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蛟龍」號2020年將首次環球科考

「蛟龍」號2020年將首次環球科考

目前正在深海基地大修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將於2020年執行首次全球航行科考任務。目前我國正在開展全海深的載人深潛技術研究,萬米級載人潛水器將於2021年下水。

「蛟龍」號此次環球航行是一次大的國際合作項目。計劃跟十幾個國家進行合作,主要是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並且,還將邀請一些長期合作國家的科學家一起下潛,進行科學考察。

對於此次環球航行的路線,有兩個方案,目前還沒敲定。一種方案是從青島出發,向東穿過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橫穿太平洋,然後經過大西洋和印度洋,從南海回來。另一種方案從青島出發,往南走南海,然後穿過印度洋、大西洋,最後從太平洋回來。顯然,這兩個方案,南海都是必經之地。

保持下潛紀錄增加海底話語權「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是一艘由中國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製的載人潛水器,2012年6月,它在馬里亞納海溝成功創下7062米同類型載人潛水器最大潛深紀錄。

7000米是什麼概念呢?

雖然世界上海洋最深處超過萬米,但是平均深度不到4000米,「蛟龍」號的下潛深度可以覆蓋全球99.8%的海域。

「蛟龍」號發現了很多深海生物,有的是全新物種。比如利用化學能的細菌,此外還發現了一些地質現象,比如馬里亞納海溝的海底麻坑。

「蛟龍」號此前重點在七大海域執行了科考任務,在我國南海冷泉區和海山區、西太平洋深淵海溝區、東太平洋多金屬結核勘探區、西太平洋海山結殼勘探區、西南印度洋多金屬硫化物勘探區、西北印度洋熱液硫化物調查區,取得了一系列勘探成果。

「蛟龍」號是海洋科學領域的大國利器。蛟龍號的投入使用,改變了我們過去海洋勘查的方式,使我們國家的海洋調查研究在技術手段上發生了里程碑、革命性的變化。同時,也開創了新的研究學科,比如深淵科學研究。更重要的一點,它增加了我國在國際海底區域的話語權。

萬米級載人深潛將實現技術領跑

在國家深海基地,「蛟龍」號檢修車間中,有一艘1:1模型,供隊員訓練使用。潛水器觀察窗的玻璃有十幾厘米厚,這個玻璃能承受8000米深的水壓。這個玻璃的裝配不能有絲毫劃痕,否則會被強大的水壓擠碎。「蛟龍」號不但有很多科學發現,隨著深潛技術的發展,也帶動了相關技術的進步。

深水的浮力材料就是一個產業,在「蛟龍」號研發之前,我們國家不能生產,現在我們已經有能力生產浮力材料,並逐步實現產業化。當然,還有一些材料依然靠進口,比如纜線、導航設備等,國內也有替代產品,但是成熟度和穩定性還不能完全替代進口。還有一點,蛟龍號項目本身帶動了4500米載人潛水器和萬米載人潛水器的研發。在4500米潛水器上,八九成材料都是國產化,包括浮力材料、配套設備等。

我們正在研發的萬米級載人潛水器,預計在2021年完成技術攻關,潛水器系統下水海試。萬米潛水攻克之後,我們就到了領跑階段,在大深度載人深潛某些關鍵技術領域可以超過歐美國家。

(摘自《新京報》)

(摘自新京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寧夏資訊一點通 的精彩文章:

TAG:寧夏資訊一點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