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走向世界的中關村

走向世界的中關村

來源標題:走向世界的中關村——中關村系列報道之四

日曆翻回1988年。

差點被騙走300萬的柳傳志從中關村出發,來到香港,掏出30萬港幣創立了香港聯想,開闢出通往海外市場的一條捷徑。

幾乎與柳傳志同時創業的王小蘭,在國際展會上看到了國內還一無所知的「硬度測試儀」,由此開始了技術攻關。後來,她的時代集團不僅將這款自主研發的新品賣出了瑞士進口產品在中國三年銷量的總和,還走出國門,佔領了國外一半的市場。

那個夏天,國管局公務員王文京擠進人頭攢動的北展劇場。大喇叭里傳出中關村吸引企業的18條措施,讓他激動得回去就寫下辭職信。三個月後,「用友」在魏公村一間9平方米的老房成立。

和他們一樣,很多人的命運都在1988年發生了改變。

這年5月,國務院批准建立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中關村扛起全國第一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大旗,探尋培育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的新路。

先行者的早期探索,是中關村加速發展的強大動力。他們不懼失敗、持續創新的勇氣,被新一代創業者傳承和發揚,並推動中關村不斷走向科技創新的前沿領地,並成功躋身全球創新第一陣營。

瞄準前沿 燃旺創新之火

站在釣魚台國賓館的簽約桌前,明朔科技創始人陳威有些激動。落筆後,他率隊研發的「超級燈」將走出國門,率先在日本沖繩碼頭公園點亮。

「超級燈」即石墨烯LED燈。由於採用石墨烯複合材料導熱和散熱,「超級燈」體積比傳統LED燈縮小75%,節電率卻提升30%,還可具備WIFI熱點、智慧監控、應急可視報警等功能。

石墨烯作為新材料里的「黑金」,早被世界各國虎視眈眈,但產業化應用一直步履維艱。

攻讀碩士博士學位期間,陳威在北理工的實驗室里,熬了5年才把石墨烯成功融入膠體里,找到最關鍵的導熱膠複合材料,最終讓「超級燈」大放異彩。國際上較為先進的德國產品也只能做到40W的功率,而明朔科技已實現60W產品的量產,且即將實現100W產品的量產。

採用明朔石墨烯複合散熱材料的大功率LED路燈,LED模塊體積「瘦身」至原來的四分之一,重量減至五分之一,燈殼內部留出大量可利用空間,便於集成攝像頭、語音廣播、投影燈以及感測器等附加功能。已在中關村創業大街應用的明朔石墨烯散熱LED路燈,除節能環保外,還將掛載5G基站,點亮「智慧城市」。

陳威博士畢業即創業。從組建創業團隊,到自主「超級燈」出口日本,只用了不到4年。

論輩分,陳威算中關村第四代創業者。與他前後腳畢業的大學生,創新的種子往往在大三時就開始萌發,因而形成了備受關注的「中關村21歲現象」。

但邁出校門,殘酷的市場不會因為你年輕就手下留情。

「這麼小的公司,能有什麼技術?」陳威南下洽談幾十次,都在質疑聲中敗興而歸。他的包里揣著三種不同身份的名片:一張印著「總經理」,談融資和簽約用;一張印著「銷售員」,跑訂單用;還有一張印著「技術員」,用來陪其他銷售員出去講解技術問題。道理很簡單——創業公司缺人,一人身兼數職,但又不能讓對方知道總經理什麼都干,看低了企業。

這種不懼失敗、不怕碰釘子的韌勁兒似曾相識。當年,中關村第一批「下海」的科研人員,也是這樣蹬著三輪車在街邊推銷新潮電子產品。不同之處在於,新時代的創業者,起點更高,目標更遠。

40年來,中關村彷彿有一種魔力,吸引著一代又一代創業者傾注激情和汗水。去年,這裡平均每天成立80家科技企業,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首次突破8萬件,創新之火越燃越旺。

這些雨後春筍般湧現的創業公司,90%會在三年內死亡。即便如此,無數創業者還是前赴後繼,在九死一生中,尋覓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寶貴機遇。

目前,中關村已經在人工智慧、原創新材料、生物科技等領域湧現出一系列重大創新成果,累計創製國際標準307項。其中,人工智慧等部分技術領域已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移動互聯網、高端顯示等領域開始逐步掌握話語權。

百折不撓 追逐創業新風口

上世紀90年代的中關村街頭,「鮑岳橋」這個名字幾乎無人不知,大到公司老闆,小到揣著盜版軟體的商販。

他是中國第一代程序員。當時最知名的UCDOS漢字系統,只要一開機就能看到「鮑岳橋研發」這行字。

當計算機剛開始在企業和家庭中普及,軟體研發成為最熱門的職業。鮑岳橋就是在這個時候辭職下海。1993年,他扔掉杭州一家橡膠廠技術員的「鐵飯碗」,進京到中關村加入希望電腦公司。此後30年,起起伏伏的創業路,讓鮑岳橋成為改革大潮的見證者。

那一代的程序員天生有個使命——漢化軟體。舶來品計算機初入中國,滿屏英文字母無法推廣應用。他研發出UCDOS漢字系統,讓中國人可以更簡單地操作計算機,並迅速佔據了此類軟體95%的市場份額。

此前,鮑岳橋已經嘗過開發軟體的甜頭——花一個禮拜研發出來的軟體可以賣到幾萬元,而當時他的月工資只有60多元。

但行業火爆的背後,是殘酷的競爭壓力。「與其說是技術更新,不如說是技術淘汰。」很快,鮑岳橋就感受到技術革新的壓力——伴隨著Windows系統的推出,曾叱吒風雲的DOS系統迅速退出歷史舞台,來不及讓人細細回味。

巧合的是,中關村軟體園裡的第一代巨星們都在1998年經歷蛻變。開發出「中文之星」平台軟體的王志東創建了新浪網;從美國歸來的張朝陽效仿雅虎做門戶網站,取名搜狐;鮑岳橋則二次創業,創辦「聯眾」網站。

他們不約而同地張開雙臂,擁抱全新的互聯網時代。中關村西北部,鮑岳橋和簡晶、王建華擠在只有兩個房間的公司里寫程序,搭起了中國互聯網上的第一個「遊戲大廳」。天南海北的圍棋棋友發現,從未謀面的兩個人竟可以在網上痛快「廝殺」。聯眾很快就成為中國最大的遊戲網站,註冊用戶高達5億。

當時,鮑岳橋可能未曾料到,互聯網能迅速成就創業者,也能瞬間顛覆創業者。當聯眾佔據棋牌遊戲市場約80%份額的時候,騰訊、網易這些今天炙手可熱的遊戲網站才剛開始萌芽。

「從騰訊遊戲平台上線那天起,聯眾失去行業第一的結果就已經註定了。」鮑岳橋真切地感受到——這是一個技術革新的時代。2007年,他離開聯眾,轉行在中關村做起投資人。

7年之後,48歲的鮑岳橋重出江湖,第三次創業,借著新一輪互聯網熱潮,創辦了教育平台「樂教樂學」,包含校務管理、教學應用、教學資源、網路學習空間等應用。如今,樂教樂學產品已經進入全國50多個地市的兩萬多所學校,有了接近5000萬註冊用戶。

第三次創業,他把辦公地點選在了中關村南大街48號。1992年,他剛到中關村的時候,曾目睹中國最早一批軟體企業在「48號」蓬勃興起。

這裡正是中關村風雲變幻的縮影。地理方位未變,技術更迭不止,夢想與激情依舊,推動著無數創業者永遠追逐新的風口。

依靠持續創新的勇氣,中關村先後攻克漢字激光照排系統、曙光超級計算機、中文搜索引擎、5G移動通信、人工智慧晶元、無人駕駛平台、石墨烯材料製備、液態金屬增材製造、靶向免疫、高端醫療器械等一大批關鍵核心技術,並誕生了聯想、方正、同方、搜狐、新浪、百度等一批代表性科技公司。

尤其最近幾年,京東、小米、美團等新生代科技企業的快速崛起,讓世界驚嘆於中關村的創新力量。

薪火相傳 共鑄中關村之魂

優客工場方園社區一間不大的會議室,幾張桌子面對面圍起來,桌上只簡單地擺了幾瓶礦泉水。座上賓一個個輕車簡從,一水兒的休閑裝配運動鞋。

「來吧,不搞什麼客套的形式,我們直接開始。」說話的人是時代集團總裁王小蘭。她身邊坐著的,是中關村一批執掌百億元、甚至千億元市值企業的大咖。

這會議看似隨性,但不同尋常。

這些企業家組成了「超級智囊團」——中關村企業家顧問委員會,每隔兩三個月就到訪一家企業開閉門會,「會診」企業遇到的難題。

這次他們選擇了成立三年的聯合辦公空間「優客工場」,優客工場背後還集聚著幾千支年輕的創業團隊。「問診」現場,經驗豐富的企業家們不打官腔、目光犀利;稚氣未脫的初創者也不怯場,各抒己見。

1984年,原本是機械工業部公務員的王小蘭,因為一次突發奇想下海創業。她當時設計了一把既能坐著辦公、又能躺下休息的椅子,但遭遇無人生產、無人對接的難題。「那就自己做吧!」由此,時代集團誕生。

如今,王小蘭在公開場合鮮少談及時代集團,她的第一頭銜是「中關村企業家顧問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委員」。

「能不能幫助國家多培養幾個聯想這樣的世界級企業?」2009年,政府相關部門的一份邀請遞向了柳傳志、王小蘭、李彥宏等知名企業家。

殘酷的市場競爭中,中關村企業生生死死如潮起潮落。以1984年成立的中關村企業為例,至今仍存活的所剩無幾,比較被人們熟知的只剩下聯想、四通和時代三家。再過30年,中關村能否有一大批企業成長為領跑世界的中國力量?

「在國際舞台上,我們很難見到中國中型企業的身影,目前他們還沒有建立起全球的網路。」幾年前,德國一位著名管理學家在中關村全球創新論壇上的一番「扎心」演講,更是深深地刺激了中關村人。

帶著強烈的使命感,以王小蘭為代表的近30名企業家受邀出山,不計報酬,首要任務是「推動企業做強做大、重大產業化項目挖掘和推薦、培育高端領軍人才、促進產學研用的合作對接以及國際交流合作」。

「我們當中大多數人集四個角色於一身,既是企業家又是投資人,還兼創業導師、社會工作者。」王小蘭說。這種手把手「傳幫帶」的模式,讓很多年輕的中關村創業者打開了眼界和思路,一上手便瞄準了世界最前沿。

在美國波特蘭、法國阿爾比、歐洲斯洛伐克,中關村企業利亞德高端LED顯示屏生產基地遍布世界。2017年,在利亞德總收入中,海外收入佔比達37%。

今年一季度,京東方智能手機液晶顯示屏、電腦顯示屏、電視顯示屏出貨量均位列全球第一,自主創新的柔性AMOLED生產線量產打破國際壟斷,全球首次實現「8K+5G」直播……多年堅持自主創新、自主研發的京東方,開始步入收穫期,成為全球市場舉足輕重的半導體顯示巨頭。

從最初技術成果輻射全國,到如今前沿創新開始影響世界,中關村完成了從北京中關村到中國中關村的跨越,現正在向世界的中關村邁進。截至2017年底,中關村擁有獨角獸企業70家,佔全國近一半,在全球僅次於矽谷。

「很多人創辦企業不只是為了賺錢,而是出於中國知識分子的情懷,要在國際競爭中有中國的話語權,要振奮民族精神。」中關村管委會主任翟立新一語道出中關村之魂,幾十年來,中關村沉澱、厚植下來一種創新創業文化——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百折不撓的創業精神,追求卓越的創新精神,產業報國的奉獻精神。

如果能夠讀懂王小蘭、鮑岳橋、陳威等幾代創業者的初心,自然就不難理解中關村40年持續迸發創新活力的原因。

40年,中關村與中國的改革開放同行,已在全球創新中心中佔有一席之地。但這不是終點,而是又一個起點。在原創引領、高效發展的新階段,新一代中關村人已然瞄準全球創新中心的高地,在全面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的過程中,不斷尋求新的廣度和深度。

責任編輯:賈玉靜(QC0005)  作者:曹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京日報 的精彩文章:

日本大阪今晨6.1級地震!網友目擊
城市副中心要告別城市病

TAG:北京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