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教育理論:讓清廉浸潤青年心靈

教育理論:讓清廉浸潤青年心靈

青年具有清廉美德,對「清明為政」的角色覺醒和「清廉為公」的義務力行是一種巨大的強化,必將在極大程度上推動政府的廉政建設和國家的政治文明進程。

教育理論:讓清廉浸潤青年心靈

塑造清廉之德。視覺中國供圖

清廉是一種為官的美德,要求為官者清清白白做人,處處廉潔自律。當下,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利益至上主義等不正之風依然存在,給官員堅持清廉的操守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因此,社會、國家要趨於清廉,不僅要從為官者的角度進行內因的規約,更要從社會環境的角度加以外因的關照。從外因的角度考量,應將清廉上升為社會公德,使其成為廣大公民的價值理想加以培育和踐行,在全社會營造清廉氣象,形成內外呼應、上下通達、相得益彰的清廉格局。

要在全社會形成清廉氣象,必須讓清廉思想浸潤青年人的心靈。青年是社會的中堅力量,對社會潮流、時代發展和國家未來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清廉是社會主義主流思想、先進文化的表徵之一,具有豐富的內涵,它體現在處己清廉、與人清廉和為事清廉三個方面,是個人之德與社會之德的結合體。用清廉塑造當代青年,是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有效途徑,是培育國之英才與棟樑的應有之義,更是搭建社會公平與正義價值體系的前提和基礎。讓清廉成為當代青年心中的一抹陽光,讓清廉為青年系好人生的第一枚扣子,這樣才會使他們腳下更有力量,邁穩步子,逐漸成長為無愧於時代的有志青年。

青年清廉之德的塑造,要循序漸進,把握新形勢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性,遵循青年的成長規律,從青年清廉習慣的養成、道德規範的修鍊和角色意識的喚醒三重維度培育和浸潤。

一是清廉習慣的培養。

「少成若性,習貫之為常」。習慣自幼形成就好像天性一樣,穩於泰山,難以改變。「良好的習慣,是人們存在於神經系統中的一種道德資本。這種資本是不斷增長的,所以它的利息是人們終身取用不盡的。」青年時期是一個人身心發展的關鍵階段,其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也尚待完善,這為清廉習慣的養成提供了豐厚的土壤。清廉既是處己之道,也是與人之道,因此,要培養青年的清廉習慣應由己及人。

首先,要陶冶青年清凈為己的情操。清凈為己,就是要返璞歸真,超脫於世俗的誘惑和吸引,做到「不欲」或「無欲」。沒有貪慾所累,便有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清凈心態,進而養成內心修持的耐力和定力,持之以恆便形成了青年的個性與習慣。這種清凈處己的習慣,可以使其「見素抱樸,少私寡慾」「知足常樂」,內心清凈,一身正氣,寧靜致遠,以清靜的視角審讀周遭的世界。

其次,要讓青年學會與人廉潔寬厚。人的社會性決定了每個人勢必要存在於各種社會關係當中,與人、待人的廉潔寬厚就成為清廉美德的集中表徵,使青年養成與人廉潔寬厚的習慣也就是教會其如何與人交往,如何待人處事。廉潔寬厚,就是要懷有仁愛之心,嚴於律己,推己及人。正如老子所言:「方而不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這正是與人廉潔寬厚的真義。

二是清廉道德規範的修鍊。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清廉是一種倫理道德,這種倫理道德蘊含著豐富的東方文化的性情、人文、個人修養等色彩,它起源於人們最初的清廉習慣,是人們對清廉之善德的約定俗成和普遍認同。當今社會,清廉不僅要求個體公民要有其道德意識覺醒,而且要求從社會公德的維度強化清廉規範的執行。青年清廉習慣的養成十分重要,但要促成青年清廉習慣向道德規範的飛躍才是重中之重,既要修己德又要修公德。

首先,深化青年清廉道德的理性認識。青年清廉習慣的養成,從外在行為上來看,可以表徵出一種長期、穩定的自我清廉的行為,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清廉就已經成為青年的道德自覺。要在不斷夯實青年清廉習慣的基礎上,深化其對清廉之德的理性認識,明確是非準則,確定善惡原則,釐清「應該」範疇,進一步提升認知能力,強化清廉道德信念,從內心樹立清廉道德律令和良心約束,使清廉真正內化為青年的道德品質和操守。

其次,要激發青年的清廉社會公德意識。社會公德是指公共道德,即公共生活中的道德品質。清廉作為社會公德,對個人的私慾是一種外在的制約和規範。青年要將清廉之德由個人層面上升為社會層面,不僅為己清廉,更要在社會公共生活中清廉待人待事。通過對個人清廉之德的價值實現,不斷擴大清廉之德的感召力和影響力,激發青年清廉的公德心,夯實社會清廉公德的根基。

三是清廉義務角色意識的喚醒。

清廉作為道德規範既是道德理性又是實踐理性。道德理性是個人和社會的清廉道德感,它存在於個人與社會意識層面。實踐理性是指社會實踐主體使自己的清廉社會實踐有效的能力,或者說是實現自我的清廉價值的能力,它是理論向實踐轉化、在實踐中檢驗的重要階段,是實現個人與社會清廉價值飛躍的關鍵步驟。青年一代肩負著民族偉大復興的艱巨任務,理應擔當起國家主人的角色義務。青年的清廉角色義務,就是要在相應的社會關係中進行清廉的價值付出,承擔相應的責任。

首先,喚醒青年的清廉義務意識。義務是人的本質規定性,青年如果沒有清廉義務意識,就不會有清廉社會實踐的內心動力和自我約束力。要喚醒青年的清廉義務意識,使其成為青年的內心自願和恪守的職責,樹立正確的義利觀,不斷提高自我修養,成為清廉之德實現實踐價值的責任擔當。

其次,讓青年清廉成為政治文明進步力量。清廉不僅要在領導幹部中踐行,更要成為全社會的主流價值觀,營造風清氣正的社會風氣。青年具有無限的潛力,他們善於創新,是引領社會發展的後備軍。青年圈的風氣正不正,直接影響社會的風氣。因此,要讓青年的清廉為社會注入一股清流,擴大其對全社會的輻射作用和帶動作用,養社會之浩然正氣,有力助推我國政治文明的進步。

塑造青年的清廉美德,積極構建其完善的人格,使當代青年養成清凈為人的個人品德與社會公德,使其處在各種社會關係中都能夠做到「克己」和自我約束,而與人時都能夠彰顯清廉的倫理關懷。青年具有清廉美德,是抵禦當下社會物質、利益、金錢等誘惑的堅強壁壘,它在賦予清廉實踐價值極強張力的同時,也修鍊了青年的領導氣質,這對「清明為政」的角色覺醒和「清廉為公」的義務踐行是一種巨大的強化,必將在極大程度上推動政府的廉政建設和國家的政治文明進程。(作者 劉萬民 系吉林師範大學黨委副書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外國留學生赴甘肅 進行文化交流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