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伴隨著西方數學傳入中國,中西數學產生了怎樣的化學反應?

伴隨著西方數學傳入中國,中西數學產生了怎樣的化學反應?

作者:復旦大學歷史系碩士研究生、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韓尚蒙

明末西方數學傳入中國的重要背景,是西方傳教士進入中國傳教。自從西歐地理大發現後,葡萄牙捷足先登,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包括東方。葡萄牙來到東方後,也請求羅馬教皇派傳教士到東方傳教。因而,方濟各·沙勿略和羅明堅等傳教士相繼來華傳教。對西方數學傳入中國做出巨大貢獻的傳教士,當屬利瑪竇、鄧玉函和羅雅各等。

(利瑪竇)

利瑪竇(1552-1610),義大利耶穌會傳教士,1582年到達澳門傳教,1600年,和龐迪我一起進京,向萬曆帝進獻萬國地圖和十字架等西方物品,並居住在北京直到去世。利瑪竇的傳教方法,其中兩項是結交士大夫等上層人物和介紹西方的科學技術以取信於中國士大夫,包括數學。鄧玉函(1576-1630),是耶穌會德國籍的傳教士,1619年到達澳門,1623年抵達北京,並在歷局編纂《崇禎曆書》。羅雅各(1593-1638),1630年到達北京,參與《崇禎曆書》的編纂,編《測量全義》。在數學方面,與利瑪竇、鄧玉函來往密切的士大夫就有徐光啟和李之藻。徐光啟(1562-1633),字子先,號玄扈,今上海人,是明末的政治家和科學家,1603年加入天主教,取名保祿(Paul),他向利瑪竇學習數學、天文學和地理學知識,和利瑪竇合作翻譯西方數學著作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李之藻(1565-1630),字振之,號涼庵居士,今浙江杭州人,明末的科學家和政治家,也是天主教的信徒;1598年李之藻考中進士,向利瑪竇學習西方科學技術知識,1629年和徐光啟一起負責歷局的工作,翻譯西方著作,編纂《崇禎曆書》。

(徐光啟)

《幾何原本》,全面介紹了歐式幾何;歐式幾何邏輯嚴密,論證科學,對中國的數學界影響深遠;現在我們在學習和生活、生產中使用的數學名詞,如直線、曲線、直角、點、三角形等,都是從《幾何原本》中得來。鄧玉函編譯《大測》,將三角函數的知識引入中國,比如正弦、餘弦、正割、餘割、正切、餘切等。此外,李之藻和利瑪竇根據克拉維斯的《實用算術概論》和程大位的《演算法統宗》,合作翻譯出《同文算指》,介紹西方的筆算,如四則運算、分數、開平方和線性方程等。羅雅各的《測量全義》,介紹正弦定理、餘弦定理和正切定理等。此外,《崇禎曆書》還介紹了圓錐曲線以及如何求圓、橢圓的面積和體積的方法。

(李之藻)

參考文獻:

1、白壽彝:《中國通史:明時期下》

2、張豈之等:《中國歷史:元明清卷》

3、李天綱:《徐光啟學傳》

4、潘亦寧:《中西數學會通的嘗試-以(1614年)的編纂為例》

編輯:施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我努的朋友圈 的精彩文章:

被譽為明朝西域第一名將,宋晟有哪些突出的軍事功績?
明憲宗的寵臣萬安,是如何落得「萬歲閣老」這一稱號的?

TAG:季我努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