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M就是兇手》:大寫在法律和道德界限里的黑影M

《M就是兇手》:大寫在法律和道德界限里的黑影M

關於《M就是兇手》,最初看到這個名字的時候,配上海報上觸目驚心的紅色「M」,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血肉橫飛的畫面。但是事實上,這部來自1931年的作品沒有血腥勝似血腥,它作為黑色電影的鼻祖,是一部非常優秀的表現主義電影,更是第一部講述連環變態殺手的電影,在歷史上有著不可取代的位置。

意外性:7.5

《M就是兇手》是弗里茨·朗的第一部有聲片。雖說是懸疑片,在意外度方面,卻在一開始就幾乎指明了結果。它的著力點更置於黑白道對於兇手的抓捕行動。面對一個引起公憤的兒童變態殺手,警察和黑道出於不同目的開啟了追查,警方用盡公共資源,卻還是讓黑道先查到了兇手。

嚴謹度:8.0

除了捉拿兇手的場景,電影中還有一段經典劇情就是是著名的「平行會議」。雖然目的不同,但警方和黑幫卻各自針對案件開會討論。

導演運用蒙太奇手法和相似的布景,突出了兩場不同會議的平行性質,增加了劇情的連貫性和嚴謹度。在極端邪惡的犯罪面前,兇手是反人性的,而通常意義上的黑白對立也已消解。

細節感:9.0

在細節感方面,本片雖然是一部老作品,但卻毫不遜色。影片一開始那些孩子們圍在一起玩的遊戲,他們唱著那首恐怖的歌:「他帶著刀,把你切成碎片,然後你出局。」歌聲在小區里飄蕩,畫面里死寂的樓梯、斷了線的氣球等,預示了女孩再也回不來的結局。

相信給很多人造成心理陰影的,正是貫穿全片的口哨——格里格的作品《培爾·金特》,這是格里格為易卜生的同名詩劇寫的配樂,講了一個病態地沉溺於幻想的角色,最終成為犧牲品。這首曲子用在這裡,似乎昭示著兇手的特點和結局。

與此同時,在兒童遇害時畫面中出現的那個黑影,從此也成為了恐怖驚悚片常用的經典元素,這個細節卻讓許多觀眾難以忘懷。

社會性:8.0

兇手的名字其實與M無關,電影標題之所以說「M就是兇手」,是證人急中生智怕兇手逃走,乘其不備塗在兇手衣服背後的記號。

兇手落網後,卻以「精神病」而受法律保護,他將接受治療而不是處決,此時的M就從「Murderer(兇手)」變為了「Moral(道德)」,意在指明在那個時代的德國,法律只在為我出頭時才受尊敬,才體現公平和公正,法律竟成了兇手的保護傘。

在那一剎那鏡頭掃去,無論是黑社會人員還是受害者家屬,亦或者是一般民眾,界限已經模糊不清。

理解度:8.5

本片情節緊湊,劇情也不難理解,最後緝拿兇手的過程短促有力,扣人心弦。除了懸疑,《M就是兇手》還充滿幽默和諷刺,如抓住犯人的竟然是黑社會,認出犯人的居然是一個盲人老人。兇手居然主動叫囂著要接收法律的審判而不是私人法庭……各種對比都展現出作品與眾不同的精彩。

傳播力:9.0

《M就是兇手》的名氣太響,作為一部優秀的表現主義大作,演員賦予人物誇張的戲劇性表情,令觀眾頗為難忘。它是黑色電影的鼻祖,更是歷史上第一部講述連環變態殺手的電影,《M就是兇手》創立的電影風格是現代電影藝術的常用手法,在那個時代堪稱前衛,在現在又是經典。

目前我們能夠看到的《M就是兇手》是已經遺失了7分鐘的版本,至於這消失在歷史裡的7分鐘是否會對理解產生影響,我們不得而知。但是,《M就是兇手》無疑是一部偉大的作品.

來源:推理PLU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推理人生 的精彩文章:

埃勒里?奎因:美國偵探小說的巨人(下)
國產推理哪家強?

TAG:推理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