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何以制海?印度的大洋海軍迷思

何以制海?印度的大洋海軍迷思

印度海軍軍旗

印度海軍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海軍之一,至2017年印度海軍擁有295艘正在服役的各型軍艦,主力戰艦包括「維克拉瑪蒂亞」號(R-33,也稱「超日王」號)航母1艘、船塢登陸艦1艘、導彈驅逐艦11艘、導彈護衛艦14艘、輕型護衛艦25艘、坦克登陸艦9艘、俄制「阿庫拉」級攻擊型核潛1艘和常規柴電動力潛艇14艘等。印度海軍總兵力55,000人,其中有5000名海軍航空兵及2000名海軍陸戰隊。

印度地圖

印度有長達7516公里的海岸線,其中大多數位於次大陸南部半島,深入印度洋1600公里;其西南部瀕臨阿拉伯海,東部和東南部面向孟加拉灣。在21世紀,印度洋是全球的一個戰略中心。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及區域內的海軍軍力優勢,使新德里經略印度洋具備了相當高的地緣便利,從尼赫魯時代起,即非常重視海洋並強調印度要控制印度洋。印度海洋戰略家潘尼迦說:「認真研究印度歷史上的各種力量,就可以毫不懷疑地認識到:誰控制了印度洋,誰就控制了印度。從海上能夠控制其海岸線的權威,用武不多即可確保對印度的統治。」印度前外交官希克里說:「印度要想成為一個大國,它的戰略影響能夠擴展的唯一方向是海洋,其它方向都會受到很大牽制。」新德里把獲取印度洋主導權作為印度海洋戰略的總體目標,為此,印度海軍提出了「向東將其活動範圍擴大伸展到南中國海和西太平洋邊緣,向西穿過紅海及蘇伊士運河直抵地中海,向南將兵力投放至印度洋最南端,甚至繞過好望角遠達大西洋」的戰略構想。在海軍建設上,印度計劃至少發展3個航母戰鬥群,打造以戰略核潛艇為核心的海基核威懾力量,加快從擔負近海防禦和區域威懾任務的「淺藍」海軍到實施遠洋威懾的「藍水」海軍的轉型。

印度海軍的「海鷂」艦載機

2017年10月,印度海軍宣布,海軍參謀長蘭巴上將已批准兵力部署實現「從定期養護到全面行動」的逐步轉變,將在印度洋地區的重要交通航道與咽喉要道沿線長期部署軍艦、偵察機,向從波斯灣直至馬六甲海峽和非洲海岸一線增派12-15艘驅逐艦、導彈護衛艦及輕型護衛艦,用於執行各種行動。印度海軍還將投入美製P-8I「波塞冬」遠程海上反潛偵察機、「海上衛士」無人機等先進裝備,並得到2013年8月發射的「魯克米尼」(GSAT-7)多頻帶衛星的情報支持。

印度洋海區圖

不過,儘管印度的大洋海軍夢想雄心勃勃,卻一直面臨著很多難以克服的現實難題和自身局限。一家澳大利亞媒體評論稱,如果印度能夠克服自己對地位象徵的渴望,那麼它有一些很划算的替代辦法來提升自己在印度洋的能力。澳洲的洛伊解讀者網站舉了印度海外領地安達曼-尼科巴群島的例子。差不多在幾十年前,秉承大英帝國海權思想的印度戰略家們便認識到了這些散落於孟加拉灣和安達曼海之間的島嶼的軍事價值,它們能充當封住連接太平洋與印度洋的馬六甲海峽出口這一全球海上咽喉要道的所謂「瓶塞」或「閘門」。「儘管幾十年來發表了大量豪言壯語,但印度在安達曼-尼科巴群島的能力仍然很薄弱。這些島嶼現在成了有用的海上監控站點,但並不能支持持續的空中或海上行動。印度海軍和空軍的重要資產目前都位於印度本土。

印度海軍編隊

印度的造船實力難以支撐海軍雄心

無論是過去的海上強權大英帝國抑或現在的美國,能建成一支將武力投射到全球的大洋海軍,都得一些必要條件,首先是持有一大批技藝高超、訓練精良的水手;再就是形成了無可匹敵的造船工業實力和極高的科技與安全管理水準。而這些,印度目前似乎還不具備。

「辛杜拉克沙克」號潛艇

與愛摔飛機的空軍兄弟一般,印度海軍也保有一系列不良的安全記錄。2013年,印度海軍的俄制「基洛」級潛艇「辛杜拉克沙克」號(S-63)發生爆炸沉入孟買港,事故造成18名水兵喪生。

「貝特瓦」號在孟買海軍造船廠發生翻船事故

2016年12月5日,排水量3850噸的「布拉馬普特拉」級護衛艦「貝特瓦」號(F-39)在駛出孟買海軍修船廠干船塢時發生翻船事故,先是部分船體沉入水中,然後全部被淹沒。該艦於2004年7月7日入役,印度海軍事後只得尋求美國一家從事救援業務的承包商打撈並扶正「貝特瓦」號護衛艦。

「加爾各答」號驅逐艦

2017年,印度海軍「加爾各答」級驅逐艦「加爾各答」號(D-63)艦上一名軍官,因意外吸入破裂的閥門釋放的一氧化碳而死亡。「加爾各答」級滿載排水量7400噸,是印度海軍最先進的導彈驅逐艦,在役僅3艘,首艦「加爾各答」號2014年8月16日入役。

2018年4月底,印度建造中的首艘17-A型「什瓦利克」級護衛艦發生災難性事故,當時該艦停泊在干船塢里,一台重達250噸的高大起重機因強風來襲在艦上發生倒塌。

「布拉莫斯」巡航導彈

17型「什瓦利克」級護衛艦滿載排水量6200噸,裝備了印度與俄羅斯聯合研製的「布拉莫斯」反艦巡航導彈,該型導彈名稱來自印度的布拉馬普特拉河和俄國的莫斯科河的名字組合。「布拉莫斯」射程約290公里,因裝有衝壓式噴氣發動機而速度達到驚人的2.8馬赫,在超低空飛行時能保持超音速,這使它極難被發現和攔截;在撞擊目標前不久,「布拉莫斯」還會做出蛇形機動展開規避,從而難以在近距離內被擊落。更致命的是,「布拉莫斯」重量2倍於大名鼎鼎的美製「戰斧」、速度4倍於「戰斧」,這使得導彈在撞擊目標時的動能大大增加,彈頭雖小,但撞擊後果是毀滅性的。美國《國家利益》雜誌分析稱,「一艘美國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無法一次應對超過12枚「布拉莫斯」導彈,而超過64枚「布拉莫斯」導彈就能對整個航母戰鬥群進行飽和打擊。」 17型「什瓦利克」級護衛艦有3艘艦在2010年-2012年期間加入現役,首艦「什瓦利克」號(F-47)於2010年4月29日入列。

「什瓦利克」號護衛艦

相比17型「什瓦利克」級護衛艦,17-A型在很多方面很像且規模更大,也裝備了「布拉莫斯」巡航導彈。同時,新艦在設計上對「什瓦利克」級護衛艦的外形加以改進,裝有以色列制「巴拉克」防空導彈的垂直發射單元。17型「什瓦利克」級護衛艦搭載官兵257人,17-A型還嘗試通過加裝自動化系統來減少約40%的水兵數量。

17-A型護衛艦的吊裝起重機倒塌事故發生後,印度海軍指責媒體誇大受損情況,稱其時正在修建的該艦並未受損,《印度時報》援引一位軍方官員的話說:「有人可能藉機玷污我們的形象。」但據現場圖片顯示,這起事故除造成起重機嚴重損毀,還波及附近相關建築受到程度不確定的損毀,而「起重機和模塊生產設施受損比涉事護衛艦受損還要糟糕。加登里奇造船工程公司位於加爾各答的船塢還計劃建造兩艘17-A型護衛艦,這兩艘護衛艦原打算分別於2024年和2025年列裝部隊。

印度洋上的印度海軍艦艇

印度打算通過模塊化方式開建多艘17-A型軍艦,即在干船塢的一個鄰近的模塊生產設施里建造預製零部件。但據印度商務路線網報道,該模塊生產設施在事故中「嚴重受損,現已無法使用。」更換起重機的工作需要兩年半時間,加登里奇造船工程公司要麼推遲工期,要麼就得改用較小型的起重機,這會導致生產工作放緩。

印度打造強大海軍的雄心十分迫切,印度方面也很認真,印度計劃建造包括航母在內的新型艦船,以幫助該國向印度洋投放實力。」美國《國家利益》雜誌說,「但此類事故表明,打造並維持一支艦隊的一項最嚴峻的挑戰是,首先要建立起資本密集型的產業和基礎設施。上述事故表明,印度造船廠的安全標準很低。在印度本國造船廠的安全生產狀況得到改善前,該國打造強大海軍的雄心在進展方面將無法讓新德里如願。

「維克蘭特」號航母(R-11)

印度海軍的航母戰略大而不當?

印度海軍在1961年就配備了第一艘航母「維克蘭特」號(R-11),該航母滿載排水量19,500噸,原是二戰時英國皇家海軍的「威嚴」級航空母艦「赫丘利斯」號,1943年開工建造,後因二戰結束一度中斷工程,1957年被印度購得後重新開工並完成了「在艦首加上一個蒸汽彈射器和斜向甲板」的現代化改造。

「貿易風」反潛機

「維克蘭特」號參加過1965年和1971年的第二次及三次印巴戰爭。第三次印巴戰爭剛一打響,印度海軍立刻調動部署在安達曼-尼克巴群島南端的「維克蘭特」號組成特混艦隊,北上馳入孟加拉灣,對巴基斯坦東部以吉達港為主的海岸實行全面封鎖。期間「維克蘭特」號航母搭載的英制「海鷹」戰鬥轟炸機和法制「貿易風」反潛機等30多架艦載機,先後出動4000多架次,對巴國的海軍艦隻及用於海上運輸的商船發起攻擊。印巴分治後,巴基斯坦的東西兩部分國土之間被印度領土遙遙相隔,在陸地上沒有實體相接,巴國駐東巴守軍兵力又不足,從本土增援的唯一途徑就是經阿拉伯海南下遠道繞行到孟加拉灣。但是「維克蘭特」號航母戰鬥群完全切斷了東巴守軍與西巴本土的海上聯繫,在佔優勢兵力的印度陸軍全線圍攻下,據守東巴的巴軍彈盡糧絕而投降,最後印度成功地肢解了巴基斯坦,東巴獨立成為新的孟加拉國。「維克蘭特」號幫助印度海軍培養了幾代寶貴的航母官兵、艦載機飛行員,累積了較豐富的航母使用、維護與作戰經驗。服役36年後,「維克蘭特」號於1997年1月除役,成為今日孟買的一家海事博物館。

「維拉特」號航母

「維拉特」號(R-22,梵語意為「巨人」),是印度海軍的第二艘航母。原為英國皇家海軍的「半人馬」級「競技神」號(R-12)航母,該艦從1944年起開始建造,直到1953年6月才完工,1959年編入皇家海軍。「競技神」號在1982年參加了英國特混艦隊對福克蘭群島發起的橫跨南大西洋的遠征,在1985年7月除役,後於1986年4月24日以2,500萬英鎊賣給印度。「維拉特」號航母可搭載30架「海鷂」式艦載機,滿載排水量28,700噸,它的加入使印度海軍在10餘年間保持了雙航母戰鬥群。2017年3月6日,在服役長達58年後,「維拉特」號正式退出現役。

「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

由於長期使用航母加上實戰經歷,「「可移動但會沉沒的」航母構成了印度戰略思維的重要組成部分。」印度海軍當前保有1艘4.5萬噸的「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R-33),維克拉瑪蒂亞原指古印度笈多王朝第三位君主旃陀羅.笈多二世,亦稱超日王,故該航母名常直譯為「超日王」號,這是印度的第三艘航母。該艦原本是俄國海軍「基輔」級航母的4號艦「戈爾什科夫海軍元帥」號(蘇聯起造時原名「巴庫」號),2004年莫斯科免費轉讓給印度後,展開了由垂直起降載機重型巡洋艦(蘇聯海軍的稱謂)改為可常規起降艦載機的航空母艦的大規模改造工程。在耗費23.5億美元巨資並比原定時間延宕5年後,俄國北德文斯克造船廠終於2013年11月16日把航母交付給印度海軍。

下水中的「維克蘭特」級航母首艦「維克蘭特」號(IAC-I)

印度從2009年2月28日建造至今的國產航母「維克蘭特」級首艦,4萬噸的「維克蘭特」號(IAC-I),早在2013年8月12日就已下水,但因推進軸、柴油發電機等各種問題遲遲不能入役,預計於2018年晚些時候才能移交海軍。印度國產航母首艦「維克蘭特」號的命名來自曾在海軍服役的英國航母「維克蘭特」號(R-11),同時該名字是取自古印度文獻梨俱吠陀1.8.3中的一句話,寓意為「徹底擊敗膽敢與我作戰之人」。

印度海軍的米格-29K戰鬥機

印度還在規劃「維克蘭特」級航母2號艦,6.5萬噸的「維沙爾」號(IAC-II),這艘航母據說將裝備最先進的電磁彈射系統,擬在2025年前後下水。印度海軍準備替「維沙爾」號航母採購高性能雙引擎噴氣式戰鬥機,競相投標的有美國波音的F/A-18E/F「超級大黃蜂」和法國達索的「陣風」。該艦設計搭載57架艦載機,多於「維克拉瑪蒂亞」號的24架米格-29K戰機,也超過「維克蘭特」號的30架米格-29K。

印美日三國海軍舉行「馬拉巴爾」聯合軍演

建造「維沙爾」號對印度海軍來說當然是件大事,但從同宿敵巴基斯坦實戰的角度出發,美國人對該航母的前景不是太看好。在戰爭中,大得多的「維沙爾」號航母也許有助「維克拉瑪蒂亞」號和「維克蘭特」號承受的壓力減輕一些,然而這兩艘較小型航母的艦載機聯隊戰備完好率不可能接近100%,於是「維克拉瑪蒂亞」號和「維克蘭特」號能投入一線作戰的米格-29K戰鬥機,要比設計中的24架及30架少很多。

「維克拉瑪蒂亞」號和「維拉特」號

印度海軍如果想效法第三次印巴戰爭那樣,對巴基斯坦本土實施封鎖,航母就必須在距離印度本土較遠的阿拉伯海西部和北部活動,但這將不得不冒被巴國「幾乎不可被察覺的潛艇和反艦導彈」打擊的危險;印度海軍要想直接威脅巴基斯坦,出動航母打擊其陸基目標,它的兩艘中型滑躍甲板航母就必須在抵近巴國海岸的水域活動,但這樣做勢必會更加接近可能將其擊沉的「反介入/區域拒止武器」,而「航母也是國家威望的昂貴象徵。印度海軍也不太可能想冒失去其中一艘、兩艘或全部三艘的風險。」即使有了第三艘配備彈射器的航母,「艦載機將可以攜帶更多燃油和彈藥升空,從而航母可以遠離巴基斯坦陸基反艦武器威脅。但是,巴基斯坦陸基戰機的威脅,也將迫使印度海軍將其更大一部分艦載機聯隊用於防禦。」而這大概會佔去印度海軍現有艦載機的一半,美國《海軍戰爭學院評論》2017年刊載的一篇論文由此提出了一個難堪的結論,「由於可用於執行攻擊任務的戰機數量幾乎達不到兩位數,印度航母無法強有力地震懾對手。假若這些航母存在的主要目的不是用於主動對敵作戰而只是為了抵禦攻擊,「從根本上講,這(將)給印度航母帶來自我挫敗。在這種情況下,印度投資建造航母更具象徵意義,主要是為了讓造船廠保持繁忙以及為造船工人提供工作崗位。」美國《國家利益》雜誌說。

「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戰鬥群

印度在付出巨大成本建造「維沙爾」號航母后,在使用期間還得持續花費數十億美元,對此,澳洲的軍事專家提出了「好心」的建議,「維沙爾」號航母騰出的錢可以為印度買來安達曼-尼科巴群島上的許多能力,使印度得以在卡莫爾塔島和(靠近蘇門答臘的)大尼科巴島等地新建或大幅升級現有的海軍和空軍設施。「相比於浮動的地位象徵,印度從不那麼華麗但卻永不沉沒的設施中得到的好處很可能要多得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齊林居 的精彩文章:

不怕被罵翻 共和黨變成特朗普黨
大洋深處的「終結者」:地球上戰力最強的五款核潛艇

TAG:齊林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