來常住人口長期定居,以及外來老人來滬為新上海戶籍人口子女照料孩子等因素影響,近年來上海外來老年人口規模也開始擴大。

2017年,上海65歲及以上外來老年人口總量達到30.72萬人,比上年增加7.97萬人,增長35%。

同時,上海80歲及以上高領老人群體持續擴大,高齡化程度越來越大。2017年上海80歲及以上老年常住人口總量達到82.77萬人,達到30.72萬人,比上年增加1.29萬人,占上海全市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為15.4%。

華東師範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鍾仁耀說,根據第四次中國呈現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結果顯示,2015年末上海失能老年人佔60周歲及以上老人的比例高達14.6%,約達63.65萬人。其中,完全失能老人比例佔到4.8%,約23.18萬人。

目前,15個試點地區針對長期護理險的參保範圍、籌資模式、籌資標準都略有差異,也形成了不同的試點模式。

比如,青島的長期護理險制度試點的特點是醫養結合,將傳統的失能人員在醫院的醫療需求,轉移到了社區和居家,實現這部分人群的分級診療制度的建立和醫療資源的優化。同時,將集中在公立醫院的醫療支出延伸到了民營醫療機構和一級二級醫院,確保醫療基金的合理高效利用。

「這大大降低了住院費用和醫院病房的醫療資源消耗,是分級診療的一個重要推動;實現了在醫保基金基本不變的前提下,讓失能人群有了更便捷和全面的照顧,也降低了個人平均的醫療費用支出。」魯蓓也建議,現階段要提倡青島的醫養結合模式,把長期照護險與醫療保險結合。

「長期護理的旺盛需求還有10~15年,目前急需關注農村地區失能老人的長期照護。」魯蓓說。(實習記者唐燕飛對本文亦有貢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樸實而詩意,合拍片《再別天堂》獲金爵獎最佳電影
虎牙直播一季度營收超8億,「扭虧為盈」凈利潤超3千萬

TAG:第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