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恆大投資FF背後:許家印的算盤和賈躍亭的最後一搏

恆大投資FF背後:許家印的算盤和賈躍亭的最後一搏

獵雲註:6月25日,恆大健康公告稱,恆大集團以67.46億港元收購香港時穎公司100%股份,間接獲得SmartKing公司45%的股權,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這意味著,恆大將用130億人民幣投資賈躍亭手中的重要資產FF汽車。深陷樂視泥潭的融創董事長孫宏斌尚未上岸,恆大主席許家印又要為賈躍亭的汽車夢「買單」?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張曉玲、白楊。

誰主FF?

6月25日,恆大健康公告稱,恆大集團以67.46億港元收購香港時穎公司100%股份,間接獲得Smart King公司45%的股權,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這意味著,恆大將用130億人民幣投資賈躍亭手中的重要資產FF汽車,當然,其中有一個關鍵的對賭條件,FF必須在明年一季度實現量產,這對FF來說並不容易。

對於明年一季度能否實現量產的問題,恆大方面則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坐落於美國洛杉磯的漢福德工廠計劃於2018年年底完成量產準備,現已正式獲得漢福德市工程許可開工建設並將全面開展生產線設備調試工作。

深陷樂視泥潭的融創董事長孫宏斌尚未上岸,恆大主席許家印又要為賈躍亭的汽車夢「買單」。

地產公司轉型的急迫,讓融創和恆大這兩家房企先後投資賈躍亭和他背後的產業。進軍互聯網、新能源汽車、高科技、現代農業等領域,儼然已是大型房企的標配。

對恆大和許家印而言,投資FF並非因為賈躍亭本人,而是FF附著的產品、技術、團隊,可以為恆大植入科技因子。

如何使得投資不踩雷?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恆大不僅派駐了集團副主席、總裁夏海鈞擔任恆大與賈躍亭的合資公司SmartKing的董事長,還與賈躍亭團隊簽署了對賭協議,以確保對合資公司的控制。

賈躍亭方面則有孤注一擲的意味。根據恆大健康公告,時穎公司持有SmartKing的45%股份,每股股份配有1票投票權;在正常經營情況下,賈躍亭持有的33%股份,每股股份則配有10票投票權。

但若賈躍亭等人無法在2019年第一季度兌現首批電動車量產交付的承諾,即視為對恆大健康的違約情形。屆時,賈躍亭將失去上述投票權。


許家印的科技夢

值得注意的是,恆大並非第一個投資FaradayFuture(以下簡稱「FF」)的機構。此次恆大收購的時穎有限公司先於恆大在去年11月份便已進入,而恆大半年多後收購時穎,溢價6000萬美元。

時穎與賈躍亭團隊簽署協議,雙方成立合資公司SmartKing,全資擁有FF。時穎承諾出資20億美元,佔SmartKing45%股權,目前已付8億美元,後續將由恆大繼續支付12億美元。

按此價格,恆大給予FF的估值約為45億美元。恆大方面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該估值是基於合資公司全部攤薄股本的45%之價值,在釐定合資公司股本45%的價值時,公司已考慮到FF集團由合資公司全資擁有,並且於釐定FaradayFuture集團估值時已參考過其他新能源汽車公司的估值。

由此計算,恆大此次獲得FF45%股權,花費約130億人民幣。前有孫宏斌150億投資樂視巨虧,許家印的這筆巨額支出,是否會面臨同樣的命運?

恆大方面稱,公司這筆投資並非投給賈躍亭本人,而是其背後的技術和團隊。也是恆大進入新能源汽車、高科技產業領域的一次關鍵布局。

在3月26日的恆大業績會上,許家印首次提出積極探索高科技產業,逐步形成以民生地產為基礎,文化旅遊、健康養生為兩翼,高科技為龍頭的產業格局。

4月初,恆大與中科院達成戰略合作,標誌著恆大正式進軍高科技產業。恆大計劃在未來十年,投資1000億,重點進入生命科學、航空航天、新能源、現代科技農業等領域。

根據恆大健康公告,FF創立於2014年5月,由SmartKing公司全資擁有,是一家全球化互聯網智能出行生態企業,旨在為用戶提供新能源、智慧、互聯及共享的產品與服務。

FF在美國建立核心研發團隊,其首款高端車型FF91設計0-96公里加速時間為2.39秒,最高續航里程700公里,搭載多個前沿技術。

恆大方面表示,收購美國尖端技術須經過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的審批,恆大此次成功收購美國FF,意味著中國企業將掌握全球先進的新能源汽車技術。

此外,FF已在中國北京、上海等地設立研發中心,在廣州等地籌建大型綜合性研發及生產基地,通過本次收購,恆大可引進全球領先的新能源汽車技術,有機會在高速成長的新能源汽車行業獲得強大競爭力,佔領市場份額,實現業務多元化。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恆大進軍新能源汽車還可以與地產主業協同,通過新能源汽車產業園來反哺房地產業務的發展,通過產業園來拿地較為容易,並且價格不高。


孤注一擲的賈躍亭

在恆大入主FF之後,賈躍亭仍舊是外界最為關心的焦點。

根據恆大發布的公告,SmartKing公司採取的是同股不同權的AB股架構,其中,以賈躍亭為代表的FF原股東持有的每股股票具有10票投票權,這也意味著,即便在恆大成為FF的最大股東後,賈躍亭仍然擁有絕對的投票權。

但是,向來喜歡押注的賈躍亭,這次也將其對FF的控制權押了出去。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賈躍亭與恆大簽署了一份關於FF實際控制權的約束協議。

根據協議,如果FF無法在2019年第一季度兌現實現首批電動車的量產,即會被認為是FF原股東無法履行職責,其投票權也將迴轉到恆大手中。

由此看來,引入恆大成為戰略投資者,更像是賈躍亭的孤注一擲。但記者採訪了多位汽車領域的業內人士,他們均表示不看好FF的量產目標。

其中一位新創車企的創始人直言:「FF什麼都沒有,2018年底量產不可能,明年底都不可能。」

另外一位業內人士則向記者表示,業內對於量產的定義,通常是指能夠大批量、規模化、保質量的生產,要是按照FF之前的產品規劃,8億美元完全不夠。「國內有的新創車企一年光研發投入就達50億元,FF除非繼續拿到錢,不然想實現量產很難。」

對於明年一季度能否實現量產的問題,恆大方面則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坐落於美國洛杉磯的漢福德工廠計劃於2018年年底完成量產準備,現已正式獲得漢福德市工程許可開工建設並將全面開展生產線設備調試工作。

「我們有信心,在公司和FF團隊的共同努力下,能按照原定計劃推進電動汽車的量產工作」。恆大有關人士稱。

儘管外界對FF可能並不看好,但有了恆大接盤,對於FF和賈躍亭而言,也算是有了喘息的機會。

一位汽車領域長期觀察人士認為,賈躍亭要想「翻身」,還面臨兩個難題,能否按照計劃實現電動車量產是一方面,更為重要的是如何解決國內的信任破產問題。

今年6月,賈躍亭及其姐姐已經被列入了限制乘坐火車和飛機的名單。作為「失信人」,賈躍亭短期內幾乎不可能回國,他曾說過,不回國是為了做好FF,因為一旦回國之後就沒法再去美國。

可現在,FF的目標市場已經轉向國內。一位FF相關負責人向媒體表示,FF未來將實行中美雙主場,美國方面主要生產FF91,而廣州南沙基地則生產FF的後續車型。

FF在聲明中表示,完成首輪融資後,FF將開啟新征程。但是,有著一位暫時不敢回國的CEO,FF的發展能走多遠還有待商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獵雲網 的精彩文章:

Runvi推出AI鞋墊,這個專屬語音跑步教練和你一起汗流浹背
AliOS加入中國汽車質量技術聯盟 將參與智能網聯汽車標準制定

TAG:獵雲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