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曹植是此人侄女婿,他卻推薦曹丕為世子,如此無私曹操為何還殺他

曹植是此人侄女婿,他卻推薦曹丕為世子,如此無私曹操為何還殺他

崔琰是東漢末年名士,也是冀州士林領袖。由於他影響力很大,各路豪傑都想得到他,為何愛惜人才的曹操千方百計得到他後,卻殺了他呢?

崔琰出身於東漢名門士族清河崔氏,自幼勤奮好學。到了23歲時,突然研討《論語》《詩經》,後來又師從大儒鄭玄,由於他天資聰穎,很快成了鄭玄的得意門生。

曹植是此人侄女婿,他卻推薦曹丕為世子,如此無私曹操為何還殺他

(崔琰)

崔琰身長八尺,聲姿高揚,眉目疏朗,妥妥是個英氣十足的美男子。再加上他有大才,為人直爽,許多文人志士都喜歡與他交往,很快他就成了冀州士林的領袖人物。

曹操一直仰慕他的名氣,聽說他正為袁紹服務,有心招徠他。

正逢袁紹起兵,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攻打袁紹,袁紹戰敗病死,崔琰由於不肯服務於袁紹的幾個兒子,遭到了囚禁,幸虧曹操及時行救,才逃過一死。

崔琰獲救後,在曹操這裡受到了極為隆重的禮遇,不久便成了曹操身邊的顧問。

平定了袁紹,曹操得到了冀州,曹操查看了冀州百姓的戶口後,很高興地對追隨他的大臣們說:「冀州居然是個大州,可以徵到三十萬兵馬。」大臣們聽後連連恭喜曹操。

崔琰卻冷冷地指責道:「今天下分崩,九州幅裂,二袁兄弟親尋干戈,冀方蒸庶暴骨原野。未聞王師仁聲先路,存問風俗,救其塗炭,而校計甲兵,唯此為先,斯豈鄙州士女所望於明公哉!」

崔琰這意思是說天下分裂,生靈塗炭,你得到冀州不去考慮如何施行仁政,卻先關心能召集多少兵馬,你這豈不讓冀州百姓失望?

崔琰的話頗有些打曹操的臉,擱一般人都會暴跳如雷。大臣們都嚇得臉色發白,準備迎接曹操的暴風雨。可是,出人意料的是,曹操只是愣了一下後,便當著大夥的面,向崔琰道歉,稱讚他有伯夷的風範,史魚的耿直,於是請他擔任次子曹丕的老師。

曹植是此人侄女婿,他卻推薦曹丕為世子,如此無私曹操為何還殺他

(曹操)

曹丕喜歡打獵,建安十一年,曹操出征并州,讓曹丕留守鄴城。

曹丕見老爹不在,馬上就換了行頭,備了馬車,興沖沖地出城打獵去了。

崔琰是個非常嚴謹的人,他認為曹丕應當學習如何心懷百姓,於是他專門追上正在打獵的曹丕,狠狠地把曹丕訓斥了一頓。

曹丕是個懂得掩飾情緒的人,再說他又正和曹植爭世子之位,需要得人支持,於是他立刻脫下了打獵的衣服,並誠懇地對崔琰說:「我若再犯這樣的錯誤,希望老師能再次教誨我。」

崔琰看曹丕知道悔過,非常滿意,認為他有明君之賢。

建安十八年,曹操年事已高,立世子的事情迫在眉睫。但曹操卻一直不知是立曹植還是曹丕,左右犯難,只得秘密地給朝中重臣們發出調查問卷,想徵詢一下他們的意見。

本來,大臣們都填完了,並且將問卷封在信封里,再還給曹操便是。可是崔琰卻非要公開表態:自古就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規矩, 曹丕是長子,又有美德,理應被立為世子,我當誓死捍衛他。

崔琰這一嚷嚷,鬧得曹操很被動很尷尬,本來他還可以暗中多多考察曹植和曹丕,這下公開化後,不僅必須得立,而且還會因此激化二人的矛盾。

再說,曹植還是崔琰的侄女婿。按理,崔琰勢必為家族勢力考慮才對,居然公開表示立曹丕,這不合常理啊!

曹植是此人侄女婿,他卻推薦曹丕為世子,如此無私曹操為何還殺他

(曹丕)

曹操一向猜疑心重,雖然表面上感嘆崔琰正直不阿,大公無私,但他心裡對崔琰卻百般猜忌。

崔琰在任的時候,主要負責人才引進,考核官吏等事務。由於他鐵面無私,與同僚關係很一般。

崔琰也曾為曹操引薦過一個人才叫楊訓,楊訓資質平庸,曹操認為他不足為用,所以不想起用他。崔琰勸道:「楊訓雖然沒有什麼才能,但他卻遵守禮法,為人廉潔。」曹操這才給楊訓安排了個小職務。

不久後,曹操稱魏王,楊訓立刻上表為曹操歌頌豐功偉業,字裡行間極肉麻之詞。朝臣很是瞧不起楊訓這種沒有能力光知拍馬溜須之徒,於是在嘲笑他的同時,連帶著也揶揄舉薦他的崔琰。

崔琰也看了楊訓的上表,不過此時崔琰和楊訓就像拴在一根繩上的螞蚱,所以崔琰給楊訓寫了封信,在信中他說:「省表,事佳耳!時乎時乎,會當有變時。」意思是說,你的表章我已經看了,寫得很精彩,時間總是過得很快,一切都會發生變化。

本來崔琰的意思是要他耐著性子,不要理睬別人的嘲諷,可是有人卻將這封信呈給了曹操,曹操早就發覺崔琰雖在他手下辦事,但不光沒有給他引薦得力的人才,反而借著考核的名義,將他好用的一些官員給罷免了。但由於崔琰每次都能有足夠的理由,一直讓曹操找不到理由處理他。

這下曹操立刻在這封信上大做文章,非說他這是對自己的不滿,於是判他髡刑,停職反省。髡刑也就是把他頭髮剃光。這在東漢時期可是很羞辱人的懲罰。

崔琰解去職務,果然在家足不出戶。

冀州的士林們聽說後,紛紛去拜訪他,以至於他家門口車馬不斷,賓客絡繹不絕。

不光如此,有大臣還向曹操上報,說崔琰每天與這些人在一起時,雙眼直視,似乎有憤懣之意。

曹操聽後,也覺得崔琰不合情理。按說受了懲罰,應該低調在家反省,他卻成天在家大宴賓客,這不是故意和自己唱反調嗎?於是命崔琰自殺謝罪。

可憐崔琰什麼錯也沒犯,就死在了曹操手裡,曹操為何容不下他呢?

其實,道理很簡單。

崔琰是個儒家士大夫,他堅守的是君臣禮法,仁義道德。而曹操是個政客,曹操想做的是以曹代漢,崔琰想維護的是漢室王族的正統,這就是矛盾的中心點。再說他的確也沒有為曹魏事業做出什麼貢獻,反而是故意舉薦一些沒有能力的人,可見其心有異。因此,曹操想除掉崔琰的心,是早已有之,只不過一直找不到理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生全精彩歷史 的精彩文章:

本來可以征服全歐洲,蒙古大軍在窩闊台去世時,為何非要撤軍
賈充逗了一下奶媽懷中的孩子,為何兩個奶媽都因此慘遭不測

TAG:張生全精彩歷史 |