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愛惜名聲與敗壞名聲

愛惜名聲與敗壞名聲

敦詩書、尚氣節、慎取與、謹威儀,此惜名也。

(弘一法師)

敦詩書,詩書指《詩經》和《書經》,引申泛指儒家典籍、四書五經。敦詩書就是學習落實聖賢教育,培養恭謹厚道的人格。夫子說,不學《詩經》,就不懂得講話的藝術;不學禮,就不知道立身處世的方法。聖賢教育以倫理道德為基礎,是做人的教育,是家庭、社會和諧的根本。尚氣節,崇尚重視志氣節操。志節是做人的鋼骨原則,明確堅定才能在境界中把握自己,拒絕誘惑,做到「慎取與」。取與是對財物的收受和給予,都要慎重考慮,是不是符合道義。見得思義才能做到廉潔有守,不至於迷失自己而身敗名裂,後悔也就晚了。謹威儀,威儀就是儀容舉止,要端莊穩重,待人接物恭謹得體,不可以輕浮粗魯,有失大體。能做到這四條,德行也就有了基礎,自然得到社會大眾的尊重讚揚,實至名歸,才算是一個懂得愛惜名聲的正人君子。

競標榜、邀權貴、務矯激、習模稜,此市名也。

(弘一法師)

上面一句從正面講了怎樣才是愛惜名聲,是應該努力做到的;這一句則從反面告訴我們,應該避免和注意那些作法,以免喪失美名與善德。競標榜,競相自我誇耀宣揚。自我標榜會增長人的傲慢,導致人追求浮華虛榮;競,則惟恐落在人後,更會增長好勝好鬥的惡習,是對立、衝突、鬥爭的根源。邀權貴,邀是謀求、逢迎的意思,迎合諂媚權貴,目的是求取名聲地位。務矯激,矯激是奇異偏激,違逆常情的意思。行事專取怪異,言論偏激,標新立異,驚世駭俗,盡量表現自己與眾不同,而不顧人情事理,目的也不外乎迷惑人心,博取名聲。習模稜,慣於模稜兩可,態度模糊。這種就是孔子所譴責的「鄉愿」,俗話說「老好人」,是非善惡沒有準則,搖擺不定,希望得到忠厚長者的名聲,而不考慮對社會道德觀念的誤導。以上四種表現形式雖然不同,目的則都是求取名聲,沽名釣譽,而沒有真實的德行學問。

惜名與市名,目標不同,行為表現不同,其形像氣質就自然有了差異,古人總結說:

惜名者,靜而休;市名者,躁而拙。

愛惜名聲的人,與人無求,於世無爭,寧靜安詳而無往不利,清凈自在。沽名釣譽的人,忙於營求名利,患得患失,浮躁不安,卻拙於應付。名利都是過去生修的福報,那裡是打妄想、用機巧能夠得到的呢?只會適得其反,像下面所說的,辱身喪名,莫不由此!求名適所以壞名。名豈可以市哉?

毀辱身家,敗壞名聲,沒有不是因為求取虛名、背離道義而來的,求取名聲正是在敗壞名聲,已經喪失了人格。名望又那裡是強求得來的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楞嚴經 第二卷 第二十二講
最上乘的書法從佛法之中得來

TAG:傳承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