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智能音箱有「後門」?用戶隱私數據背後隱藏的商業價值

智能音箱有「後門」?用戶隱私數據背後隱藏的商業價值

獵雲註:隨著數百萬智能音箱走進普通用戶的日常生活,智能音箱產品能夠觸及到的人群範圍越來越大,如果智能音箱廠商都能夠控制自家產品,或者音箱很容易被技術黑客攻破,用戶的隱私安全將被暴露在眾多灰產或黑產人士的注視之下。文章來源:鳳凰網科技,記者:孫洪。

比起喚醒沒反應,智能音箱自己「說話」、「唱歌」可能會讓用戶更加恐懼。

近來,數碼極客易先生就被自己家的智能音箱產品小豹AI音箱嚇到了。「6月1日早上七點多,我還在睡覺的時候,小豹突然自己說話,然後大聲的播放音樂,把我嚇醒了。」易先生告訴鳳凰網科技。

事後,易先生聯繫到小豹AI音箱的客服人員,對方回應稱是六一兒童節的祝福推送。「61兒童節,想給大寶寶和小寶寶推送下內容。」易先生並不是個例,據易先生介紹,他的朋友圈裡也有兩個用戶遇到了類似的情況,而在京東商城的小豹AI音箱問答頁面,也有一些關於小豹自主推送的問題討論。

小豹的初衷是給用戶送去節日祝福,可以說沒有惡意,但用戶接收到的卻未必如此。包括易先生在內的多名智能音箱用戶都開始擔心,到底是誰在控制自己的音箱?廠商是否給自己留了「後門」?用戶的隱私是否受到威脅?廠商的許可權邊界在哪?

然而,更嚴重的問題是,隨著數百萬智能音箱走進普通用戶的日常生活,智能音箱產品能夠觸及到的人群範圍越來越大,如果智能音箱廠商都能夠控制自家產品,或者音箱很容易被技術黑客攻破,用戶的隱私安全將被暴露在眾多灰產或黑產人士的注視之下。如此,一個問題有必要被拿到檯面上討論,究竟是誰在控制用戶的智能音箱?用戶數據是否在「裸奔」?這背後蘊藏著怎樣的商業邏輯?


Bug還是「後門」?

作為一位喜好智能設備的極客,易先生很喜歡嘗試很多前沿產品,他告訴鳳凰網科技,家裡有很多智能設備,包括智能燈、智能音箱等產品。智能音箱火爆之後,易先生嘗試過幾款不同品牌的產品,包括小豹和小米小愛。最終因為小豹的設計和技術更接近他的預期,易先生將小豹設置為家裡常用的智能音箱。

此前,易先生與小豹的相處較為和諧,可以通過小豹控制家裡的其他智能設備,給他的生活帶來一些便利。雖然偶爾小豹也會「自言自語」,但易先生都以為是自己誤喚醒造成的,直到6月1日清晨,易先生著實被自家的小豹嚇到,也讓智能音箱可以控制家裡的其他設備感到恐懼。

「這一次真的不是誤喚醒,當時我還在睡覺。」易先生告訴鳳凰網科技,朋友圈裡有兩個朋友說他們的小豹有時也會自言自語,他們不敢用音箱去控制機器人和雲攝像頭,感覺挺不安全的。

在易先生與客服溝通後,易先生表達了自己對廠商控制自家音箱產品的顧慮,客服人員稱會將易先生的顧慮和建議反饋給小豹技術人員。事後,易先生詢問小豹方面具體的整改方式,尚未得到回復。

從小豹客服人員的回復中可以得知,廠商在未獲得用戶允許的情況下自主向用戶做了內容推送,可以理解為廠商有控制智能音箱產品的能力。另外,小豹音箱的設定是自動升級,也就是說不需要用戶同意音箱就能實現升級更新。「廠商可以隨便控制我家的智能音箱,想想太可怕。」易先生表示,如果廠商都有這樣的控制能力,它還可以通過音箱控制家裡的智能家居產品,燈、風扇,甚至是門鎖。

帶著用戶的顧慮,鳳凰網科技聯繫到小豹內部工作人員,針對智能音箱自動推送、自言自語,以及廠商是否給自己留了控制介面等問題進行詢問。小豹內部工作人員對鳳凰網科技表示:「小豹說話應該是誤喚醒,我們是沒有留控制介面的,我們唯一做的是遠程系統的升級,6月中期我們升級了新版本,大面積解決誤喚醒情況。」

小豹方面認為是存在誤喚醒的技術性問題,而不是給自家音箱產品預留「後門」。至於易先生等用戶遇到的推送問題,是否是產品運營方面的推廣,小豹工作人員尚未給出確認答覆。小豹方面進一步強調,對於升級後仍然存在誤喚醒的情況,用戶可以與客服人員聯繫,願意為用戶更換新的產品。

另一位智能音箱行業資深人士告訴鳳凰網科技,智能音箱多數情況下的自動啟動都是誤喚醒造成的,但廠商也有主動推送許可權,只不過現階段不會輕易開通,會影響用戶體驗和安全。「智能音箱推送和手機APP推送原理類似,但會更危險,畢竟智能音箱可能連接用戶家裡很多智能產品,也不排除部分廠商追求廣告收益主動推送。」

可以說,智能音箱的Bug和「後門」同時存在,而每一次情況出現是由於廠商主動選擇還是真的技術性問題導致的,就需要根據不同情況去深入地研究。


用戶數據背後的價值

事實上,這並不是智能音箱第一次觸及到用戶的隱私權和控制權問題。

2018年第一季度以來,在全球銷量最高的亞馬遜Echo智能音箱就先後出現不受控制、發出詭異笑聲、錄製用戶對話發送給聯繫人等一系列影響用戶體驗和涉及隱私安全的事件。亞馬遜的回應也是智能音箱被誤喚醒,他們通過升級軟體修復了這一問題。但需要注意的是,無論是誤喚醒還是主動收集,用戶的隱私安全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威脅。

從正常的原理來看,智能音箱產品都是通過不停監聽喚醒次來工作的,當默認設定的喚醒次被觸發,音箱產品就會自動記錄用戶的聲音,並將收集到的聲音傳回到處理器進行分析,繼而完成指令的執行。簡單來講,只要用戶沒有選擇禁麥,智能音箱就可能一直在「聽」用戶說話,甚至收集用戶的數據信息。

如果說智能音箱的用戶隱私正在「裸奔」,可能稍顯誇張,但至少在非用戶主動喚醒的情況下音箱自主啟動時,處理器是能夠接收到用戶聲音信息的,而這些信息就是用戶數據。

至於廠商為什麼會收集用戶數據,某種程度上是取決於數據背後的價值。上述智能音箱行業資深人士毫不諱言,用戶數據非常值錢,「淘寶的用戶數據基本可以左右一個人,他的行為數據和喜好數據對平台來說都有巨大價值。」在智能音箱領域也是同樣,用戶數據背後蘊藏著巨大的商業價值。

一方面,從正常的用戶數據作用來講,智能音箱的用戶數據和反饋可以給廠商提供升級和研發的意見和方向,以此來提升自家產品的使用體驗。此前,小米小愛音箱團隊告訴鳳凰網科技,智能音箱產品都是越學習越聰明的。「用戶的交流過程會讓它(智能音箱)越來越聰明,更多優質的用戶數據會讓音箱自己學習理解以前聽不懂的問題。」

另一方面,用戶數據成為「大數據」就可能變成值錢的生意。如何值錢?尚算合理的是,智能音箱廠商憑藉巨量的用戶喜好數據,可以做常規的商業變現,比如接受廣告合作的推廣,這其實就會涉及用戶是否願意接到推送的體驗問題;貼近灰產的是,廠商可以通過大量的產品進行隱秘的商業行為,比如現今火熱的挖礦。

由於小豹還是一款區塊鏈音箱,這也讓易先生擔心自己是否成了給廠商挖礦的「礦工」。簡單來講,比特幣系統會在系統節點上生成一個隨機代碼,互聯網中所有的計算機都可以去尋找這一代碼,找到這個代碼就會產生一個區塊,隨即得到比特幣,這個過程可以看作是挖礦。此前,就有黑客在網站中植入挖礦腳本來利用普通用戶的設備進行挖礦的行為。因此,從理論上講廠商利用智能音箱挖礦也不無可能。

但隨著挖礦對算力要求的不斷加深,單純利用一個計算力有限的設備來挖礦並不現實。喜馬拉雅FM副總裁李海波對鳳凰網科技表示:「挖礦是可能存在的,但目前用戶不必擔心,技術還很不成熟。」他進一步強調,智能音箱廠商一直監聽收集用戶數據的可能性也不大,因為目前的後台數據處理能力有限。

上述小豹內部工作人員也認為,現階段的智能音箱還不會觸及到挖礦這類行為。「目前智能音箱產品當中的晶元等技術能力很低,除非是專門為挖礦設計的產品,否則是不能支持挖礦所需的計算能力和功耗水平的。」

雖然說互聯網時代,用戶隱私泄露並不是稀罕事,但用戶通常不會為了某些便利主動或自願暴露自己的隱私數據。但用戶數據背後的價值,對於很多企業來說無疑是有很強吸引力的。企業會否因為利益私自獲取用戶隱私數據,也是互聯網領域一直存在爭議的話題。

如今,由於價格不高、使用簡單、操作便捷等特性,智能音箱在國內市場的需求逐漸升高,這就表示越來越多消費者都可能成為智能音箱的用戶。然而,很多智能音箱產品都可能存在自動收集用戶聲音等數據的行為,此時的智能音箱對用戶而言,究竟是便利生活的介質還是泄露隱私的工具,更大程度上取決於廠商的自覺和品格。如此一來,智能音箱廠商在將產品送達用戶的同時,責任無疑會更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獵雲網 的精彩文章:

特朗普應該重讀歷史也重讀馬雲

TAG:獵雲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